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決策部署陸續出台 知識產權私權利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發布時間:2022-04-26 10:02:00來源: 法治日報

  圍繞反不正當競爭(zheng) 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陸續出台

  知識產(chan) 權“私權利”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本報記者 萬(wan) 靜

  為(wei) 紀念第22個(ge) “世界知識產(chan) 權日”,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校友會(hui) 近日共同舉(ju) 辦“第三屆‘知行天下論壇’——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

  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及來自實務界的業(ye) 內(nei) 人士圍繞《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和《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若幹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對仿冒混淆、商業(ye) 詆毀、虛假宣傳(chuan) 等社會(hui) 關(guan) 注的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進行深入研討。

  決(jue) 策部署陸續出台

  完善公平競爭(zheng) 製度

  第22個(ge) “世界知識產(chan) 權日”,注定在我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1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綱要》,描繪出我國加快建設知識產(chan) 權強國的宏偉(wei) 藍圖。我國從(cong) 知識產(chan) 權引進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chan) 權工作從(cong) 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全麵提速。

  今年年初,國務院知識產(chan) 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辦公室公布了《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實施年度推進計劃》,明確2021—2022年度知識產(chan) 權保護重點任務和工作措施,涉及7方麵共計115項,其中包括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的司法力度。

  3月中旬,《解釋》發布,旨在強化競爭(zheng) 政策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完善競爭(zheng) 案件裁判規則,提升審判質效和公信力,促進創新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自2022年3月20日起施行。

  中國知識產(chan) 權法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知識產(chan) 權法研究會(hui) 會(hui) 長曲三強認為(wei) ,我國正處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在當前中國市場競爭(zheng) 關(guan) 係正發生深刻巨變的現實背景下,完善公平競爭(zheng) 製度、推進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加快推進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治建設是當務之急。

  “近年來,我國圍繞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工作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和部署,此次《解釋》的製定和出台,遵循‘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強化規則引領’和‘堅持服務大局’三個(ge) 總體(ti) 思路,對於(yu) 實施公平競爭(zheng) 政策,完善公平競爭(zheng) 製度,推行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曲三強說。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研究中心主任張楚提出,新領域、新業(ye) 態的權利、邊界、責任認定等對司法實踐提出了新要求。《解釋》在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強化規則引領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法律適用問題,多方位探討《解釋》的理解和適用,有助於(yu) 推動學術研究和司法實踐同步發展。

  仿冒混淆案占比高

  出台司法解釋規製

  2021年下半年,3起和地方小吃有關(guan) 的商標侵權案件引起社會(hui) 各界的廣泛關(guan) 注。

  2021年9月,陝西知名小吃“潼關(guan) 肉夾饃”在全國各地百餘(yu) 家小吃店因店鋪招牌帶有“潼關(guan) ”兩(liang) 字,麵臨(lin) 被“潼關(guan) 肉夾饃協會(hui) ”起訴要求數萬(wan) 元賠償(chang) 的局麵。同年11月26日淩晨,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對此回應稱:“潼關(guan) 肉夾饃”注冊(ce) 人無權向潼關(guan) 特定區域外的商戶許可使用該地理標誌集體(ti) 商標並收取加盟費。當天下午,“潼關(guan) 肉夾饃協會(hui) ”就潼關(guan) 肉夾饃商標進行維權一事發表致歉信。

  上述案件以及隨後發生的“逍遙鎮的胡辣湯”、四川的“青花椒”等案件,均反映出正當經營行為(wei) 與(yu) 仿冒混淆行為(wei) 如何區分的問題。

  據了解,2021年全國各級法院共審結不正當競爭(zheng) 糾紛案件8654件,其中仿冒混淆行為(wei) 案件數量占很大比例。創新作為(wei) 知識產(chan) 權製度最為(wei) 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除了強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外,還需要處理好保護和規製濫用、防範壟斷之間的關(guan) 係,通過市場驅動和政府政策共同推動培育創新環境。

  為(wei) 此,《解釋》用11個(ge) 條文,重點從(cong) 三個(ge) 方麵對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第六條“仿冒混淆”的規定進行了細化:首先,《解釋》第四條明確“有一定影響的”標識的含義(yi) 和認定考量因素;其次,明確指出屬於(yu) 商標法禁用禁注範圍的標誌也不能獲得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的保護;第三,參照市場主體(ti) 登記管理條例第二條的規定,《解釋》細化了名稱可以受到保護的市場主體(ti) 範圍。

  曲三強對此分析指出,《解釋》對“仿冒混淆”等一係列備受社會(hui) 關(guan) 注的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都作了進一步的明確和細化。這樣的修改是為(wei) 了適應當前新形勢、新任務,是為(wei) 了妥善處理發展與(yu) 安全、效率與(yu) 公平、活力與(yu) 秩序的關(guan) 係,也是要給各類市場主體(ti) 投資新業(ye) 態、規範健康發展營造一個(ge) 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競爭(zheng) 環境。

  明確“傳(chuan) 播”針對性

  可認定“商業(ye) 詆毀”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綱要》所要求的“完善規製知識產(chan) 權濫用行為(wei) 的法律製度”不僅(jin) 指反不正當競爭(zheng) 等領域的法律製度,還包括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門法律內(nei) 置的諸多“禁止權利濫用”機製,包括反對和製約商業(ye) 詆毀、虛假宣傳(chuan) 等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的約束機製。

  《解釋》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傳(chuan) 播他人編造的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zheng) 對手的商業(ye) 信譽、商品聲譽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第十一條予以認定。”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不得編造、傳(chuan) 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zheng) 對手的商業(ye) 信譽、商品聲譽。”

  通過兩(liang) 相比較可知,最高法的司法解釋強調即使沒有證據證明其是虛假信息的編造者,“傳(chuan) 播他人編造的虛假信息”也可能構成商業(ye) 詆毀。

  全國審判業(ye) 務專(zhuan) 家、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子英認為(wei) ,商業(ye) 詆毀案件在司法認定上並沒有太大的分歧,判定條件一是編造虛假信息、誤導性信息;二是存在傳(chuan) 播行為(wei) ;三是行為(wei) 具有針對性和特定性;四是行為(wei) 目的在於(yu) 損害競爭(zheng) 對手的商業(ye) 信譽或商品聲譽。對於(yu) 商業(ye) 詆毀中的“傳(chuan) 播”行為(wei) 認定,雖然在法律層麵並未明確規定傳(chuan) 播的具體(ti) 方式和範圍,但認定的關(guan) 鍵在於(yu) “傳(chuan) 播”的結果是否達到損害競爭(zheng) 對手商業(ye) 信譽或商品聲譽的目的。

  “對於(yu) ‘針對性’的認定,應包括推定的認定方式,隻要該‘針對’足以構成直接必然的聯係,使得公眾(zhong) 明確指向的特定性,就可以認定其行為(wei) 具有針對性。商業(ye) 詆毀也可以適用法定賠償(chang) 。”林子英說。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chan) 權學院副教授、北京知識產(chan) 權法研究會(hui) 競爭(zheng) 法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尹鋒林認為(wei) ,在司法實踐中,關(guan) 於(yu) 知識產(chan) 權惡意訴訟的認定,主要體(ti) 現在明知專(zhuan) 利證書(shu) 應為(wei) 無效而起訴、明知商標注冊(ce) 證書(shu) 應無效或撤銷而起訴、明知自己並非真正著作權人而起訴和明知自己的知識產(chan) 權不穩定而訴訟或采取保全措施。

  “知識產(chan) 權惡意訴訟的三個(ge) 成因是:知識產(chan) 權保護水平的提高;知識產(chan) 權權利證書(shu) 、證明的不穩定性;知識產(chan) 權客體(ti) 、權利內(nei) 容邊界不清晰。”尹鋒林說。

  細化規定商業(ye) 道德

  嚴(yan) 格落實知產(chan) 保護

  在研討會(hui) 上,中華全國工商聯並購公會(hui) 維權委員會(hui) 主任陳若劍結合中國紅牛和泰國天絲(si) 關(guan) 於(yu) “紅牛”商標之爭(zheng) 的案例,提出當商家存在知識產(chan) 權糾紛時,若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被損害,經營者是否存在商業(ye) 道德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

  對此,北京知識產(chan) 權研究會(hui) 會(hui) 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技法與(yu) 知識產(chan) 權中心主任孫國瑞分析,從(cong) 商業(ye) 道德角度來看,為(wei) 保護消費者權益,泰國天絲(si) 和華彬集團使用同一件商標的產(chan) 品應有所區別,不能過高地要求消費者提高注意力加以分辨。“商業(ye) 信譽與(yu) 商業(ye) 道德緊密關(guan) 聯,運用混淆的宣傳(chuan) 手段是對商標及企業(ye) 信譽的損害。”

  孫國瑞建議,從(cong) 商業(ye) 道德的角度來講,企業(ye) 應該對產(chan) 品、廣告以及商標作出區別,如果不作區別,而是曖昧不清地混淆式宣傳(chuan) ,這種行為(wei) 既顯示出企業(ye) 對自己商標和企業(ye) 信譽不重視,也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高度認可此次《解釋》對於(yu) “商業(ye) 道德”的細化規定。

  《解釋》明確指出,特定商業(ye) 領域普遍遵循和認可的行為(wei) 規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wei) 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第二條規定的“商業(ye) 道德”。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具體(ti) 情況,綜合考慮行業(ye) 規則或者商業(ye) 慣例、經營者的主觀狀態、交易相對人的選擇意願、對消費者權益、市場競爭(zheng) 秩序、社會(hui) 公共利益的影響等因素,依法判斷經營者是否違反商業(ye) 道德。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chan) 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知識產(chan) 權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劉瑛指出,誠實信用原則在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中均體(ti) 現得非常明顯。在這個(ge) 基礎之上,不能濫用民事權利,損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具體(ti) 的濫用行為(wei) 包括隨意撕毀合同、高薪挖競爭(zheng) 對手的“牆腳”、帶走客戶數據等侵犯商業(ye) 秘密行為(wei) ,以及濫訴等破壞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的行為(wei) 。

  “從(cong) 信用研究的角度看,上述行為(wei) 均屬於(yu) 失信行為(wei) 。市場監管總局第44號令《市場監督管理嚴(yan) 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實施侵犯商業(ye) 秘密、商業(ye) 詆毀、組織虛假交易等嚴(yan) 重破壞公共競爭(zheng) 秩序的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且受到較重行政處罰的列入嚴(yan) 重違法失信名單。”劉瑛說。

  對於(yu) 近期我國一係列知識產(chan) 權製度體(ti) 係頂層架構的部署,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這是將知識產(chan) 權這一“私權利”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體(ti) 現了我國將知識產(chan) 權作為(wei) 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核心要素的態度和決(jue) 心。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