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鼇亞洲論壇嘉賓建言“共同守護人類生命健康”
科技賦能 合作抗疫
——博鼇亞(ya) 洲論壇嘉賓建言“共同守護人類生命健康”
◎本報記者 王祝華 劉 昊
全世界的目光又再次匯聚到這座美麗(li) 的海濱小鎮——海南省瓊海市博鼇鎮。4月20日至21日,博鼇亞(ya) 洲論壇2022年年會(hui) 嘉賓在多場分論壇中,圍繞“如何共同守護人類生命健康”深入探討,分享觀點,建言獻策。
合作抗疫,縮小“免疫鴻溝”
從(cong)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迄今,病毒不斷變異,給病毒免疫逃脫機製研究帶來壓力,同時加劇了現有疫苗使用的挑戰。
盡管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產(chan) 量有所增加,接種率有所上升,但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差距懸殊,全球“免疫鴻溝”仍然顯著存在。
世界衛生組織榮譽總幹事、博鼇亞(ya) 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hui) 主席陳馮(feng) 富珍表示,應摒棄ODA(政府開發援助)的固化思維,鼓勵發展中國家開發疫苗產(chan) 能。同時,在發達國家和業(ye) 界的幫助下,讓發展中國家構建起有效的衛生醫療係統。
“這是第一次全球大流行,但不會(hui) 是最後一次。”她提出,除了關(guan) 注人類自己,還要關(guan) 注大環境尤其是動物的健康情況。此外,光有公共衛生預警係統還不夠,還需破除國家間的壁壘,讓抗疫信息透明、共享,打破人為(wei) 障礙。
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介紹,中國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wei) 全球的公共產(chan) 品,也是最早支持疫苗知識產(chan) 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chan) 合作,並且強調新冠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鄧波清分析,當前的“免疫鴻溝”不直接等同於(yu) 疫苗的鴻溝,其中涉及至少4方麵內(nei) 容:疫苗的產(chan) 能、可及性,以及接種和受接種者的意願。
“‘免疫鴻溝’給全球的防控局勢製造了很多不確定性。”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提出,應進一步推進全球範圍內(nei) 科技領域合作,特別是全球醫療機構的合作,基於(yu) 最新科研成果,爭(zheng) 取幫助全球進一步改進健康狀況。
科技創新,為(wei) 抗擊疫情賦能硬核力量
當前上海正麵臨(lin) 著新一波疫情襲擊,一直在臨(lin) 床一線工作的國家傳(chuan) 染病醫學中心主任、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通過視頻向各國嘉賓介紹了其臨(lin) 床救治的經驗,並和大家討論如何通過科技的力量走出這一波疫情。
張文宏說,在本輪奧密克戎疫情防控中,各國都發現,如果醫療資源是充足的、可以覆蓋到疫情中最為(wei) 脆弱的群體(ti) ,例如老年人和有嚴(yan) 重基礎疾病的人群,那麽(me) 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讓這些高風險感染者活下來。因此,各國還需要提高脆弱群體(ti) 本身的抵抗力,呼籲加強這一人群的疫苗接種。“我們(men) 發現,凡是這一群體(ti) 疫苗接種非常高的國家和地區,病死率就會(hui) 大幅度下降,這是我們(men) 走出未來疫情重要且關(guan) 鍵的科學手段。”張文宏說。
泰國前副總理素拉傑·沙田泰提出,在與(yu) 新冠病毒作鬥爭(zheng) 的過程中,以區塊鏈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技術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希望未來能通過這個(ge) 技術,促進國家之間、民眾(zhong) 之間的互信。
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新加坡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到了極致。如何規避民眾(zhong) 隱私安全問題?新加坡衛生部部長王乙康介紹,新加坡政府很幸運,政府與(yu) 民眾(zhong) 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度,所以信息技術工具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數坤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毛新生認為(wei) ,數據安全是“端對端”的安全問題,數據從(cong) 產(chan) 生到存儲(chu) 、管理、分析、使用、呈現,每一個(ge) 環節都應該是安全的,這是一個(ge) 體(ti) 係化的工作,也是相對複雜的係統化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政府則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