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為困境青少年打通“最後100米”愛心路
中新網上海4月19日電 題:上海為(wei) 困境青少年打通“最後100米”愛心路
作者 許婧 陳嘉音
上海市青聯委員王漪波已經記不清今天是幾號了。最近一周,他的一天是從(cong) 淩晨五點開始的。裝貨、卸貨、配送,關(guan) 上塞得滿滿的車廂,穿上防護服,戴好口罩和防護麵罩,開始一天的配送工作。車上的兩(liang) 罐八寶粥就是他一天的“口糧”。“因為(wei) 上午出門,晚上才能回來,外麵沒有東(dong) 西吃,也不允許吃東(dong) 西。”
讓他這麽(me) “拚”的,是上海3200餘(yu) 名困境青少年。疫情下,困境青少年情況複雜,存在跨區、接收受限等因素。根據上海官方前期排摸情況,確認了3200餘(yu) 名困境未成年人家庭需要重點幫扶。
“其中有大量監護缺失和家庭困難的少年兒(er) 童,他們(men) 的生活問題亟待解決(jue) 。”上海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以下稱上海市服保辦)副主任劉卓芳介紹說,“有些孩子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原本每個(ge) 月就要精打細算。現在老人家不會(hui) 團購,甚至沒有手機,吃飯成了最大的問題,怎麽(me) 辦?”
4月10日起,由上海市服保辦和上海團市委相關(guan) 部門以及上海市青基會(hui) 共同組成工作小組,通過需求匹配、迅速集結、派發對接、柔性落地,為(wei) 困境未成年人家庭送上“及時雨”。在24小時內(nei) ,一份包含20餘(yu) 件物資的“四合一”愛心禮包誕生了:包括“學習(xi) 棒棒的”學習(xi) 用品包、“生活美美噠”生活用品包、“吃飯香香的”果蔬食品包、“防疫妥妥的”防疫物資包。
“我們(men) 力求直達困境青少年‘家門口’,但現在運力非常緊張,短時間內(nei) 要想把東(dong) 西送到孩子手上,隻能自己想辦法。”上海團市委團結聯絡部部長陳峰說。有了物資是第一步,“最後一公裏”“最後一百米”提上了議程。
來自上海市青聯等處的10人誌願突擊隊成立並開啟了晝夜不停的整整一周。
在突擊隊裏,2輛大貨車負責運貨,4輛私家車負責配送。根據所在地的防疫要求不同,大禮包的配送也有兩(liang) 種形式:一種是送到青少年手上,另一種是由街道或團區委轉交。
上海團市委基層工作部副部長舒加敏和上海市服保辦社工處處長蘇玉峰主要負責與(yu) 各團區委溝通協調。蘇玉峰坦言,送到街鎮更方便,但後續的配送過程也更加坎坷。“這是一個(ge) 愛心的接力,由突擊隊先送到街鎮,然後聯係區裏的團幹部或青少年事務社工擔任誌願者,再把禮包送到小區。有些小區門口沒有貨架,誌願者還要打電話去聯係孩子家庭,不能像快遞一樣放下東(dong) 西‘一走了之’,得確認他們(men) 拿到手才行。”
前幾日上海大雨,為(wei) 了不讓愛心隔夜,基層團幹部和社工頂著惡劣天氣緊急配送。“盡管自己冷一點,也希望孩子心裏能暖一點。”一位社工說道。
“非常感謝,解決(jue) 了我們(men) 的燃眉之急。”正在備考的小劉來自金山區的低保家庭。她真切地感覺到,出現的突擊隊員,就是她“那一刻出現的光”。
收到上海團市委送來的禮包後,小劉說自己經常看到媽媽在手機上進群拚團搶菜,而這樣一份大禮包可謂是雪中送炭。
感激之餘(yu) ,她給上海團市委寫(xie) 了一封信:“我在網絡上、新聞中,還有我自己身邊都收集到了許多在疫情中暖心的故事,他們(men) 鼓舞著我,支撐著我,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溫情。”她說,作為(wei) 低保家庭,自己並不是第一次感受到這樣的善意。在她的印象中,自從(cong) 和媽媽搬來金山區,就一直受到市區各級部門、社區工作者和社會(hui) 各界愛心人士的關(guan) 懷和資助。
上海官方高度重視和關(guan) 心受到疫情影響的困難群體(ti) ,特別是“沉默的少數”的生活保障問題。據了解,上海團市委、市服保辦、市青聯、市青基會(hui) 聯合發起“青春戰疫 希望暖心”困境青少年幫扶行動,已讓上海2000餘(yu) 名困境青少年得到實實在在的幫助,而且,這份愛心還在持續傳(chuan) 遞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