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青椒談】以綠色資源增量供給推動建設生態宜居城市

發布時間:2022-05-11 09:41:00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常烴(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天津社會(hui) 科學院基地研究員,天津社會(hui) 科學院資源環境與(yu) 生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城市綠色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資源。作為(wei) 一種資源稟賦,優(you) 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you) 質增量供給,充分釋放城市綠色資源價(jia) 值,對於(yu)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意義(yi) 重大。其中,北方城市綠色資源相對於(yu) 南方有所欠缺,更加值得關(guan) 注,筆者旨在重點探討北方城市綠色資源增量供給的內(nei) 涵、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以期提供科學可行的對策建議。

  一、城市綠色資源的內(nei) 涵及意義(yi)

  城市綠色資源包括城市行政區劃內(nei) 及周邊地區可見的山體(ti) 、水體(ti) 、林體(ti) 、草體(ti) 以及在上述體(ti) 係內(nei) 生存繁衍的動物體(ti) 等。從(cong) 內(nei) 涵看,山體(ti) 是以土層和岩層及其涵養(yang) 的水份為(wei) 基本構成的自然資源稟賦,其穩固性較強,但增量供給困難,應著力於(yu) 保護性建設。水體(ti) 是以地表河流、湖泊、溪渠等為(wei) 基本構成的自然或人工賦予性資源(包括生活和生產(chan) 性用水),其流動性較強。水體(ti) 增量供給依賴節水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林體(ti) 是針葉樹、闊葉樹、木本灌木和藤本植物的統稱,草體(ti) 是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統稱。林體(ti) 和草體(ti) 可移植性強,具有普惠價(jia) 值,是城市綠色資源增量供給的主力軍(jun) 。動物體(ti) 是指在山水林草體(ti) 係中生存繁衍的各種動物,可移動性強,對環境質量變化敏感,其增量供給既取決(jue) 於(yu) 山水林草整體(ti) 數量和質量,也取決(jue) 於(yu) 人群文明程度和環保法治水平。

  綠色資源的存量和增量,對城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多重價(jia) 值和意義(yi) 。一是曆史文化供給。許多山體(ti) 和水體(ti) 承載著一個(ge) 城市發展的曆史沿革和文脈,其人文建築和曆史遺存內(nei) 涵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價(jia) 值,有的甚至成為(wei) 地理標誌,自然資源稟賦轉化成自然與(yu) 文化雙重資源稟賦,綠色資源實現了增值。二是生物多樣性供給。山體(ti) 和水體(ti) 以及相關(guan) 的林體(ti) 草體(ti) 容納了多種野生動物,為(wei) 其繁衍生息提供了空間,也造就了城市特有的生態係統。一些城市的大型公園、湖泊、林地、濕地等成為(wei) 鳥類(包括候鳥)、魚類、昆蟲、兩(liang) 棲類動物的樂(le) 園,吸引著廣大攝影愛好者和科普愛好者。三是旅遊觀光供給。城市綠色資源存量開發與(yu) 增量優(you) 化形成的一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成為(wei) 彰顯一個(ge) 城市地理特點和文化特色的風景名勝,許多發展成為(wei) 旅遊景區。四是優(you) 質環境供給。山體(ti) 和水體(ti) 以及依賴其建成的林蔭、草坪、花圃、湖泊和水溪濕地等,在城市合理的分布,對土地、水體(ti) 和空氣都有一定的淨化功能,能改善區域小環境的濕度和溫度,提升空氣質量和環境舒適度,為(wei) 居民提供“天然氧吧”,成為(wei) 人們(men) 休閑娛樂(le) 、運動健身的理想場所。

  二、城市綠色資源建設與(yu) 供給存在的問題

  由於(yu) 資源稟賦、地理環境和管理水平等差異,中國北方城市在綠色資源建設特別是存量配置和增量優(you) 化上,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一是山體(ti) 水體(ti) 建設總體(ti) 規劃不夠,增量供給麵臨(lin) 困難。過去一段時間,由於(yu) 對資源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地區對山體(ti) 資源進行大規模開發甚至房地產(chan) 開發,開山辟路,去除已有植被後花重金重新綠化,結果山體(ti) 原有自然係統遭到破壞,地質災害成為(wei) 隱患;還有些地區忽視山體(ti) 特征和水體(ti) 屬性,盲目引水上山最終剩下“幹渠”,孤立建設人工湖泊結果變成“一潭死水”,也有的山體(ti) 建設與(yu) 水體(ti) 建設缺少協調和整體(ti) 規劃,相互製約,顧此失彼,對綠色資源存量造成浪費或破壞,增量供給受到製約。

  二是林體(ti) 草體(ti) 建設科學布局不足,增量供給潛力有限。由於(yu) 整體(ti) 規劃布局不完善,在林體(ti) 草體(ti) 建設實踐中仍存在重視主幹道和重點小區綠色資源配置,忽視次幹道和偏遠小區;盲目引進耗水多的綠化品種,導致綠色資源建設與(yu) 生產(chan) 生活爭(zheng) 水;偏好引進國外區外品種,而對本土耐寒耐旱耐鹽堿品種開發利用不夠;對林體(ti) 草體(ti) 常年不進行病害防治,或者不當使用殺蟲藥劑危及其它動物群體(ti) ,引起環境汙染等現象。

  三是動物體(ti) 建設管理主體(ti) 不清,增量供給缺乏保證。山水林草主管部門明確,動物體(ti) 管理主體(ti) 尚不明確。動物體(ti) 處於(yu) “野生”狀態,其生態效應往往要通過一定規模的生態鏈來呈現,而個(ge) 體(ti) 常常被人們(men) 忽略或忽視。動物體(ti) 如何影響山水林草資源的存量和增量?什麽(me) 品種以及多大規模才能發揮生態效應?生物體(ti) 的總量平衡和安全防疫如何控製?這些都需要有相關(guan) 部門關(guan) 注,有相關(guan) 科研支撐,而這些在許多城市還沒有上升到議事日程。

  四是綠色資源建設供給管理滯後,增量供給缺少法製保障。目前來看,部分城市資源管理法規還缺少針對綠色資源建設的原則規定和硬性要求,同時存在城市綠色資源建設管理分散,山、水、林、草分屬不同管理部門,容易出現“空白地帶”,供給難以保證;管理方式粗放落後,有待實現網絡化數字化全域覆蓋,難以適應城市快速發展和環境變化給綠色資源建設帶來的新挑戰等問題。

  三、優(you) 化城市綠色資源建設與(yu) 供給的思路和建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城市管理者必須樹立綠色資源是“金山銀山”和“無價(jia) 之寶”的發展理念,針對北方城市冬季較長這個(ge) 現實,要珍惜用好存量,科學發展增量,通過創新發展有效提升綠色資源供給。

  山體(ti) 建設與(yu) 供給要圍繞水林草優(you) 化組合發展。山體(ti) 建設要充分發揮林草涵養(yang) 水份、保護土層的功能,促使增量形成。圍繞山體(ti) 建設林體(ti) 和草體(ti) ,要堅持創新發展,合理布局針葉樹、闊葉樹、木本灌木和藤本植物以及原生草類等,為(wei) 生物體(ti) 特別是動物體(ti) 增量供給營造適宜的環境。引水上山要通過“水池”和“泉眼”的形式,使水體(ti) 供給像山溪一樣形成階梯落差,雨天或雪天可以收集多餘(yu) 水體(ti) 備用。城市建築垃圾(主要是土、磚、石)處理可以借鑒天津南翠屏公園經驗,建設垃圾山體(ti) 公園。改善鋼筋水泥林立的城市形象,借高低錯落的樓頂開發建設小型水池、草地、花圃、菜園和暖房等,優(you) 化綠色資源增量。

  水體(ti) 建設與(yu) 供給要突出節水和綜合利用。水體(ti) 建設與(yu) 供給是北方城市麵臨(lin) 的共同難題,必須立足科學節水和水資源綜合利用來擴大水體(ti) 的增量供給。首先要解決(jue) 好存量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問題。河流、湖泊等水體(ti) 開發建設要盡可能利用城市自然地勢或人工工程,以節約水資源為(wei) 基本原則,使存量資源活起來,讓更多居民分享“綠水”。要大小結合,動靜結合,合理分布,提高水體(ti) 增量供給,為(wei) 水生動植物提供適宜的生存繁衍環境,促進生物鏈整體(ti) 形成,強化動物體(ti) 的生態功能。要依靠科技創新加強城市廢水處理,實現回收和複用,優(you) 化提升城市水體(ti) 增量供給。

  林體(ti) 和草體(ti) 建設與(yu) 供給要因地製宜、生態普惠。幾十年的綠化工程使許多城市林體(ti) 和草體(ti) 存量比較充足,在加強保護管理的同時,要重點在增量供給上做好文章。要根據城市地理特點開發推廣耐寒耐旱耐鹽堿綠化林草品種。對新開發區域和城市閑置空間要實施林草充分覆蓋,以提高單位麵積的增量供給。有條件的城市可以試行林木與(yu) 果樹結合、花草與(yu) 蔬菜結合的綠色資源建設和供給模式,以豐(feng) 富林體(ti) 和草體(ti) 建設形態,增強林體(ti) 和草體(ti) 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讓居民享受多彩的綠色資源。

  動物體(ti) 建設與(yu) 供給要築巢引鳳、綜合管理。以山水林草為(wei) 主體(ti) 的城市綠色資源建設成果,不僅(jin) 增加了綠色資源供給,也為(wei) 鳥類、魚類、昆蟲和小型齧齒類動物提供了更加適宜的生存空間,從(cong) 而擴大了優(you) 質增量供給。要確保動物體(ti) 穩定的繁衍生息,必須加強綜合管理,規範人群文明行為(wei) ,防止亂(luan) 捕亂(luan) 抓或誤傷(shang) 誤殺。要加強城市生態科研創新,對綠色資源建設與(yu) 供給進行大膽探索,形成係統理論,指導城市綠色資源建設與(yu) 供給科學發展。

  綠色資源建設與(yu) 供給要強化區域共治、社會(hui) 分享。城市綠色資源建設並不是孤立的,往往會(hui) 受到周邊區域甚至更遠區域的影響。加強綠色資源建設與(yu) 供給,要打破區域之間、城鄉(xiang) 之間甚至單位、小區之間因為(wei) 管製體(ti) 製不同而造成的人為(wei) “分割”,加強相關(guan) 體(ti) 製機製建設,統一管理規範,建立協調機製,實現區域共治,風險同擔,資源共享。

  (基金項目:本文係天津社會(hui) 科學院重點課題《農(nong) 村綠色發展評價(jia) 與(yu) 政策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21YZD-10))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