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行業“灰色地帶” 專家建議製定殯葬法明確主體職責
如何消除殯葬行業(ye) “灰色地帶”
專(zhuan) 家建議製定殯葬法明確執法主體(ti) 職責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逝者抬出來需要“鮮花引路”,800元;身下要放“墊背錢”,900元;還需要做個(ge) 淋浴SPA,5990元……一番操作下來,鄧先生花費了數萬(wan) 元。
近日,網民鄧先生爆料其家屬遺體(ti) 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太平間停放3天的殯葬費用竟高達3.8萬(wan) 元。從(cong) 鄧先生曬出的收據上可以看到,其中收費項目繁多,甚至還包括600元的“供飯服務”。
據最新通報顯示,經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衛健委三部門實地檢查,發現涉案企業(ye) 涉嫌存在不明碼標價(jia) 、不執行政府定價(jia) 、未經批準開展遺體(ti) 存放業(ye) 務等一係列問題,將依法對其從(cong) 嚴(yan) 查處。
一直以來,關(guan) 於(yu) 殯葬服務收費高、亂(luan) 收費等問題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北京社會(hui) 管理職業(ye) 學院教授楊根來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殯葬行業(ye) 亟待通過完善法律進行全麵規範,未來應考慮出台殯葬法,對殯葬服務內(nei) 容、定價(jia) 規則、主管部門職責等內(nei) 容進行明確。
殯葬服務種類繁多漫天要價(jia)
“親(qin) 人離世是一件悲痛的事,活著的人更希望能讓逝者體(ti) 麵地離開,花銷往往是商家‘說一不二’。”近期引發熱議的高價(jia) 殯葬費事件讓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吳英深有感觸,去年,她的父親(qin) 因病在北京市昌平區某公立醫院去世,醫院太平間為(wei) 其提供了殯儀(yi) 服務,僅(jin) 3小時的費用就高達6000多元。
在吳英提供的一張醫療機構殯儀(yi) 服務收費確認單上,價(jia) 格最高的服務是遺體(ti) 沐浴,收費3800元。記者注意到,在這張單據上,除屍體(ti) 袋、白布單、消毒費等基礎物品及服務價(jia) 格是固定打印在單據上外,其他包括脫穿衣、沐浴、告別儀(yi) 式等“特殊服務”價(jia) 格均為(wei) 商家手寫(xie) 。
“當時隻告訴我們(men) 會(hui) 提供死者沐浴服務,但並未明確告知具體(ti) 價(jia) 格。”吳英在此後交費時曾質疑過費用過高,並讓商家提供具體(ti) 價(jia) 目表,但商家表示這些“服務”都是家屬認可後才進行的。
2018年,民政部等16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ye) 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規定,殯葬服務機構要全麵實行收費公示和明碼標價(jia) 製度,嚴(yan) 禁誘導、捆綁、強製消費。但業(ye) 內(nei) 人士坦言,漫天要價(jia) 已成為(wei) 殯葬行業(ye) 的潛規則。
在殯葬行業(ye) 摸爬滾打近20年的王絕目前在北京市朝陽區經營著一家殯葬服務公司。他說,殯葬服務可分為(wei) 基本服務,一些殯葬店內(nei) 明示的價(jia) 格僅(jin) 限於(yu) 基礎服務,延伸性服務因沒有價(jia) 格標準,基本是由商家和家屬協商決(jue) 定。利用家人離世的悲痛加之很多人並不太懂“送走”逝者的門道,商家往往“一忽悠一個(ge) 準”。
“比如所謂的‘墊背錢’其實就是在逝者身下放一疊紙錢,成本幾乎可以不計,但這項服務一般收費都要300元起。”王絕坦言,殯葬行業(ye) 賺的就是家屬“情感錢”,大家明白不值這麽(me) 多錢,但很少會(hui) “砍價(jia) ”。
楊根來介紹說,當前我國在殯葬服務定價(jia) 方麵采取政府定價(jia) 、政府指導價(jia) 和市場調節價(jia) 並存的方式。遺體(ti) 運送到殯儀(yi) 館後涉及的遺體(ti) 接運、遺體(ti) 火化、骨灰寄存等服務,大多實行政府定價(jia) ,價(jia) 格透明且親(qin) 民,體(ti) 現了殯葬服務的公益屬性。
“容易出現問題的是市場調節價(jia) 這部分,不僅(jin) 種類繁多,還漫天要價(jia) 。”楊根來指出,消費者在痛失至親(qin) 時,難以理性分析,殯葬消費基本受製於(yu) 殯葬服務機構的引導,屬於(yu) 非理性消費,這給了一些機構以可乘之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也關(guan) 注到這一問題,他發現雖然有些殯葬機構聲稱費用透明,也有所謂價(jia) 目表,但在忽悠消費者時並不會(hui) 明確告知具體(ti) 費用,且基本都會(hui) 推薦高檔位服務,讓消費者沒有選擇餘(yu) 地,這種行為(wei) 嚴(yan) 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醫院太平間成監管灰色地帶
此次北京某三甲醫院天價(jia) 殯葬費事件中,涉事公司為(wei) 醫院外包,記者從(cong) 采招網查詢到的信息顯示,該殯儀(yi) 服務有限公司也曾在其他醫院的太平間殯儀(yi) 服務招標中中標。目前,北京市已啟動對全市醫院太平間外包情況的全麵排查,並表示將研究製定改進醫院太平間管理服務的政策措施。
醫院太平間將殯儀(yi) 服務外包給社會(hui) 企業(ye) 是否合法?不少民眾(zhong) 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目前,我國並沒有專(zhuan) 門針對醫院太平間能否外包殯儀(yi) 服務的政策和法律規定,因此從(cong) 現有政策看,這類外包行為(wei) 並不違法。”但楊根來指出,醫院太平間外包導致的亂(luan) 收費等問題由來已久。《意見》明確提出嚴(yan) 禁在太平間開展營利性殯儀(yi) 服務,但從(cong) 執行來看,醫院將殯儀(yi) 業(ye) 務外包後,難以對經營過程進行全麵監管,現有政策下,醫院太平間也不屬於(yu) 民政部門直接管理,使得其成為(wei) 監管的“灰色地帶”。
在楊根來看來,醫院太平間是遺體(ti) 送往殯儀(yi) 館的短暫“經停站”,絕不能成為(wei) 殯葬公司的牟利場所,要讓醫院太平間的殯儀(yi) 服務回歸公益屬性。
對於(yu) 民眾(zhong) 提出將醫院太平間外包殯儀(yi) 服務叫停的建議,楊根來認為(wei) 短期內(nei) 全麵禁止的可能性並不大,但他建議可以在有條件的地方先行探索把醫院的殯儀(yi) 服務交由民政部門統一管理。比如,要求從(cong) 事殯葬服務的公司必須在當地民政部門備案,各醫院招標行為(wei) 要在民政部門的指導下從(cong) 備案企業(ye) 中選擇,強化集中監管。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收回了醫院太平間的承包業(ye) 務。比如,天津市在2013年發文規定,醫院太平間嚴(yan) 禁出租或承包給其他單位或個(ge) 人,將交由民政部門指定的殯儀(yi) 服務單位統一管理。
殯葬管理法律法規亟待完善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也構成了公共服務的基本內(nei) 涵。”楊根來建議,完善殯葬領域的法律製度。
目前,殯葬領域位階最高的是1997年由國務院頒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此後僅(jin) 在2012年進行了修正,對第二十條進行了部分修改,其餘(yu) 並未改動。
據楊根來透露,早在2004年相關(guan) 部門便啟動了《條例》的修訂工作,2018年,民政部公布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把明確政府職責、完善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強化公益導向等作為(wei) 修訂重點。針對殯儀(yi) 服務、喪(sang) 葬用品市場混亂(luan) 等情形,也作出了針對性規定,要求不得巧立名目,不得誤導、捆綁、強迫消費,不得限製使用自帶的合法喪(sang) 葬用品等內(nei) 容。
但《條例》至今仍未作修訂。楊根來直言,一些地方雖然修改了地方殯葬管理條例,但在“頂層製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內(nei) 容也差強人意。
考慮到當前殯葬領域亂(luan) 象頻發,楊根來認為(wei) 應盡快修訂《條例》,並考慮提升法律位階,在殯葬領域製定專(zhuan) 項立法,研究出台殯葬法。
“完善法律的關(guan) 鍵內(nei) 容是要明晰各執法主體(ti) 的職責。”楊根來指出,雖然殯葬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門管理,但同時涉及公安、國土、林業(ye) 等諸多部門。比如,公墓、殯儀(yi) 館的修建,涉及發改委、環保、國土等部門;殯葬用品的生產(chan) 、銷售則涉及工商、物價(jia) 等部門。但現行《條例》並未細化相關(guan) 部門的職責,對如何參與(yu) 殯葬管理等缺乏明確規定。比如,民政部門對醫院太平間開展的殯儀(yi) 服務和除政府定價(jia) 項目外的延伸性殯儀(yi) 服務就缺乏監管手段。
“要讓殯葬行業(ye) 在法治軌道上健康發展,通過完善法律法規體(ti) 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殯葬管理機製。”楊根來建議,提高行業(ye) 準入門檻,嚴(yan) 格管控沒有誠信和資質的社會(hui) 單位和個(ge) 人進入殯葬行業(ye) ,並建立退出機製。
劉俊海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wei) 在殯葬領域應當製定專(zhuan) 項法律,彰顯以人為(wei) 本的理念。
考慮到殯葬行業(ye) 利潤空間較大且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消費者缺乏議價(jia) 空間和議價(jia) 能力,劉俊海建議在法律完善中應對價(jia) 格方麵作重點規製,可考慮將部分由市場調節的價(jia) 格納入到政府指導價(jia) 中,並設定多個(ge) 檔位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同時應對所謂延伸類服務作進一步明示,避免商家利用一些含有迷信色彩的服務誘騙消費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