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把耽誤的農時搶回來——黑土地春耕新觀察

發布時間:2022-05-06 10:45: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長春5月5日電 題:把耽誤的農(nong) 時搶回來——黑土地春耕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 薛欽峰

  立夏時節,黑土地迎來春耕高峰。疫情之下,農(nong) 時不等人,吉林各地行動起來。種糧大戶為(wei) 無法返鄉(xiang) 農(nong) 民代耕代種;專(zhuan) 家指導秸稈還田,解決(jue) 秸稈處理難;大型、智能化農(nong) 機開進田間,耕作效率大大提高……黑土地正將耽誤的農(nong) 時搶回來。

  “放心,地我們(men) 幫你種”

  “放心吧,大夥(huo) 幫你育的稻苗長得不錯,不用惦記。”

  最近,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建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孫國柱給因疫情滯留外地的村民王金祥打電話,讓他不用擔心地裏的事。

  4月初,吉林省出台疫情期間農(nong) 民返鄉(xiang) 春耕工作方案,20餘(yu) 萬(wan) 農(nong) 民陸續返鄉(xiang) 備耕。但仍有不少像王金祥一樣滯留外地的農(nong) 民沒能返鄉(xiang) 。“人不在,地咋整,當時把我急壞了。”王金祥說。

  春耕期,伊通采取縣、鄉(xiang) 、村三級幫扶包保機製,提供代耕代種服務。建國村不僅(jin) 幫王金祥購買(mai) 了種子化肥,還組織村民幫他完成了水稻育苗。“有大夥(huo) 幫忙,我就放心了。”王金祥說。

  長春市九台區曾是疫情較重地區。當地紀家街道太平村有上百戶村民沒有返鄉(xiang) ,涉及200多公頃土地。在村幹部的組織下,村裏農(nong) 民合作社肩負起為(wei) 村民代耕的重任。

  這幾天,鳳財農(nong) 業(ye) 機械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60餘(yu) 台各類農(nong) 機開進田間地頭。合作社負責未返鄉(xiang) 農(nong) 民土地從(cong) 種到收全部工作。“地基本播種完了,保準一畝(mu) 地也不撂荒。”合作社負責人張鳳財說。

  農(nong) 時緊、任務重,互幫互助才能渡過難關(guan) 。春耕以來,長春市鼓勵新型經營主體(ti) “大戶幫小戶”、代耕代種,吉林市開展“四助四代”,通過鄰裏互助、村幹部協助等方式確保不誤農(nong) 時。

  “別燒,秸稈還田護黑土”

  每年三月,很多農(nong) 民趕在地裏開化前將秸稈打包離田。但去年的大雪疊加突如其來的疫情,農(nong) 民進地延後,土地開化,秸稈清運困難。“今年怕是要耽誤農(nong) 時了。”一些農(nong) 民擔心地說。

  前一陣還在因秸稈難清理而擔心延誤春耕的吉林省柳河縣孤山子鎮農(nong) 民孫繼才,這幾天鬆了口氣。他根據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的指導,直接將秸稈粉碎後還田。“過去直接一把火,但今年嚐試還田,變廢為(wei) 寶。”孫繼才說。

  往年,先燒秸稈再春耕是很多農(nong) 民的固有耕作模式。但今年如何在秸稈禁燒下加快備耕節奏,各地積極想辦法。近期,吉林各地組織農(nong) 業(ye) 幹部、專(zhuan) 家指導幫助農(nong) 民加快田間秸稈處理,不能離田的秸稈因地製宜采取秸稈還田。孫繼才說,有了專(zhuan) 家指導,秸稈有效利用,也沒耽誤播種。

  近年來,保護性耕作等秸稈還田技術逐漸在東(dong) 北推廣應用,既解決(jue) 了秸稈處理難題,也保護了黑土地,得到不少農(nong) 民認可。

  在長春市九台區興(xing) 隆街道小荒村,農(nong) 民將覆蓋在地表的秸稈歸行後,用免耕播種機直接播種。當地種糧大戶潘丙國說,燒秸稈的少了,保護土地的多了,今年不用擔心秸稈影響春耕了。

  吉林省位於(yu) 東(dong) 北黑土地核心區。今年,吉林省將推廣保護性耕作超3000萬(wan) 畝(mu) 。

  “靠譜,耽誤的農(nong) 時搶回來了”

  雖然不少地方播種比往年略有延後,但農(nong) 時不等人。黑土地上,農(nong) 民早出晚歸,忙播種、搶農(nong) 時,正把耽誤的進度搶回來。

  四平市梨樹縣康達農(nong) 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播種比往年晚了幾天。加之當地氣溫偏低,部分地塊仍未開始播種。但合作社負責人楊青魁卻很淡定。“我們(men) 先進農(nong) 機多,這些地用不了幾天就播種完。”楊青魁說。

  開溝、施肥、播種、鎮壓……楊青魁開著拖拉機在田間走過,播種機快速完成播種施肥等工序。“一台農(nong) 機一天就能播種150畝(mu) ,耽誤的農(nong) 時都能搶回來。”他說。

  在有“全國產(chan) 糧狀元縣”之稱的吉林榆樹的廣隆村,田野裏一台如“鋼鐵巨獸(shou) ”的220馬力拖拉機牽引著12行免耕播種機行進,遠遠望去很是壯觀。廣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叢(cong) 百元說,有這些大型農(nong) 機,農(nong) 時誤不了,再有5天,全村就能完成播種。

  從(cong) 會(hui) 種地到“慧”種地,大型、智能農(nong) 機的普及應用提高了耕作效率,更提高了農(nong) 業(ye) 抗風險能力。在公主嶺市雙城堡鎮弓棚子村,兩(liang) 台安裝著無人駕駛係統的拖拉機正按照導航設定路線自主行走。“6000多畝(mu) 土地,隻用四台農(nong) 機和四個(ge) 人,不僅(jin) 效率高,還大大減少人員聚集,利於(yu) 防疫。”弓棚子村種糧大戶王顯武說。

  根據農(nong) 業(ye) 部門統計數據,截至5月3日,吉林省糧食作物播種達4427.27萬(wan) 畝(mu) ,已完成總麵積的48.62%,播種進度快於(yu) 上年同期。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