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打造山林湖海裏的“生命共同體”

發布時間:2022-04-29 10: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們(men) 的新時代】

  打造山林湖海裏的“生命共同體(ti) ”

  講述人:地球倉(cang) 集團創始人高國友

  我們(men) 造房子,用幾個(ge) 小時,就能讓它們(men) 矗立在山崗上,陽光灑滿床。

  我曾是電氣工程師,也是一名跨界設計師。各式各樣的工地我都去過,見證了昔日深圳蛇口變成今日的繁華都市,也見過家鄉(xiang) 鄉(xiang) 村改頭換麵成為(wei) 文旅小鎮。然而,記憶中工地上各式大型的工棚,加工區、堆放區,猶如土地上的“傷(shang) 疤”。看到工人們(men) 扛起一袋袋水泥,塔吊拖起一條條鋼筋,工程車駛過後的煙塵飛揚,我想到的是這片工地上曾經的“居住者”——山水林田湖草沙。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men) 是不是真的辜負了滋養(yang) 我們(men) 的山川林海?每每想到這些,我的心裏五味雜陳。空間是萬(wan) 物生存發展的基礎,不合理的建設,不僅(jin) 違背國土空間的“三條紅線”,更剝奪了自然萬(wan) 物的生存空間。

  科技創新可以改變生活。憑借專(zhuan) 業(ye) 知識,我想到了用工廠替代工地,用智能智造的方式代替鋼筋混凝土的建造,利用高性能建築材料和集成式模塊空間,用造車一樣的流水線造房子,不僅(jin) “兵”貴神速,還不費“一草一木”。

  我們(men) 生產(chan) 的房屋麵積可大可小,屋頂的生態綠植可以調節室內(nei) 溫度,屋下的集成式汙水處理係統可以實現汙水零排放。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製造的空間突破了傳(chuan) 統的場景限製,可以把房屋融入林間、濕地、雪山、峭壁,甚至是沙漠。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的首倡之地十八洞村,我們(men) 在那裏的懸崖上搭起了樓;在皖西大別山腹地的紅色旅遊目的地金寨,現代科技農(nong) 莊依山而建,掩映於(yu) 雲(yun) 遮霧繞的青山綠水間,成了網紅打卡地,看到源源不斷的遊客,村民樂(le) 開了花。

  在湖南長沙洋湖濕地公園,建起城市公園度假綜合體(ti) ;在潯龍河,搭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精品民宿;在騰格裏沙漠,建造一個(ge) 大漠觀星酒店……每一處項目,都是向自然借空間,“生命共同體(ti) ”就是這樣借出來的。

    (光明日報記者趙嘉偉(wei) 、禹愛華采訪整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