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誌青年,匯聚在黨的旗幟下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郝書(shu) 翠(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dong)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回顧百年黨(dang) 史,自成立之日起,我們(men) 黨(dang) 就始終把青年工作作為(wei) 黨(dang) 的一項極為(wei) 重要的工作,始終用極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始終向青年敞開大門。一代代青年匯聚在黨(dang) 的旗幟下,用拚搏與(yu) 奮鬥譜寫(xie) 了一曲曲嘹亮的青春之歌。截至2021年6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總數為(wei) 9514.8萬(wan) 名,其中,35歲及以下黨(dang) 員共2367.9萬(wan) 名,占黨(dang) 員總數的24.9%。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每年新發展黨(dang) 員中35歲及以下黨(dang) 員占比均超過80%。曆史和現實都證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始終保持青春特質的黨(dang) ,是永遠值得青年人信賴和追隨的黨(dang) 。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立足黨(dang) 的事業(ye) 後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牢牢把握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ge) 根本任務,引導廣大青年在思想洗禮、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chuan) ”。新征程上,立足黨(dang) 的事業(ye) 薪火相傳(ch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要把更多優(you) 秀青年吸收進黨(dang) 的隊伍,增加黨(dang) 的新鮮血液,匯聚起“一起向未來”的青春智慧,讓廣大青年成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蓬勃力量。
從(cong) 政治上著眼,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引導廣大青少年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不斷增進對黨(dang) 的信賴、信念、信心。要引導廣大青少年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做到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曆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用廣闊事業(ye) 舞台成就青年,把一代代青年團結凝聚在黨(dang) 的旗幟下。同時,要引導廣大少年兒(er) 童從(cong) 小立誌向、有夢想,從(cong) 內(nei) 心深處厚植對黨(dang) 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時刻準備著。
從(cong) 思想上入手,引導廣大青少年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要抓住當下、麵向未來,加強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歸屬感、認同感、尊嚴(yan) 感、榮譽感;要用曆史的眼光啟示青年,用偉(wei) 大的目標感召青年。如此,才能幫助其更為(wei) 積極主動地擁抱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從(cong) 中汲取知識養(yang) 分、精神力量和審美能力,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應有貢獻。
從(cong) 青少年特點出發,引導他們(men) 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努力成長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百餘(yu) 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引領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續奮鬥,積極投身黨(dang) 領導的各項偉(wei) 大事業(ye) 。新時代,我們(men) 要引導中小學生修身立德、誌存高遠,勤學上進、追求卓越,強健體(ti) 魄、健康身心,錘煉意誌、砥礪堅韌;引導青年力戒心浮氣躁、朝三暮四,邁穩步子、夯實根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要幫助廣大青少年在實踐中認識“天下難事,必作於(yu) 易;天下大事,必作於(yu) 細”的道理,領悟“人生萬(wan) 事須自為(wei) ,跬步江山即寥廓”的豪邁;又要為(wei) 青年創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發展條件,引導廣大青年踐行“奮鬥是青春最亮麗(li) 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信條,練就“鋼筋鐵骨”,勇於(yu) 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國家建設的一線、項目攻關(guan) 的前沿經受鍛煉,增長才幹,把對祖國血濃於(yu) 水、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於(yu) 學業(ye) 全過程、融匯在事業(ye) 追求中。同時,要發揮好青年模範人物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會(hui) 的示範帶動作用,用他們(men) 自身的成長曆程、精神追求、模範行動,為(wei) 廣大青少年當好表率。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張國聖、胡曉軍(jun) 、王建宏、張文攀、趙秋麗(li) 、李誌臣、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文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