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維持下降趨勢

發布時間:2022-03-23 10:25:00來源: 經濟日報

  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ye) 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顯示:1年期LPR為(wei) 3.7%,5年期以上LPR為(wei) 4.6%,均與(yu) 上月持平。至此,LPR已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維持不變。

  對於(yu) LPR保持不變的原因,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wei) ,可能有三個(ge) 方麵。第一,從(cong) 利率水平看,目前實體(ti) 經濟貸款利率已經處於(yu) 低位。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21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wei) 4.76%,其中企業(ye) 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wei) 4.57%,處於(yu)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最低水平。第二,從(cong) 外部環境看,發達經濟體(ti) 正在收緊貨幣金融政策。日前,歐美主要經濟體(ti) 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特別是美聯儲(chu) 3月17日已經宣布加息25個(ge) 基點。第三,3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與(yu) 上月持平。LPR由兩(liang) 部分組成,即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與(yu) 加點,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一般而言,MLF如果未變,LPR調整的可能性較小。此外,3月份銀行資金成本未有顯著變化,銀行壓縮加點的空間和動力不足。

  “LPR報價(jia) 持平,體(ti) 現了貨幣政策堅持穩健中性,保持戰略定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3月15日,國家統計局介紹了前兩(liang) 個(ge) 月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主要數據超出市場預期,供需兩(liang) 端呈現出改善跡象。金融數據上,前兩(liang) 個(ge) 月合計來看,新增人民幣貸款5.2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00億(yi) 元,新增社融7.37萬(wan) 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多增近4600億(yi) 元,體(ti) 現了金融持續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但2月新增信貸和社融都不及預期,反映出有效需求仍然偏弱,經濟走勢需進一步確認,政策支持有必要視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措施。因此,本月政策利率和LPR保持不變具有一定合理性。

  LPR保持不變並不影響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的趨勢。溫彬進一步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這意味著雖然本月LPR保持不變,銀行也會(hui) 按照相關(guan) 政策要求,繼續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實現實際融資成本的穩中有降。

  “本月MLF、LPR保持不變,表明當務之急是為(wei) 穩定信貸投放創造適宜的環境,推動新增貸款適度增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實體(ti) 企業(ye) 的融資成本不變。”董希淼同樣表示,下一階段,金融管理部門應抓緊落實國務院金融委專(zhuan) 題會(hui) 議精神,通過多種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逐步降低實體(ti) 經濟融資成本,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為(wei) 穩定宏觀經濟、穩定資本市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服務。

  2021年下半年以來,央行通過全麵降準及調降政策利率,積極引導市場利率下行,2021年12月1年期LPR下降5個(ge) 基點,2022年1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降10個(ge) 、5個(ge) 基點,創下連續兩(liang) 個(ge) 月下降的紀錄。在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看來,前期LPR下降幅度並不算小且效果明顯,不妨靜待前期政策的效果繼續向實體(ti) 經濟傳(chuan) 導。

  “評估貨幣政策在‘降成本’中的效果重點要看實體(ti) 經濟的實際貸款利率,而不是LPR。事實上,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這兩(liang) 年半時間內(nei) ,MLF利率降低了35個(ge) 基點,加點幅度下降了11個(ge) 基點,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與(yu) LPR之間的利差降了28個(ge) 基點,貸款實際利率下降中有約四成由利差的降低所貢獻。”張旭分析認為(wei) ,LPR下降顯然有助於(yu) 推動貸款實際利率的下降,但LPR不降也並不會(hui) 阻止實際貸款利率的穩中有降。

  展望未來,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盡管年初投資、消費、工業(ye) 生產(chan) 等宏觀數據超預期,但多與(yu) 去年同期低基數有關(guan) ,更多具有短期波動性質,再加上房地產(chan) 市場降溫、恢複仍需過程,當前宏觀經濟麵臨(lin) 的“三重壓力”尚未全麵緩解。這意味著後期宏觀政策穩增長取向不變。

  溫彬則表示,未來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發揮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功能,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預計貨幣政策將堅持以我為(wei) 主、主動作為(wei) ,根據形勢變化和實體(ti) 經濟所需,適時出台實施對穩增長有利的政策,同時應對好各種風險衝(chong) 擊,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姚 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