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植物園來了!在這裏能做啥?
閱讀提示
4月18日,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未來,國家植物園將以開展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為(wei) 主,成為(wei) 兼具科學傳(chuan) 播、園林園藝展示和生態休閑等功能的綜合性場所。
4月18日,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的消息在網絡刷屏,不少市民和遊客來到國家植物園“打卡”拍照。
國家植物園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園)和北京市植物園(北園)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經過擴容增效有機整合而成,總規劃麵積近600公頃。未來,國家植物園將以開展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為(wei) 主,成為(wei) 兼具科學傳(chuan) 播、園林園藝展示和生態休閑等功能的綜合性場所。
建設國家植物園體(ti) 係
“現在小孩整天就盯著屏幕看,來植物園不光可以放鬆心情,還可以幫孩子增長見識,是賞花識草的好去處。”68歲的張先生從(cong) 小在北京長大,聽說國家植物園揭牌的消息後,就和老伴一起帶著小孫子來這兒(er) “看熱鬧”。他還特意在大門口拍了一張照片和之前的“北京植物園”做對比。
哪兒(er) 拍照最好看?不同植物的最佳觀賞期是什麽(me) 時間?哪些園區是必看點……和張先生一樣,說起植物園的過往,許多北京市民都如數家珍。早在1956年國務院就批複設立了北京植物園,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北京植物園收集各類植物1.5萬(wan) 餘(yu) 種,其中遷地保護水杉、珙桐等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
國家林草局表示,此次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是建設國家植物園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guan) 部門以統籌謀劃、科學布局、保護優(you) 先、分步實施的總思路,“成熟一個(ge) 、設立一個(ge) ”,穩步推進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逐步實現我國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得到遷地保護的目標。
國家林草局動植物司副司長周誌華說,啟動建設國家植物園體(ti) 係意義(yi) 重大:一是各國家植物園分工合作、資源共享,有效實現中國植物多樣性保護全覆蓋和可持續利用,全麵提升我國宏觀植物學研究水平;二是實現植物在多地遷地保護,有利於(yu) 降低因區域自然災害、極端天氣及突發狀況造成的植物物種的滅絕風險,提高植物多樣性保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wei) 國家保存重要的戰略資源;三是有利於(yu) 引領示範全國植物園科學發展,提升我國植物園建設水平;四是結合區域特色優(you) 勢,收集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珍稀瀕危植物,可使國家植物園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的生態產(chan) 品和美好的精神享受。
遷地保護的主要形式
建設國家植物園體(ti) 係不僅(jin) 是眾(zhong) 多科研人員和植物學愛好者的心願,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yi) 。
時間回到2021年10月12日。當日,在昆明舉(ju) 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中國宣布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同一天,我國首批5個(ge) 國家公園名單也正式公布。
周誌華表示,構建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是就地保護的主要形式,建設以國家植物園為(wei) 引領的植物園體(ti) 係是遷地保護的主要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有機互補,將形成我國較為(wei) 完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ti) 係。
國家植物園(北園)執行主任賀然表示,在首都設立國家植物園,是世界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同時也彌補了我國缺少國家植物園的空白。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汪小全表示,國家植物園具備全國領先的科研實力和植物遷地保護水平,代表著我國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
科普遊學“打卡地”
植物園通常被稱為(wei) 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ya) 方舟”。據國家植物園科普館館長、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hui) (SSC)委員王康介紹,這裏計劃重點收集三北地區鄉(xiang) 土植物、北溫帶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區的代表性植物及珍稀瀕危植物3萬(wan) 種以上,覆蓋中國植物種類80%的科、50%的屬,占世界植物種類的10%。還計劃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標本500萬(wan) 份,覆蓋中國100%的科、95%的屬。
據介紹,未來的國家植物園將麵向植物科學前沿以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生物資源安全等重大需求,在植物多樣性的形成機理、脆弱生態係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模式等研究方麵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並在創新生物多樣性監測、植被重構與(yu) 生態恢複、智能植物工廠等核心技術發展發明取得重要成果。
北京自然博物館科普教育部主任趙洪濤常年致力於(yu) 自然科學的科普工作,他認為(wei) ,國家植物園體(ti) 係的建設對於(yu) 植物學的科普、強化人們(men) 對遷地保護的認識、提高人們(men) 對植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對於(yu) 我們(men) 做老師的來說,很期待這一刻的到來。”來自北京的高中生物老師甄兆敏說,青少年在國家植物園不光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標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實地感受植物學研究的魅力。在甄兆敏看來,國家植物園將會(hui) 成為(wei) 眾(zhong) 多生物老師的第二課堂,也會(hui) 成為(wei) 不少外地學子來京遊學參觀的重要“打卡地”。(王偉(wei) 偉(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