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一針一線繡出更精彩的生活!”

發布時間:2022-04-27 10:25: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新華社記者駱飛、田德豐(feng)

  2021年2月3日,牛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現“黔西市”)化屋村考察時,點讚苗繡、蠟染等少數民族非遺技藝和文化,並與(yu) 蠟染師彭藝親(qin) 切交談。近日,新華社記者回訪了彭藝。

  【情景回放】

  立春時節,烏(wu) 蒙山腹地細雨綿綿,青山如黛。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越過一道道山梁一道道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深山大江邊的苗家小村,一排整齊有致的白色小樓映入眼簾。

  化屋村村民以苗族為(wei) 主,民族特色鮮明,被命名為(wei)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苗繡、蠟染等成為(wei) 這個(ge) 村重點發展的特色產(chan) 業(ye) ,吸納了數十名村民就業(ye)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下車步行察看村容村貌。走進扶貧車間,精美的苗族傳(chuan) 統服飾吸引了總書(shu) 記的目光:“這是手工做的嗎?價(jia) 格多少?銷路怎麽(me) 樣?”

  “有機器繡,有手工繡。機繡的,一套價(jia) 格一千多元。手繡的,一套可以賣到一萬(wan) 八千元。不隻是苗族同胞會(hui) 買(mai) 來穿,不少遊客也很喜歡。”村民回答了總書(shu) 記的問題後,蠟染師彭藝向總書(shu) 記講述了自己研究生畢業(ye) 後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的經曆。

  “很好!你也是不忘初心啊!苗繡既是傳(chuan) 統的也是時尚的,你們(men) 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勉勵大家,一定要把苗繡發揚光大,這既是產(chan) 業(ye) 也是文化,發展好了既能弘揚民族文化、傳(chuan) 統文化,同時也能為(wei) 產(chan) 業(ye) 扶貧、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貢獻。

  【彭藝心聲】

  我是土生土長的化屋村人。小時候,是沿著“手扒岩”爬出去上學的。上大學,也是靠社會(hui) 資助完成學業(ye) 。現在,我選擇回到村裏創業(ye) ,就是要帶動鄉(xiang) 親(qin) 們(men) 共同致富。那天,總書(shu) 記點讚苗繡“何其精彩”,讓我倍感自豪。

  作為(wei) 苗族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人,我很振奮,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注激活了一方水土的文化記憶。在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的關(guan) 心支持下,我的工作室發展迅速,接到了不少省內(nei) 外訂單。約30名易地扶貧搬遷家庭的婦女在我的工作室當繡娘、染娘,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我們(men) 村的特色民族手工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結合,推出了不少文創產(chan) 品,成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產(chan) 業(ye) 。

  現在,我致力於(yu) 在傳(chuan) 承苗族傳(chuan) 統特色手工技藝基礎上,謀求多元跨界、融合創新,通過和更多人一起努力,把苗繡發揚光大,用一針一線繡出更精彩的生活!

  新華社貴陽4月26日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