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職業擺脫“成長的煩惱”,關注點要前移
助力新行業(ye) 、新職業(ye) 的有序發展,有關(guan) 部門不能等到一切水到渠成後,才著手去規範、管理,而應因勢而動,在新職業(ye) 有了一定從(cong) 業(ye) 規模、公眾(zhong) 有越來越大需求、行業(ye) 發展遇到瓶頸的階段,即有意介入,規範從(cong) 業(ye) 人員行為(wei) ,打擊擾亂(luan) 行業(ye) 秩序及侵害接受服務者合法權益的行為(wei) ,強化從(cong) 業(ye) 者自律等。
據5月9日《工人日報》報道,為(wei) 患者提供就診規劃、全程陪伴看病、代為(wei) 排隊掛號、繳費取藥等,自去年起,一些地方陪診服務熱度漸漲。與(yu) 此同時,陪診服務暴露出的患者信任不足、收費標準不一、惡意競爭(zheng) 等問題,也引發關(guan) 於(yu) 新職業(ye) 如何擺脫“成長的煩惱”的討論。
盡管陪診服務尚未被納入國家職業(ye) 大典,但其正在一些地方逐步興(xing) 起。新聞中,記者查閱發現,各大電商平台提供陪診服務的店鋪超過500家,分布在北京、杭州、西安等醫療資源較豐(feng) 沛的城市,在電商平台搜索陪診服務的人越來越多。現實中,陪診服務麵臨(lin) 諸如服務質量、服務規範、價(jia) 格標準、爭(zheng) 議處理等“成長的煩惱”。從(cong) 業(ye) 者盼望能盡快規範,引導新行業(ye) 、新職業(ye) 良性健康發展;接受服務的人員期待有明確的質量標準,能明明白白消費。
陪診服務遭遇的煩惱,在一些新行業(ye) 、新職業(ye) 的發展曆程中同樣存在過。比如,快遞員、母嬰護理師、美甲師等新職業(ye) 在被納入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之前,也一度存在服務質量缺乏標準、收費自說自話、行業(ye) 發展自律性差等問題。通過有關(guan) 部門的引導、規範,如出台服務公約等,同時借助行業(ye) 協會(hui) 加強行業(ye) 自律,一些新職業(ye) 被納入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並且找到了相對成熟的發展模式,走上了相對規範的發展之路,從(cong) 業(ye) 者也擁有了相對統一的職業(ye) 規範,成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大軍(jun) 中的組成部分。
與(yu) 公眾(zhong) 樸素認知有所不同,嚴(yan) 格來講,新職業(ye) 是指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已經存在一定規模的從(cong) 業(ye) 人員、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職業(ye) 技能,並且在《職業(ye) 分類大典》中尚未收錄的職業(ye) 。新職業(ye) 被納入《職業(ye) 分類大典》,需要符合目的性、社會(hui) 性、規範性和群體(ti) 性等要素。比如,有人專(zhuan) 門從(cong) 事此業(ye) 賴以謀生,為(wei) 他人提供產(chan) 品或服務,合乎法律規範,從(cong) 業(ye) 人員不少於(yu) 5000人,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技術獨特性等。一個(ge) 新職業(ye) 隻有滿足上述條件,才能在經過國家主管部門評審後得到承認。一個(ge) 新職業(ye) 、新行業(ye) 從(cong) 萌芽到相對成熟、從(cong) 無序競爭(zheng) 到有序發展,往往要經曆市場的洗禮,在得到國家承認前,大多處於(yu) 自我發展階段,在得到承認後,通常會(hui) 有相關(guan) 行業(ye) 規範和職業(ye) 要求引導其進一步發展壯大。
陪診服務暴露出的問題迫使我們(men) 思考:如何引導一個(ge) 新職業(ye) 在被納入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前平穩有序地渡過“至暗時刻”。“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從(cong) 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百姓對陪診服務的需求勢必會(hui) 越來越多。有關(guan) 部門的數據顯示,從(cong) 事陪診服務的人員越來越多,服務需求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職業(ye) 的穩定性和服務準則有了初步模型。
市場有需求,行業(ye) 有呼聲,管理也要有所應。新職業(ye) 的認定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程序,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滯後於(yu) 新職業(ye) 的發展也是客觀現實。因此,助力新行業(ye) 、新職業(ye) 的有序發展,有關(guan) 部門不能等到一切水到渠成後,才著手去規範、管理,而應因勢而動,在新職業(ye) 有了一定從(cong) 業(ye) 規模、公眾(zhong) 有越來越大需求、行業(ye) 發展遇到瓶頸的階段,即有意介入,規範從(cong) 業(ye) 人員行為(wei) ,打擊擾亂(luan) 行業(ye) 秩序及侵害接受服務者合法權益的行為(wei) ,強化從(cong) 業(ye) 者自律等,護佑新職業(ye) 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新行業(ye) 、新職業(ye) 的誕生方興(xing) 未艾。在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的新時代,有關(guan) 部門要密切追蹤新行業(ye) 、新職業(ye) 的發展動態,關(guan) 注點要前移,打出“提前量”,盡早形成相對成熟的管理路徑和模式,助力新行業(ye) 、新職業(ye) 擺脫“成長的煩惱”,得以健康發展。(郭振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