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全麵、辯證、長遠看待經濟運行的“形”與“勢”(評論員觀察)
綜合當前和長遠,中國經濟運行特點可以概括為(wei)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要看到,部分數據的“形有波動”集中在短期
將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要根據客觀實際和群眾(zhong) 需求做決(jue) 策、出實招,靠實打實的政策紅利來助企紓困,穩住市場預期,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正確研判中國經濟,要有戰略定力和辯證眼光。堅持從(cong) 世界看中國、從(cong) 全局看局部、從(cong) 未來看當下,才能真正把握規律、增強信心。日前公布的4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受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和國內(nei) 疫情衝(chong) 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但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對於(yu) 中國這樣一個(ge) 規模巨大、變量眾(zhong) 多的經濟體(ti) 來說,出現短期波動是暫時的,我們(men) 要堅持全麵、辯證、長遠看待經濟運行的“形”與(yu) “勢”。
綜合當前和長遠,中國經濟運行特點可以概括為(wei)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要看到,部分數據的“形有波動”集中在短期。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衝(chong) 擊,4月份有些指標有所回落、增速有所放緩。更要認識到,經濟發展“勢仍向好”主要看長期。開年以來,一季度4.8%的經濟增長率位居主要經濟體(ti) 前列,而物價(jia) 漲幅處在較低水平,4月份CPI同比上漲2.1%,環比上漲0.4%;貨物進出口持續增長,貿易結構繼續優(you) 化,1—4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9%;主要群體(ti) 就業(ye) 基本穩定,4月份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3%。從(cong) 長遠來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效顯現,國民經濟有望企穩回升。
在短期波動的情況下,我們(men) 看到經濟新動能在較快成長。盡管疫情衝(chong) 擊下工業(ye) 生產(chan) 放緩,但高技術製造業(ye) 仍保持較快增長,4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長4%,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態勢沒有改變。受到疫情影響的消費和投資也展現積極因素,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持續增長,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8692億(yi) 元,同比增長3.3%,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5%,製造業(ye) 投資增長12.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和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分別增長25.9%和13.2%,社會(hui) 領域中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4.9%和12.5%。可以說,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我們(men) 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繼續保持長期向好的“勢”,也要積極應對好短期波動調整的“形”,解決(jue) 短期波動反映的現實問題。一方麵,要有效管控重點風險,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對4月份一些指標波動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讓穩增長政策進一步顯效發力。另一方麵,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落實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複工複產(chan) 有序推進,穩定經濟政策措施持續顯效,發用電量等一些先行指標已出現積極變化,經濟運行會(hui) 很快回歸正常軌道。將穩增長放在更突出位置,要根據客觀實際和群眾(zhong) 需求做決(jue) 策、出實招,靠實打實的政策紅利來助企紓困,穩住市場預期,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越是麵對超預期影響,越是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上來,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積極推出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提振市場預期,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