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崇川區:“誌願紅”扛起抗疫擔當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叢(cong) 伴
4月14日,是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委辦公室90後小夥(huo) 沈誌春到隔離點工作的第12天。晚上8時許,處理完醫療廢物,他小心地脫下防護服。濕透的上衣和褲子緊緊地貼在身上,汗水把雙手浸得泛白。顧不得吃晚飯,他又忙著聯係醫護人員,幫一位老人送藥物上門。“被隔離人員的需求多種多樣,都得及時服務好。”他的聲音有些沙啞。
為(wei) 直觀呈現整個(ge) 隔離點投入使用情況,沈誌春製作了一張“隔離人員分布展板圖”,將人員信息一一填充。“小沈的方法非常實用,每個(ge) 房間什麽(me) 情況,大家一打眼便知。”他的創新得到了“戰友”們(men) 的一致認可。
2019年從(cong) 福州大學藥學係畢業(ye) 後,沈誌春和來自東(dong) 北的戀人一起,選擇將崇川這片熱土作為(wei) “第二故鄉(xiang) ”。這段時間,新婚的小兩(liang) 口選擇了暫時別離。“一定要做好防護!”每次視頻電話,作為(wei) 醫務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妻子都要囑咐他。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南通市崇川區迅速組織、廣泛發動,1.2萬(wan) 餘(yu) 名誌願者第一時間投身到核酸檢測、小區管控、宣傳(chuan) 科普、人員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中來。南通市區兩(liang) 級機關(guan) 幹部自覺轉為(wei) 誌願者,組成了“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疫情防控基層誌願隊。
回家鄉(xiang) 湖南探望並安頓好骨折受傷(shang) 的母親(qin) 後,來自區委辦的周智煒迅速返回南通。隔離結束,他在疫情最吃緊的觀音山街道,肩負起統籌機關(guan) 部門500多個(ge) 誌願者力量的擔子。
最大限度地保障特殊人群需求,是誌願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4月11日6點48分,社區黨(dang) 員誌願者群裏跳出一條求助消息:“世紀東(dong) 城一名癌症患者藥品馬上用完。”世紀東(dong) 城小區位於(yu) 封控區,社區誌願者無法外出幫忙取藥。周智煒和團隊配合協作,連夜與(yu) 醫院協調,將抗癌藥品及時交到了患者手中。
統籌安排誌願者點位,需要做到人盡其用。做過調研科科長的周智煒根據誌願者的性別、專(zhuan) 業(ye) 、服務意向等基本情況,將他們(men) 安排到不同類型的點位上,因“需”製宜。護理、臨(lin) 床專(zhuan) 業(ye) 的誌願者,會(hui) 被推薦到核酸采樣點開展誌願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崇川區劃分出防疫宣傳(chuan) 、卡口執勤、物資轉運、幫扶保障等8類疫情防控先鋒崗,抽調41名年富力強、責任心強的科級年輕幹部,組建“先鋒點位長”專(zhuan) 班,先後到25個(ge) 隔離醫學觀察點、3個(ge) 高速卡口靠前作戰。
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崇川區出台了《激勵黨(dang) 員幹部在疫情防控一線擔當作為(wei) 八條措施》《黨(dang) 員幹部、公職人員疫情防控工作“十嚴(yan) 禁”紀律要求》,組織相關(guan) 人員簽署了超3100份疫情防控承諾書(shu) ,圍繞全民核酸、後勤保障、值班值守、排查登記等各條戰線,激活引領力、凝聚力、向心力“三力”,扛起戰疫硬核擔當。截至目前,全區參與(yu) 助力疫情防控的機關(guan) 工作人員和誌願者人數近3萬(wan) 人,他們(men) 積極投身到疫情防控有關(guan) 工作中,“誌願紅”成為(wei) 南通主城區抗疫一道亮麗(li) 的色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