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完成赴湯加運送救災物資任務歸國

發布時間:2022-03-22 09:51:00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曆時50天,累計航程12000多海裏,中國海軍(jun) 艦艇編隊完成赴湯加運送救災物資任務歸國——

  萬(wan) 裏馳援書(shu) 寫(xie) 大愛無疆

  ■解放軍(jun) 報特約記者 薛成清 周演成

  “靠碼頭部署!”3月21日上午10時許,我赴湯加執行運送救災物資任務的海軍(jun) 五指山艦和查幹湖艦依次靠泊湛江某軍(jun) 港碼頭。南部戰區海軍(jun) 在碼頭舉(ju) 行隆重歡迎儀(yi) 式。此次任務,官兵勠力同心、不負重托,實現了救災物資“零損失”、艦艇裝備“零故障”、疫情防控“零感染”,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萬(wan) 家團圓日,編隊啟航時。

  應湯加王國關(guan) 於(yu) 火山災害救援的請求,中國軍(jun) 隊派遣海軍(jun) 艦艇於(yu) 1月31日從(cong) 廣州出發,通過海路啟運第二批中國援助湯加物資。除夕出發,元宵節抵達,編隊將1400餘(yu) 噸包括移動板房、拖拉機、發電機、水泵、淨水器及應急食品、醫療防疫器材等物資順利移交湯方後返航,任務曆時50天,累計航程12000多海裏。

  “我們(men) 深知祖國人民的重托、湯加人民的期盼,隻能先把小家放下。”接到任務時,官兵們(men) 紛紛表示,能以實際行動扶危濟困,為(wei) 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貢獻,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這些物資,大小不一、體(ti) 積不同、重量不等,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完成裝載準時出航,考驗官兵們(men) 的應急能力。”五指山艦政委陳亞(ya) 軍(jun) 說,為(wei) 提高空間利用率和裝載可靠性,他們(men) 與(yu) 地方相關(guan) 部門溝通協調,多次推演裝載方案。物資裝載、防疫消毒、安全加固,官兵們(men) 緊張有序輪班作業(ye) 。

  為(wei) 保證萬(wan) 無一失,編隊采取了嚴(yan) 格的防疫措施:對艦艇原有通道和通風管道進行改造,設立物理隔離區域;每天對官兵進行健康監測;定期組織全艦消殺、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確保人員和物資“零感染”。

  遠距離連續高速航行,裝備會(hui) 不會(hui) 出故障?火山爆發的次生災害會(hui) 不會(hui) 接連發生?一係列挑戰擺在麵前。航渡途中,為(wei) 克服火山灰等不利影響,編隊持續關(guan) 注航經海區氣象條件和火山浮石、火山灰分布情況,采取調整航線等一係列措施,確保艦艇航行安全。

  主機是艦艇的“心髒”。麵對長航時給動力裝備帶來的風險,主機兵朱韋逐件分析、逐項研究、逐類對比,積極探索複雜條件下裝備維護保養(yang) 的最優(you) 方法,並建立全覆蓋、針對性強的巡查製度,為(wei) 裝備正常運轉保駕護航。“假如火山再次爆發,港口無法停靠,可考慮用直升機、氣墊艇、衝(chong) 鋒舟等將物資送抵碼頭……”編隊指揮所預想預判多種特情,做好處置預案。

  戰風鬥浪、晝夜兼程,隻為(wei) 早日把救災物資送到湯加。

  為(wei) 確保順利靠港,編隊與(yu) 湯加有關(guan) 方麵密切聯絡,及時了解情況。正待一切就緒,一個(ge) 突發情況打破了之前的靠港計劃。編隊原本申請了兩(liang) 艘大馬力拖船協助靠泊,卻臨(lin) 時接到通知,隻有兩(liang) 艘小馬力拖船保障。湯加皇後碼頭設有吊裝設備,但吃水較淺,編隊艦艇無法靠泊;武納碼頭吃水深度夠,但沒有吊裝設備,且碼頭長度短,這對靠泊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官兵精準操控,綜合利用車、舵以及側(ce) 推配合,五指山艦順利靠上武納碼頭。

  靠碼頭後,考慮到防疫要求,官兵不放舷梯、不經休整,立即展開“非接觸”卸載。

  在艙口蓋下方劃設標示線,便於(yu) 叉車精準高效轉運物資;設置穩定繩,防止吊裝過程中碰撞艙口蓋……為(wei) 提高卸載效率,官兵們(men) 獻計獻策,紛紛提出“金點子”。沒有備用吊機,所有物資卸載隻能靠艦載吊機完成,這對裝備穩定性提出了較高要求。湯加當地持續高溫也增加了卸載難度。正午時分,官兵們(men) 要穿著防護服在甲板溫度高達50多攝氏度的情況下連續作業(ye) 。經過137個(ge) 小時的連續奮戰,官兵們(men) 比預期提前4天完成卸載任務。隨後,編隊還給當地居民補給了淡水。

  談及這次中國海軍(jun) 萬(wan) 裏馳援,湯加首相索瓦萊尼表示:“中國提供的援助物資裏,不僅(jin) 有急需的食物和水,還有災後重建所需的物資,非常感謝來自中國的支持,解了我們(men) 的燃眉之急。”

  “當湯加人民紛紛向我們(men) 豎起大拇指時,我感到所有的疲憊和汗水都值得。”吊裝組組長劉兆強說,“因為(wei) 我們(men) 同在一片藍天下,同住一個(ge) 地球村!”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