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改善喀斯特地區農村人居環境

發布時間:2022-04-25 10:29:00來源: 經濟日報

  當前,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正在全國推進,農(nong) 村髒亂(luan) 差麵貌總體(ti) 得到根本改善。但是,西南喀斯特地區作為(wei) 生態脆弱類型區,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仍麵臨(lin) 艱巨任務,值得關(guan) 注。

  西南喀斯特地區以貴州為(wei) 中心,覆蓋雲(yun) 南、廣西、四川、重慶等多個(ge) 省份,總麵積約55萬(wan) 平方公裏,承載1億(yi) 多人口。在西南喀斯特地區高質量整治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是關(guan) 係可持續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近年,該地區農(nong) 村生活垃圾汙水產(chan) 生量快速增長,其中大部分被排入路邊溝渠甚至溶洞。由於(yu) 特殊地質特征,該地區麵臨(lin) 更大的環境脆弱性。一方麵其是水土流失的極敏感地區,另一方麵汙染物容易在地表與(yu) 地下貫通進而汙染水體(ti) 。因此,亟待在西南喀斯地區構建以生態文明為(wei) 導向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治理機製。

  加強生態與(yu) 人居係統管理,科學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立足當地自然資源條件、經濟社會(hui) 特征、生產(chan) 生活方式和村莊組織結構,謀劃喀斯特地區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策略。具體(ti) 來說,要因地製宜出台專(zhuan) 項整治方案,打破行政管理界限,依據生態空間界限科學布局生活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強化上級財政資金保障,鼓勵地方合理整合;組織科研攻關(guan) ,研發適宜的技術產(chan) 品、探索有效建設與(yu) 管護模式。

  以資源化利用為(wei) 主攻方向,鼓勵多元主體(ti) 參與(yu)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對垃圾汙水進行資源化回收利用,符合喀斯特地區地表破碎、土壤瘠薄和缺水等地質、資源特征,且產(chan) 生的直接經濟價(jia) 值和間接生態價(jia) 值有利於(yu) 吸引社會(hui) 主體(ti) 的參與(yu) 。關(guan) 鍵是要鼓勵企業(ye) 和農(nong) 村新型經營主體(ti) 參與(yu) ,實現供水與(yu) 生活汙水一體(ti) 化管理、汙水回收灌溉統一管理、生活垃圾汙水與(yu) 畜禽糞汙統籌管理。另外,要探索創新排汙權、碳匯等指標補償(chang) 和交易的機製與(yu) 辦法。

  優(you) 化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組織實施流程,提高農(nong) 民參與(yu) 意願和參與(yu) 能力。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既包括農(nong) 民戶內(nei) 設施的建設和使用,也包括戶外村內(nei) 公共設施的管理和維護,農(nong) 民是否參與(yu) 建設管理對整治具有關(guan) 鍵作用。針對喀斯特地區農(nong) 村收入普遍較低、老齡化程度高等特點,以及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等問題,要增強農(nong) 民參與(yu) 意願和能力。要調查農(nong) 民廁所使用及垃圾汙水現狀,在此基礎上選擇農(nong) 民可承受的技術模式;根據農(nong) 民意願采取統一或自建方式開展建設,做好建設和驗收環節技術支持,確保獎補資金及時發放;合理劃分農(nong) 民和政府職責,政府主要負責戶外設施和服務供給,確保轉運、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及時有序,農(nong) 民負責管護好戶內(nei) 及村內(nei) 設施,做好垃圾簡易分類、糞汙就地收集等。

  (張鳴鳴 作者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首席專(zhuan) 家)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