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工業平穩發展基礎
作者:李武(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
2022年一季度,中經工業(ye) 景氣指數小幅回落,仍處於(yu) 相對景氣水平,總體(ti) 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從(cong) 運行情況來看,呈現以下亮點:
生產(chan) 保持較快增長,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在各項穩定工業(ye) 經濟增長政策措施持續作用下,一季度工業(ye) 生產(chan) 保持平穩,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在高基數上保持較快增長。工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呈現高端化、綠色化良好態勢。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穩中有升,同比提高1.3個(ge) 百分點。裝備製造業(ye) 生產(chan) 形勢較好,高技術製造業(ye) 引領作用持續增強,增速均快於(yu) 全部工業(ye) 平均水平,工業(ye) 新動能持續壯大。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產(chan) 品產(chan) 量分別增長140.8%、24.3%,保持較快增長。
出口韌性依然較強,投資快速恢複。受價(jia) 格上漲、全球經濟緩慢恢複帶動的需求回升以及國內(nei) 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提升等多重因素影響,一季度工業(ye) 出口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國內(nei) 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延伸,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產(chan) 品出口加快,目前我國鋰電池出口在全球處於(yu) 領先地位。從(cong) 投資來看,穩增長政策靠前發力,加之製造業(ye) 助企紓困政策顯效,製造業(ye) 投資延續快速恢複勢頭,成為(wei) 穩增長重要支撐。
工業(ye) 經濟整體(ti) 運行平穩,但要清醒認識到,當前工業(ye) 仍麵臨(lin) 較大下行壓力。一方麵,受俄烏(wu) 衝(chong) 突和國內(nei) 疫情影響,工業(ye) 生產(chan) 承壓,結構性矛盾凸顯。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3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jia) 格指數和出廠價(jia) 格指數環比均明顯上漲,上遊行業(ye) 價(jia) 格持續上漲,給中下遊行業(ye) 尤其是中小微企業(ye) 帶來較大成本壓力,企業(ye) 增收不增利。加之3月份以來國內(nei) 疫情散發多發,物流循環不暢,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增多等新情況新問題出現,局部產(chan) 銷銜接不暢,工業(ye) 品產(chan) 銷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麵,市場需求依然偏弱。3月份製造業(ye) PMI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回落。國內(nei) 消費受疫情影響短期仍麵臨(lin) 較大約束,3月份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由增轉降,工業(ye) 消費品市場需求也受到一定影響。
工業(ye) 穩則經濟穩。堅持長短結合、標本兼治,著力解決(jue) 當前循環不暢、供需雙弱等突出問題,精準滴灌助企紓困,以政策紅利對衝(chong) 下行壓力。同時在“穩”的基礎上求“進”,以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推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目標,持續激發市場活力,擴大有效需求,夯實工業(ye) 平穩發展基礎。
一要“對症下藥”,多措並舉(ju) 暢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循環。短期來看,要聚焦當下物流循環的堵點卡點,落實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hui) 議部署的各項措施,以生產(chan) 生活資料及關(guan) 鍵核心原材料零部件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為(wei) 保障重點,做好貨運物流的保暢保通。長遠來看,需鍛長板和補短板齊發力,持續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提升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要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領先地位,著力提高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掌握發展主動權。要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在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領域盡早實現自主可控。
二要“雪中送炭”,精準施策助力企業(ye) 紓困增效。堅持紓困解難與(yu) 創新支持雙促進。推動延續階段性減稅降費等各項助企惠企政策,強化對企業(ye) 尤其是受本輪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ye) 的精準支持。同時,持續加大對企業(ye) 創新支持力度,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鼓勵“專(zhuan) 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ye) 聚焦主業(ye) ,強化創新,培育更多中小企業(ye) 成長為(wei) 細分領域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jun) ”或“配套專(zhuan) 家”。
三要“多管齊下”,積極提振有效需求。一方麵,擴大有效投資,切實發揮投資在打通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支撐作用,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和製造業(ye) 升級領域的有效投資;提高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資金使用效益,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牽引和撬動作用,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另一方麵,持續推動消費恢複,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培育壯大新型消費,促進消費擴容升級。鼓勵發展消費新業(ye) 態新模式,大力挖掘居民消費潛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