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大賣之下的“預防針”:服務如何不缺位
新能源車大賣之下的“預防針”:電動時代後市場服務如何不缺位
按照汽車業(ye) 誕生130多年來的規律,當汽車市場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以維修、保養(yang) 為(wei) 主的後市場產(chan) 業(ye) 必將迎來快速成長。顯然,新能源汽車也不例外。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占比從(cong) 2016年的1.2%左右一路高漲,到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累計完成354.5萬(wan) 台和352.1萬(wan) 台,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和市場保有量逐漸提高,汽車後市場勢必改變舊的邏輯,增加新的增長點。
在途虎養(yang) 車總裁胡曉東(dong) 看來,盡管傳(chuan) 統內(nei) 燃機和動力總成相關(guan) 的汽車服務會(hui) 受到新能源汽車的影響,但作為(wei)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電池會(hui) 帶來新的汽車服務的機會(hui) 。同時,輪胎、刹車係統、懸掛等零配件可能由於(yu)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特性,而出現更高的替換和維修要求。
他舉(ju) 例說,由於(yu) 新能源車的車身更重,輪胎磨損會(hui) 更高,“再比如新能源車啟停的製動性更強,減震、懸掛的磨損也會(hui) 增加,這些都會(hui) 帶來更多的汽車服務機會(hui) 。”
有預測稱,純電車型的維保支出大約會(hui) 比燃油車型低30%左右,但考慮到新能源與(yu) 智能汽車產(chan) 業(ye) 變革推動了新商業(ye) 模式,汽車後市場與(yu) 服務領域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一方麵,新能源汽車的產(chan) 品特點對維修服務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同時新能源售後服務網點不足,新能源售後檢測和維修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嚴(yan) 重不足。
記者了解到,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的服務供給可能存在較大缺口。目前新能源廠家自營及授權的總門店數約有3300家,按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即使不考慮品牌間門店不可複用,以及未來銷量增長的問題,每個(ge) 門店仍要服務近2400台新能源車,遠遠超出目前大多數汽車服務門店的服務能力。
更重要的是,與(yu) 傳(chuan) 統燃油車售後服務不同,新能源汽車需要對“三電”等多方技術有新的能力需求。現有的汽車維修技師隊伍多為(wei) 機修專(zhuan) 業(ye) 出身,在學習(xi) 汽車電氣化原理和提升維修能力上存在難度,因此亟須建立新能源技師培訓維修體(ti) 係。
另一方麵,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有大量新玩家湧入,同時傳(chuan) 統車企也在積極推動電動化轉型,而維修的配件體(ti) 係和門店以各個(ge) 主機廠的授權及自營門店為(wei) 主,新能源汽車後市場的格局仍未定型。
“目前新能源車尚未進入維保高發期,因此這個(ge) 供需矛盾尚不突出。而獨立第三方汽車服務平台的早期參與(yu) ,將有助於(yu) 行業(ye) 現狀的改變。”胡曉東(dong) 坦言,對於(yu) 汽車服務行業(ye) 來說,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大幅提升“有危也有機”,關(guan) 鍵在於(yu) 相關(guan) 企業(ye) 要如何積極應對。
近日,由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的《國內(nei) 汽車消費維權輿情研究報告(2021)》顯示,汽車售後服務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各種變相收費、推卸責任、服務態度差、售後服務不及時等問題,給消費者造成了很大困擾。
有分析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市場各方需要共同搭建後市場創新平台,形成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聯動效應,打造新能源與(yu) 智能汽車後市場與(yu) 後服務新生態。近日,在第八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上,新能源與(yu) 智能汽車後市場聯合創新平台正式成立。
據了解,該平台的定位是“為(wei) 解決(jue) 新能源與(yu) 智能汽車後市場與(yu) 後服務重大問題而成立的公益性行業(ye) 平台”,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發起,第一批參與(yu) 單位包括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中消會(hui) 汽車後市場專(zhuan) 委會(hui) 、比亞(ya) 迪汽車、捷豹路虎、威馬汽車、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國軒高科、途虎養(yang) 車、平安租賃、華友循環、東(dong) 風暢行、奧動新能源。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永偉(wei) 表示,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新能源與(yu) 智能汽車的下一步發展將會(hui) 更多地依賴於(yu) 後市場產(chan) 業(ye) 的快速成長。
張永偉(wei) 強調說,後市場需要解決(jue) 一係列基礎性技術問題,比如電池檢測、車價(jia) 評估;也需要解決(jue) 大量政策、標準、法規等問題,比如保險如何定價(jia) 、車輛數據如何共享等,“希望能有更多企業(ye) 與(yu) 平台一起,共同為(wei) 行業(ye) 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胡曉東(dong) 看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汽車後市場企業(ye) 的新能源戰略的話,那就是“不斷尋求跟新能源行業(ye) 玩家長期共同發展的機會(hui) ,積極主動地建設基礎能力,以及創造新的、更合理的業(ye) 務模式”。據介紹,途虎養(yang) 車已搭建一支超百人的新能源售後專(zhuan) 業(ye) 技師團隊,服務範圍覆蓋全國超過250個(ge) 城市。此外,途虎養(yang) 車體(ti) 係已有近30家門店完成了新能源改造,具備新能源汽車三電維修能力和授權。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mai) 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這意味著,所有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的參與(yu) 者,都必須著眼於(yu) 車輛全生命周期,通過上下遊聯動,開發新技術,創造新模式,解決(jue) 包括新能源汽車後市場在內(nei) 的各領域重大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ya) 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