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堅持做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光明時評】
作者:盤和林(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開4月份經濟運行相關(guan) 數據。總的來看,4月份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衝(chong) 擊,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
受疫情影響,當前需求端和供給端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1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0%,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2%。單獨從(cong) 4月份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下降2.9%,環比下降7.08%,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1%。從(cong) 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從(cong) 產(chan) 出的工業(ye) 附加值看,還是從(cong) 需求的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看,2022年都呈現出明顯的下降態勢。
從(cong) 需求端看,疫情防控使商品和人員流動速度減慢,居民消費注重把更多錢花在必需品上。汽車、家電等耐用品的消費出現了顯著下滑,尤其是汽車消費,4月份該項零售總額同比降低31.6%。糧油食品、飲料、藥品等必需品銷售則有所增長。從(cong) 供給端看,政策層麵做出保供、保重點民生企業(ye) 生產(chan) 的一係列安排,供應鏈仍受到一定影響。其中最典型的依然是汽車製造業(ye) ,4月份汽車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附加值下降31.8%,汽車製造產(chan) 能出現顯著下滑。
消費電子製造業(ye) 和汽車製造業(ye) 是我國製造業(ye) 經濟支柱,兩(liang) 大支柱需求不振對製造業(ye) 整體(ti) 造成較大負麵影響。如何在未來提高產(chan) 能,提振內(nei) 需?過往3年的經驗告訴我們(men) ,應在精準防疫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發展。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我國通過科學精準的嚴(yan) 密防控策略控製住了疫情,領先全球其他經濟體(ti) 實現複產(chan) 複工。2021年,得益於(yu) 我國防控措施的及時得力,我國內(nei) 需得到釋放,不少地方出現消費需求的井噴式增長;供應鏈產(chan) 能釋放,在其他國家還在與(yu) 疫情搏鬥之時,我國供應鏈已擺脫困境。“中國製造”在滿足國內(nei) 需求的同時,也成為(wei) 其他國家供應鏈運轉的重要保障。一個(ge) 值得關(guan) 注的現象是,由於(yu) 出口需求太過旺盛,2021年中美、中歐的海運價(jia) 格飛漲,我國製造業(ye) 在內(nei) 需和出口兩(liang) 方麵獲益。
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5%,這表明居民消費潛力和消費雖受疫情影響有所降低,但意願仍旺盛。隻要我們(men) 抓住抓好疫情緩解窗口期,用好財政和貨幣政策來拉動經濟,從(cong) 各方著手提振內(nei) 需,推出政策精準扶持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就能夠使經濟發展迅速恢複活力。特別讓人振奮的是,2021年我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2%,中國的設備製造、電子製造、生物疫苗、汽車製造等產(chan) 業(ye) 鏈都成為(wei) 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支撐力量。
這些實實在在的數據和實例都說明,當前,我國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要堅持做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中國發展經濟的最可靠途徑,就是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在最短時間內(nei) 、以最小成本紮紮實實做好疫情防控。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我國經濟運行定將實現快速複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