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熱起來的運動場還需要冷思考

發布時間:2022-04-22 09:4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規模上升、亂(luan) 象滋生,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高水平發展待破題——

  熱起來的運動場還需要冷思考

  光明日報記者 鄧 暉

  編者按

  少年強中國強,體(ti) 育強中國強,推動我國體(ti) 育事業(ye) 不斷發展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少年兒(er) 童要注意加強體(ti) 育鍛煉,家庭、學校、社會(hui) 都要為(wei) 少年兒(er) 童增強體(ti) 魄創造條件,讓他們(men) 像小樹那樣健康成長,長大後成為(wei) 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身體(ti) 健康和體(ti) 育工作,不斷出台相關(guan) 政策法規,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yu) 體(ti) 育健身,強健體(ti) 魄、砥礪意誌,凝聚和煥發青春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國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對學校體(ti) 育形成了有益補充。但在行業(ye) 爆發式發展的同時,課程無體(ti) 係、師資不專(zhuan) 業(ye) 、監管主體(ti) 不清、缺乏辦學導引等問題相繼出現,亟須相關(guan) 部門引導、扶持與(yu) 規範。

  如何規範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的發展,避免行業(ye) 無序擴張,讓孩子們(men) 更科學、更安全地強壯體(ti) 魄?光明日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並對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

  1 行業(ye) 井噴:規模超千億(yi) 元,體(ti) 育培訓成超級“藍海”

  四月的一個(ge) 周末,春日高照,北京北五環外某小區廣場上人聲喧騰。

  頭戴鮮豔頭盔,腳踩輪滑鞋,幾個(ge) 四五歲的“小豆丁”正在教練指導下練習(xi) 輪滑。起步、擺臂、穿越障礙,不小心滑倒了,也會(hui) 一骨碌爬起來繼續向前。

  “看著小區有小朋友滑,孩子嚷嚷著想學,幾個(ge) 家長就‘攢’了個(ge) 班。孩子待在家裏鬧著要看電視,還不如出來鍛煉身體(ti) 。”五歲男孩豆豆的媽媽告訴記者。

  上午10點,記者來到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對外開放的足球場地早已被少兒(er) 體(ti) 育培訓班占領。“新征途”“非凡”“格越”……孩子們(men) 身著不同俱樂(le) 部的球服在球場上盡情奔跑,停球、顛球有模有樣,一個(ge) 個(ge) 小臉汗涔涔紅撲撲的。

  冷了補習(xi) 班,熱了運動場。《2021大眾(zhong) 健身行為(wei) 與(yu) 消費研究報告》顯示,76%的家長認為(wei) 有必要給孩子報體(ti) 育培訓班。記者調研也發現,隨著“雙減”政策落地生根,原本處於(yu) 興(xing) 趣班“鄙視鏈”底端的體(ti) 育培訓正成為(wei) 家長和孩子的“新寵”。

  “我們(men) 班大部分同學都在校外上體(ti) 育培訓班,有的學羽毛球,有的學武術,還有的學滑冰。”山西省三年級小學生坤坤說:“每次運動完,就一個(ge) 字,爽!”

  旺盛的市場需求下,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迎來蓬勃生長期。

  近年來,原本學科類教育培訓賽道的部分企業(ye) 逐漸轉型,湧入體(ti) 育教育培訓的軌道,如新東(dong) 方、好未來、大智、學而思等大型教育培訓機構都開始把體(ti) 育素質教育納入培訓的經營範疇。

  相關(guan) 數據顯示,從(cong) 2014到2019年,我國兒(er) 童體(ti) 育培訓市場規模均保持著40%以上的年增速,2019年市場規模已達599.8億(yi) 元。自“雙減”政策發布以來,全國藝術、體(ti) 育培訓類企業(ye) 新增了3.3萬(wan) 餘(yu) 家,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9%。

  一份2022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ye) 報告分析認為(wei) ,體(ti) 育教育受政策利好發展迅速,市場仍在升溫。到2023年,我國少兒(er) 體(ti) 育培訓市場規模預計將超1300億(yi) 元,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成為(wei) 超級“藍海”。

  “以初中為(wei) 例,僅(jin) 僅(jin) 依靠一周3節的體(ti) 育課難以讓學生熟練掌握運動技能。一項運動技能要熟練、鞏固、提高,必須在課後堅持訓練。同時,學校體(ti) 育的師資和資源等也難以滿足當前學生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體(ti) 育鍛煉需求。”揚州大學體(ti) 育學院院長陳愛國認為(wei) ,健康、高質量的體(ti) 育教育培訓產(chan) 業(ye) 將對學校體(ti) 育形成有益的補充,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一公園,小朋友在學習(xi) 輪滑。王華斌攝/光明圖片

  2 升溫背後:政策導向、育人理念轉變等多重推力

  乒乓球培訓35節課,8400元;跆拳道培訓70節課,14400元;遊泳培訓52節課,12000元……記者調查發現,青少年體(ti) 育培訓項目大多價(jia) 格不菲,一線城市平均每課時(注:一般以1.5小時計算)在200元以上,二三線城市收費略低30-50元。一些小眾(zhong) 項目,如花樣滑冰、高爾夫球、馬術等課時價(jia) 格更是直逼500元。

  對此,家長們(men) 卻紛紛慷慨解囊,“為(wei) 了孩子都值得”“有個(ge) 好身體(ti) 最重要”。

  “隨著我國人均GDP接近中高收入國家水平,按照全球體(ti) 育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般規律,青少年體(ti) 育消費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清華大學體(ti) 育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認為(wei) ,這背後,是政策導向、教育理念改變、體(ti) 育環境等多重推力在起作用。

  政策密集出台,釋放積極信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身體(ti) 健康和體(ti) 育工作,不斷出台相關(guan) 政策法規,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yu) 體(ti) 育健身。記者梳理發現,僅(jin) 2021年,就有11份相關(guan) 政策為(wei) 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釋放出積極信號。如教育部出台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ti) 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創建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鼓勵學生利用課餘(yu) 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參加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訓練”;國務院出台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要求“各級體(ti) 育行政部門要將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作為(wei) 深化體(ti) 教融合的主要陣地,推動體(ti) 育、民政、教育、稅務、財政等跨部門治理,出台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專(zhuan) 門性政策文件”等。“雙減”政策的落地,更是為(wei) 家長和孩子選擇體(ti) 育培訓提供了時間、金錢的保障。

  教育理念轉變,凝聚成長共識。政策的接連出台,也給家長的教育理念帶來深遠影響。體(ti) 育的育人功能被越來越多的家長看到、重視。“不僅(jin) 是想讓孩子學會(hui) 一項運動技能,更想讓他在運動中學會(hui) 怎麽(me) 溝通、合作,培養(yang) 堅韌的品質、永不言棄的精神。”江蘇家長劉青告訴記者。

  應試權重增加,提升重視程度。除了政策的導引和理念的轉變外,體(ti) 育科目應試權重的增加更提升了家長和學生對其重視程度。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實施體(ti) 育入中考,體(ti) 育項目所占分數從(cong) 30分到100分不等,同時體(ti) 育成績在各類評獎評優(you) 或升學中所占比重日漸增加。

  體(ti) 育賽事不斷,營造良好氛圍。穀愛淩、蘇翊鳴、蘇炳添、楊倩……采訪中,不少青少年脫口而出這些奧運健兒(er) 的名字,將他們(men) 視作偶像。“這幾年是體(ti) 育賽事大年。東(dong) 京奧運會(hui) 、北京冬奧會(hui) 等接連舉(ju) 辦,接下來還有成都大運會(hui) 、杭州亞(ya) 運會(hui) 等。體(ti) 育健兒(er) 們(men) 奮勇拚搏的精神也會(hui) 激勵更多青少年投身運動、愛上運動。”陳愛國說。

  多方合力作用下,積極效果正在顯現。

  北京體(ti) 育大學運動與(yu) 體(ti) 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張一民注意到,從(cong) 教育部開展的全國學生體(ti) 質健康監測結果來看,學生體(ti) 質呈向好發展趨勢,中小學生尤其突出,學生體(ti) 質健康達標優(you) 良率不斷提高。

  廣東(dong) 省深圳市,一名女孩在攀岩。新華社發

  3 隱患重重:課程、師資欠規範,監管、導引仍不足

  多重推力下,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業(ye) 爆發式的增長也埋下了諸多隱患。

  “在連續幾年對全國青少年體(ti) 育培訓機構(足籃球)的調研中,我們(men) 發現與(yu) 學科培訓不同,家長的‘滿意度’貌似極高。但這並不是說明每家培訓機構都辦得好。”王雪莉認為(wei) ,這種“滿意”折射出家長對於(yu) 孩子參加體(ti) 育培訓的目標和期望是比較務實的,諸如“鍛煉身體(ti) ”“和小夥(huo) 伴一起玩”“吃飯吃得好”等。而由於(yu) 運動項目的專(zhuan) 業(ye) 門檻,青少年體(ti) 育教育行業(ye) 一直存在信息的高度不對稱:“由於(yu) 專(zhuan) 業(ye) 知識和第三方評價(jia) 體(ti) 係的匱乏,實際上家長也很難判斷孩子參與(yu) 的體(ti) 育培訓是否是專(zhuan) 業(ye) 或者科學規範。這種不對稱,也使得不規範機構有機可乘。”為(wei) 彌補辦學規範的不足,2021年12月21日,國家體(ti) 育總局辦公廳印發了《課外體(ti) 育培訓行為(wei) 規範》,提出了執教人員持證上崗、收費不能超3個(ge) 月、人均培訓麵積不少於(yu) 3平方米等明確要求,體(ti) 育培訓領域開展合規整治。但調查發現,上述《規範》落地四個(ge) 月以來,實際效果並不令人滿意。

  在記者走訪的多家機構中,很少有能不打折扣地執行這些要求的,不少機構都存在不規範的問題,甚至還存在很多連辦學場地都沒有的“野生機構”“野生教練”,在居民小區中以“攢班”等形式開展“遊擊式”培訓,安全性和科學性都很難保障。

  多位專(zhuan) 家表示,引導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僅(jin) 靠強製規範不夠,行業(ye) 標準、辦學導引、教師資格標準等關(guan) 鍵因素的缺位也是規範難以落地的重要原因。

  行業(ye) 標準匱乏,教學體(ti) 係不規範,“想到哪教到哪”等問題凸顯。前不久,北京家長寧峰給6歲兒(er) 子報了足球課,幾節課下來,大失所望:“一次課一個(ge) 半小時,每次都是前一個(ge) 小時拿著球做遊戲,後半個(ge) 小時練練帶球。運動量是有了,可不同階段有什麽(me) 教學目標,90節課的課包上完後,孩子能達到什麽(me) 技能水平,一概不知。”多位家長告訴記者,除了最開始報課時對項目的介紹外,很少有機構會(hui) 清晰地講解孩子參訓後的教學大綱、教學體(ti) 係等設置,“問‘幾節課能學會(hui) ’,教練也隻會(hui) 回答‘因人而異’”。

  “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缺乏清晰的行業(ye) 標準。”王雪莉介紹,針對體(ti) 育訓練分級,目前我國隻有針對競技體(ti) 育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在統一的體(ti) 育教學標準缺位的情況下,有的機構宣稱‘教材體(ti) 係源自美國’,有的標榜‘訓練內(nei) 容與(yu) 國際接軌’,有的教練員則是‘別人怎麽(me) 教我的,我就怎麽(me) 教別人’,但很多機構教學體(ti) 係很不規範,教學質量堪憂。”

  “任何一項體(ti) 育運動,如果沒有科學規範的教學課程體(ti) 係,對孩子都是有傷(shang) 害的。”陳愛國舉(ju) 例:“比如輪滑,4歲以前的小朋友訓練要慎重選擇,有很多內(nei) 八、外八的動作,對膝關(guan) 節和踝關(guan) 節要求較高,如果孩子在輪滑過程中的姿勢、動作、用力等不當,這些部位就非常容易受傷(shang) ,甚至影響成長發育。再比如羽毛球,需要孩子對動作拆解、技術要領等有一定的認知能力,4歲啟蒙和7歲開始訓練效果截然不同。但家長不了解這些專(zhuan) 業(ye) 知識,很容易被機構銷售洗腦。”

  兼職教師居多,教練員資曆認證門檻較低,“無證上崗”等現象仍有發生。寧峰告訴記者,在給孩子報足球課前,機構負責人宣稱“能來教課的都是原來踢甲A聯賽的”,但教練員是否有相關(guan) 資質證書(shu) ,機構從(cong) 未主動出示過,且“上課教練經常更換”。在一家青少年跆拳道道館,牆上張貼著教練員的姓名、個(ge) 人成績等簡要信息,其中還有現役省隊運動員。但現場家長告訴記者,從(cong) 未見到這些“比較牛”的運動員,來上課的一直是一位“看起來像大學生”的年輕教練,沒有見到過他的信息介紹。

  “多數機構將招聘要求設定為(wei) 本科及大專(zhuan) 以上學曆,熱愛所從(cong) 事的運動項目,富有愛心、耐心、責任心,或者以單一的體(ti) 育與(yu) 健康科目的教師資格證書(shu) 為(wei) 教練員準入條件,低門檻的招聘標準導致了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的低水平教練員隊伍,嚴(yan) 重影響了教學服務質量。”福建師範大學體(ti) 育科學學院博士生王戩勳曾做過7年兼職教練。在他的觀察裏,大多數機構的教練員是體(ti) 育院校運動專(zhuan) 項的在校生、畢業(ye) 生,甚至部分教練員僅(jin) 僅(jin) 是普通的籃球愛好者,隻因其是培訓機構成員的“關(guan) 係戶”,且多以兼職為(wei) 主,流動性極大,存在嚴(yan) 重的“無證上崗”現象。有些培訓機構為(wei) 提升行業(ye) 影響力,會(hui) 聘用一些專(zhuan) 業(ye) 運動員,雖然在運動技能教學上有了質的提升,但很多並不懂得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背離了正常的青少年體(ti) 育教學規律。

  監管體(ti) 係不完善,管理主體(ti) 不明確,相關(guan) 權責邊界模糊。體(ti) 育教育培訓機構到底歸誰主管?眾(zhong) 多業(ye) 內(nei) 人士反映,這是一個(ge) 很難界定的問題。“在我們(men) 調研的5000多家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機構中,在民政部門注冊(ce) 的有46%,工商部門注冊(ce) 的有51%,隻有3%左右屬於(yu) 體(ti) 校等事業(ye) 單位。”王雪莉表示,上述不同的機構屬性,使得監管主體(ti) 多元,治理方式和邊界不清晰。

  “老百姓碰到問題就找體(ti) 育局,但實際上我們(men) 的監督權限很小,能運用的治理手段匱乏,對機構難以產(chan) 生震懾作用。”一位地方體(ti) 育局工作人員無奈地說。

  雲(yun) 南一家少兒(er) 籃球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監管不完善,直接導致了市場上從(cong) 業(ye) 人員魚龍混雜,機構水平良莠不齊:“不僅(jin) 會(hui) 對消費者造成傷(shang) 害,對認真辦學的機構同樣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辦學導引缺位,不同政策有夾角,機構健康發展缺乏參考標準。采訪中,多位培訓機構從(cong) 業(ye) 者也有苦衷:相關(guan) 政策很多,機構發展究竟該依據哪一個(ge) 文件?不僅(jin) 他們(men) 自己說不清楚,有時不同主管部門也各有解釋。

  “不同的政策之間存在夾角。”王雪莉介紹,2018年發布的《關(guan) 於(yu) 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規定“校外培訓機構必須經審批取得辦學許可證後,登記取得營業(ye) 執照,才能開展培訓”,這裏並未將學科類和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加以區分,但可以理解為(wei) 體(ti) 育類等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也需要按“先證後照”程序進行審批,方可合法正規經營;2020年印發的《關(guan) 於(yu) 促進和規範社會(hui) 體(ti) 育俱樂(le) 部發展的意見》則未要求麵向中小學生開展體(ti) 育培訓的體(ti) 育俱樂(le) 部取得《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其中涉及場地、師資、課程等諸多細節,不同地方政府理解不同,執行標準自然不同。”

  2022內(nei) 蒙古呼和浩特青少年體(ti) 育俱樂(le) 部滑冰聯賽開賽。新華社發

  4 健康發展:既要嚴(yan) 格規範,也要溫情引導

  一麵是井噴式的市場需求,一麵是無序發展的行業(ye) 現狀,多位專(zhuan) 家呼籲,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要走好高水平發展之路,既要嚴(yan) 格規範,也要溫情引導。

  “青少年體(ti) 育培訓機構核心功能是教育功能,並不是簡單的體(ti) 育技能的傳(chuan) 遞。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講,相關(guan) 主管部門、單個(ge) 運動項目協會(hui) 、高校、培訓機構等都要積極主動作為(wei) ,更加凸顯這種育人導向。”王雪莉說。

  抓住退役運動員和大學生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人群,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教練人才。陳愛國建議,為(wei) 解決(jue) 專(zhuan) 業(ye) 師資問題,一方麵可以跟高校合作培訓青少年體(ti) 適能專(zhuan) 業(ye) 人才;另一方麵,政府可以組織或授權機構開展幼兒(er) 體(ti) 育培訓教練培訓,以規範青少年體(ti) 育培訓師資資格:“在這個(ge) 過程中,兒(er) 童心理學、教育學等內(nei) 容和運動技能培訓等都要有,不可偏廢。”

  王雪莉建議,要牢牢抓住退役運動員這個(ge) 關(guan) 鍵群體(ti) :“可對退役運動員進行教育學等相關(guan) 內(nei) 容的培訓,使其更了解兒(er) 童身心成長特點、青少年教學方法等,讓其專(zhuan) 業(ye) 技術水平得到一個(ge) 新的施展平台。”

  依據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科學規劃課程內(nei) 容。多位專(zhuan) 家建議,應由單個(ge) 運動項目的相關(guan) 協會(hui) 牽頭,依據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製定該運動項目的分級分層教學指南和等級評價(jia) 標準,為(wei) 相關(guan) 機構科學規劃課程內(nei) 容提供指導。

  把好準入門檻,製定體(ti) 育培訓行業(ye) 準入標準和教練資曆認證體(ti) 係。首都體(ti) 育學院原校長鍾秉樞建議,依據國家指定的不同運動項目職業(ye) 資格教練培訓和考試要求,青少年體(ti) 育教育培訓行業(ye) 應製定完善的教練等級認證標準和行業(ye) 教練員的資質界定準則,依據運動項目設立不同等級教練員的準入門檻,嚴(yan) 把不同教練等級的晉升關(guan) 口。

  厘清權責邊界,打造青少年體(ti) 育培訓機構生命全周期的鏈條式監管治理體(ti) 係。王雪莉建議,在相關(guan) 機構的申請注冊(ce) 階段,體(ti) 育部門要做好前置審查;在注冊(ce) 階段,工商/民政部門要做好審核把關(guan) ;在具體(ti) 運營階段,體(ti) 育部門要會(hui) 同教育、工商、民政、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開展聯合大檢查;在年審階段,工商/民政部門也要把好關(guan) 卡:“這樣權責明確、分段而治,確保監管主體(ti) 之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出台統一的辦學導引,做好等級評定等工作,及時向社會(hui) 披露“體(ti) 育培訓機構黑名單”等相關(guan) 信息。“前不久,北京市體(ti) 育局公布《北京市青少年校外體(ti) 育培訓機構準入審查工作指南》,明確體(ti) 育培訓機構的收費監管、從(cong) 業(ye) 人員資質、培訓場地、培訓內(nei) 容、線上培訓等方麵內(nei) 容,為(wei) 機構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從(cong) 業(ye) 導引。”王雪莉認為(wei) ,在嚴(yan) 格管理的同時,相關(guan) 部門還要及時出台相關(guan) 的辦學導引,從(cong) 場地建設、師資配備、課程規劃等多方麵為(wei) 青少年體(ti) 育培訓機構指明發展路徑。

  “與(yu) 此同時,相關(guan) 部門還要加強宣傳(chuan) 教育工作,依托第三方機構等做好對機構的等級評定工作,及時向社會(hui) 披露‘體(ti) 育培訓機構黑名單’等相關(guan) 信息。等級評價(jia) 高的可優(you) 先競標學校體(ti) 育課後服務,上了黑名單的則要被警示,甚至停業(ye) 處理,這樣不僅(jin) 對機構、行業(ye) 是一個(ge) 正向激勵,更為(wei) 家長孩子選擇機構提供了更多參考依據。”王雪莉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