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天鵝飛回了烏梁素海
5月湖水藍。乘摩托艇飛馳在烏(wu) 梁素海,天空百鳥翔集,湖上蘆葦蒼翠,如入畫中。
烏(wu) 梁素海是內(nei) 蒙古西部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我國候鳥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其所在地巴彥淖爾市生態要素齊全,令烏(wu) 梁素海成為(wei) 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
行進在總麵積293平方公裏的水麵上,人工濕地、補水通道、水生植物資源化處理等標誌性工程躍入眼簾。烏(wu) 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副主任包巍展示了10年前烏(wu) 梁素海的圖片——無邊的黃苔箍得湖麵像沙漠一般。“烏(wu) 梁素海‘三盆水’,河套農(nong) 業(ye) 灌溉退水、全市的生活汙水和工業(ye) 廢水,盆盆有汙染。烏(wu) 梁素海水質一度渾濁得像醬油湯。”包巍回憶道。
解決(jue) 湖內(nei) 問題,功夫下在湖外。巴彥淖爾市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內(nei) 蒙古呼倫(lun) 湖、岱海、烏(wu) 梁素海“一湖兩(liang) 海”的多次重要指示精神,在烏(wu) 梁素海全流域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綜合治理:在城鎮和工業(ye) 園區,推進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廠和管網建設,充分挖掘回用潛力,剩餘(yu) 中水進入人工濕地淨化入海;在河套灌區,開展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動,引導和推動農(nong) 業(ye) 綠色生產(chan) ;在烏(wu) 蘭(lan) 布和沙漠,探索光伏發電、沙產(chan) 業(ye) 相結合的治理模式,阻止泥沙入黃河;在陰山山脈,采取地質環境整治與(yu) 植被恢複措施,提升山體(ti) 生態屏障服務功能;在湖區周邊,采取水土保持與(yu) 植被修複措施,推進烏(wu) 拉特草原自然修複;在烏(wu) 梁素海湖區,先後開展底泥原位修複試驗示範、湖區水道疏浚和禁止人工養(yang) 殖等行動。通過降低點源、麵源、內(nei) 源汙染,烏(wu) 梁素海水質由劣Ⅴ類提高到整體(ti) Ⅴ類、局部Ⅳ類,生物多樣性持續恢複。
“多年不見的疣鼻天鵝又飛回來了,我數了數一共有18對。”烏(wu) 梁素海漁民張海英告訴記者,如今,湖區有各種鳥類260多種,魚類20多種。麥穗魚、黃瓜魚以及武昌魚,近年來才在烏(wu) 梁素海出現。“季節禁漁後,漁民們(men) 有的去護海、有的種木耳,眼看著湖區環境一天天好起來,大家都堅信日子也會(hui) 越來越好。”
如今,烏(wu) 梁素海環湖各旗縣積極謀劃布局生態產(chan) 業(ye) 。“旗裏在嚴(yan) 守生態紅線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烏(wu) 梁素海蘆葦、漁業(ye) 、旅遊等資源,培育發展菌類種植業(ye) ,建設了15萬(wan) 立方米的蘆葦刨花板生產(chan) 項目,上馬了魚類食品加工廠。文旅、康養(yang) 等產(chan) 業(ye) 也全麵破題。”烏(wu) 拉特前旗旗委書(shu) 記蘇亞(ya) 拉圖表示。 (經濟日報記者 陳 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