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低碳引領城市新風尚(新知)

發布時間:2022-05-05 10:0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象】全部場館達到綠色建築標準,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實施林業(ye) 碳匯和涉奧企業(ye) 讚助核證自願減排量等碳補償(chang) 舉(ju) 措……北京冬奧會(hui) 是迄今為(wei) 止第一屆實現“碳中和”的冬奧會(hui) ,一係列舉(ju) 措為(wei) 低碳城市建設貢獻了寶貴經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科學規劃布局城市綠環綠廊綠楔綠道,推進生態修複和功能完善工程,優(you) 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自行車道、步行道等慢行網絡,發展智能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築和鋼結構住宅,建設低碳城市。低碳,成為(wei) 城市發展的重要命題。

  【點評】

  全球城市麵積僅(jin) 占地球陸地的3%,卻產(chan) 生了70%以上的碳排放,不僅(jin) 出現了城市擁堵、環境汙染等問題,還消耗了大量能源、加劇了溫室效應。可見,城市是綠色發展的主戰場,理應在探索低碳城市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當前,我國正處在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打造低碳城市,既是建設新型城市、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題中之義(yi) ,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的必然之舉(ju) 。

  建設低碳城市是一項係統工程。宏觀來看,避免大拆大建,使建築的生命周期更長;改善城市公共空間,增設充電樁等基礎設施;控製城市開發邊界,讓大自然更好發揮吸納能力;推動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遏製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發展低碳產(chan) 業(ye) ……城市建設關(guan) 乎市政設施、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產(chan) 業(ye) 結構等各領域各環節。具體(ti) 而言,低碳城市由一個(ge) 個(ge) 低碳家庭、低碳社區、低碳單位等組成。站在全局高度,做好係統謀劃,才能形成建設低碳城市的合力。

  建設低碳城市,必須答好“技術題”。四川成都大力發展光伏、鋰電和新能源汽車等高新技術製造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體(ti) 係結構更優(you) 、質量更高、排放更低;上海一些建築利用綠色建造、智慧運維等技術,打造舒適居住環境,減少對生態的負麵影響……近年來,利用技術創新厚植綠色發展底色,成為(wei) 城市發展趨勢。在科技創新方麵,城市具有人才、資金等多方麵優(you) 勢。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更好對接城市發展需求,推廣能源互聯網、智慧交通等應用更好普及,就能為(wei) 低碳城市建設夯實技術基礎。

  建設低碳城市,必須答好“治理題”。自2010年開始,我國先後開展多批次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從(cong) 碳排放管理雲(yun) 平台,到零碳展會(hui) 、零碳景區等低碳品牌,各地探索出不少創新舉(ju) 措。未來,對於(yu) 主導產(chan) 業(ye) 不同的城市,如何因地製宜設計減碳方案?對於(yu) 不同參與(yu) 主體(ti) ,如何細化激勵機製與(yu) 約束辦法?相關(guan) 問題有待進一步解答。也要看到,家庭排放是碳排放的重要構成,讓節水節電、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等成為(wei) 每個(ge) 人的行為(wei) 習(xi) 慣,需要有關(guan) 部門疏堵結合、精細治理,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從(cong) 采用模塊化建築到實現交通電氣化,從(cong) 垃圾填埋場全部關(guan) 停到生態區域觸手可及……有人曾如此暢想未來的城市景觀。低碳城市建設點多麵廣、頭緒繁多,從(cong) 低碳經濟的細微改變做起,從(cong) 低碳生活的點滴行動著手,積少成多、久久為(wei) 功,低碳城市必將離我們(men) 越來越近。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