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名管理條例》:開啟我國地名管理的新時代
開啟我國地名管理的新時代
——寫(xie) 在新《地名管理條例》頒布之時
劉連安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2日 第 12 版)
地名與(yu) 人類文明相伴而生。從(cong) 地理學角度來說,地名屬於(yu) 基礎地理信息,人們(men) 參與(yu) 經濟社會(hui) 活動都需要用地名指示地理方位。從(cong) 語言學角度來說,地名屬於(yu) 專(zhuan) 有名詞,每個(ge) 地名都有對應的讀音、文字書(shu) 寫(xie) 形式和含義(yi) 。地名中體(ti) 現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沉積著生產(chan) 生活的印記,記錄著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風貌。原《地名管理條例》1986年頒布以來,時間過去了30多年,祖國大地舊貌換新顏,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黨(dang) 和國家對地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眾(zhong) 對地名服務有了新期待。為(wei) 順應時代要求,進一步做好我國地名管理工作,日前國務院公布了新修訂的《地名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我國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對進一步優(you) 化地名環境,便利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更好地傳(chuan) 承保護地名文化具有裏程碑式的重要意義(yi) 。
《條例》具有很多與(yu) 時俱進的新特點,以下幾個(ge) 方麵內(nei) 容值得我們(men) 高度關(guan) 注。
一是提升了對地名管理的定位。地名是領土主權的象征。國家對某一地域的管轄首先體(ti) 現在按照自己的意誌進行命名並推廣使用。比如,我國對一些島礁的命名,就宣示著國家主權。另一方麵,地名與(yu) 人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尤其是行政區劃、住宅區等地名,群眾(zhong) 日常頻繁使用,社會(hui) 關(guan) 注度高。因此,地名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條例》第四條明確規定:“地名管理應當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領導。”“地名管理應當有利於(yu) 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團結,有利於(yu) 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有利於(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於(yu)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文化。”這充分體(ti) 現了加強地名管理的重要意義(yi) 。《條例》對地名管理工作的準確定位符合時代要求,對於(yu) 進一步做好地名工作影響深遠。
二是對地名管理的範圍進行了明確。地名類型繁多。大至自然地理實體(ti) ,小到街路巷。《條例》對地名管理的對象進行了清晰界定。第三條列出了8類納入管理範圍的地名類型:自然地理實體(ti) 名稱;行政區劃名稱;村民委員會(hui) 、居民委員會(hui) 所在地名稱;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地名稱;街路巷名稱;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yi) 的住宅區、樓宇名稱;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yi) 的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氣象等設施名稱;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yi) 的其他地理實體(ti) 名稱。其中的城市公園、自然保護地名稱是以前未明確納入,根據管理需要納入的地名類型,而對住宅區、樓宇名稱等則限定“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yi) 的”,明確了政府進行地名管理的邊界。
三是進一步理順了地名管理體(ti) 製。由於(yu) 地名類型繁多,數量龐大,地名管理工作涉及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交通運輸等眾(zhong) 多部門,需要根據新時代加強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建設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地名管理體(ti) 製,實現科學、高效、協調管理。《條例》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地名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外交、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文化和旅遊、市場監管、林業(ye) 草原、語言文字工作、新聞出版等其他有關(guan) 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nei) 負責相關(guan) 的地名管理工作。對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各部門如何相互協調、配合,《條例》也做出了安排。例如,地名命名、更名後,批準機關(guan) 要在規定時間內(nei) 按權限報送備案,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公告;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建立國家地名信息庫,公布標準地名等信息。這些規定有利於(yu) 規範地名審批,有利於(yu) 加快地名信息的傳(chuan) 播,有利於(yu) 提供更好的地名公共服務,有利於(yu) 倡導全社會(hui) 規範使用標準地名,符合我國新發展階段對地名管理工作的要求。
四是管理程序更加規範,也更加科學、民主。《條例》對地名命名、更名的程序進行了規定,明確機關(guan) 、企業(ye) 事業(ye) 單位、基層群眾(zhong) 性自治組織等申請地名命名、更名應當提交申請書(shu) ,申請書(shu) 應當包括命名、更名的方案及理由,地理實體(ti) 的位置、規模、性質等基本情況及其他材料。《條例》規定:“行政區劃的命名、更名,應當按照《行政區劃管理條例》的規定,提交風險評估報告、專(zhuan) 家論證報告、征求社會(hui) 公眾(zhong) 等意見報告。其他地名的命名、更名,應當綜合考慮社會(hui) 影響、專(zhuan) 業(ye) 性、技術性以及與(yu) 群眾(zhong) 生活的密切程度等因素,組織開展綜合評估、專(zhuan) 家論證、征求意見並提交相關(guan) 報告。”這些規定確保能廣泛聽取社會(hui) 各界的意見,也使地名命名、更名過程成為(wei) 匯聚智慧、凝聚共識的過程。這樣的方式將對防止地名命名、更名中的“任性”發揮重要作用。
五是強調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地名文化的保護。優(you) 秀傳(chuan) 統地名文化屬於(yu) 民族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地名文化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在地名命名、更名過程中,人們(men) 的社會(hui) 價(jia) 值、文化取向等思想觀念自然會(hui) 融入地名中,因此優(you) 秀傳(chuan) 統地名蘊藏了寶貴、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例如,我國有很多帶有“寧”字的地名,表達出期盼安寧的美好願望。寧波、寧國、鹹寧、豐(feng) 寧、撫寧,都是這樣的地名。由於(yu) 地名具有較好的穩定性、繼承性,很多在社會(hui) 其他領域已經難覓蹤跡的社會(hui) 觀念、地理特征、語言習(xi) 慣沉澱在地名中,讓今天的人們(men) 還能了解到曆史上多彩的自然、文化現象,這使老地名成為(wei) 人類文明的記憶。例如,青島一名讓我們(men) 知道此地曾經植被茂密綠樹成蔭,鶴壁一名告訴我們(men) 曾有鶴生活在此地。由於(yu) 具備上述特征,地名的文化意義(yi) 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2007年第九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hui) 暨第二十四次聯合國地名專(zhuan) 家組會(hui) 議確定,地名屬於(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適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我國作為(wei) 世界文明古國,擁有豐(feng) 富的地名文化遺產(chan) 。在城鎮化過程中,應當大力保護、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地名文化,賡續文化傳(chuan) 統。《條例》的第四章對如何做好地名文化公益宣傳(chuan) ,研究、傳(chuan) 承地名文化進行了較為(wei) 詳細的規定。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地名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並將符合條件的地名文化遺產(chan) 依法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範圍。”另外,《條例》第十條規定:“具有重要曆史文化價(jia) 值、體(ti) 現中華曆史文脈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這些措施有利於(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地名文化的保護,有利於(yu)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文化。
六是強化了監督保障措施,確保《條例》各項規定的有效落實。《條例》第五章在加強對地名管理工作的監督方麵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規定。例如,第三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guan) 部門對地名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詢問有關(guan) 當事人,調查與(yu) 地名管理有關(guan) 的情況;查閱、複製有關(guan) 資料;對涉嫌存在地名違法行為(wei) 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檢查與(yu) 涉嫌地名違法行為(wei) 有關(guan) 的物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條例》第六章對違反相關(guan) 規定的法律責任進行了明確。例如,第三十四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名批準機關(guan) 違反本條例規定進行地名命名、更名的,由其上一級行政機關(guan) 責令改正,對該批準機關(guan) 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這些規定為(wei) 確保《條例》的落實提供了有力保障。
《條例》中的新規定、新措施還有很多,都是順應時代發展特點,廣泛聽取社會(hui) 各界意見,在多年地名工作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凝練而成的。我們(men) 相信,《條例》的修訂出台將有力提升我國地名管理工作水平,為(wei) 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為(wei)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