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國為主線講好五大道故事
【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逐夢故事】
以愛國為(wei) 主線講好五大道故事
講述人:天津五大道八旬誌願者講解員張振
五大道有2185棟風格不同的小洋樓,有300多位名人在此居住,每一棟小洋樓裏都發生過很多故事。退休後,我一直做誌願者,在五大道為(wei) 遊客講故事。沒想到,因為(wei) 講故事,我見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
2019年1月17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考察期間,來到和平區。總書(shu) 記很和善,也很了解天津五大道的曆史,跟他聊天就像和家人聊天一樣,這讓我非常感動。
我從(cong) 小就生活在五大道,對這片中西合璧的熱土情有獨鍾。這些年,我把研究和挖掘五大道的曆史,作為(wei) 退休後的樂(le) 趣和事業(ye) 。憑著自己多年來積累的五大道人文曆史知識,我在這裏當起了義(yi) 務講解員,幹了快20年了。
五大道的2000多座小洋樓,外觀獨特,是可供遊客拍照打卡的網紅地,同時,塵封在這裏的故事有著珍貴的曆史價(jia) 值。在一些小洋樓中,蘊含著“紅色基因”。馬占山、張伯苓、李勉之、金顯宅、吉鴻昌、楊十三、趙天麟、曾延毅、王光英等愛國人士當年在這裏生活或是戰鬥,都給這裏留下了紅色記憶。給來往的遊客講五大道那段曆史,也能激發遊客們(men) 的愛國熱情。
為(wei) 了讓五大道這張文化名片更加閃亮,我也想了不少招法。我以愛國為(wei) 主線,以傳(chuan) 承為(wei) 主題,用名人的故事來“連接”,把值得回味和弘揚的鮮活曆史傳(chuan) 遞給來此遊覽的人。
這些年,我走遍了五大道上的名人故居,走訪諸多名人後裔,閱讀大量曆史文獻,不斷豐(feng) 富提升講解內(nei) 容。我也會(hui) 根據不同觀眾(zhong) 準備不同的講解詞,做到“因人施講”。
我現在是天津市的“四史”宣講團成員、紅色線路的旅遊大使、“五愛”教育陣地的輔導員。除了繼續為(wei) 市民和各地遊客講五大道的故事,我有時也去一些機關(guan) 單位和學校。有15個(ge) 小學、6所中學、5所大學聘我為(wei) 校外輔導員,天津大學也聘任我為(wei) 高級講師。
我快80歲了,有時也很累。但看著大家愛聽我講,也挺知足的。
帶學生,是我最著急的事,畢竟年齡大了,傳(chuan) 承誌願服務精神、講好五大道故事,更要靠這些年輕人。我兒(er) 子張大林在我的影響下,也成了一名義(yi) 務講解員,用年輕人獨有的講解方式,情灑五大道,傳(chuan) 遞正能量。
為(wei) 了把誌願者精神繼續發揚光大,我把自己研究總結的五大道曆史故事和資料毫無保留地傳(chuan) 授給孩子們(men) ,培養(yang) 出了一批小小義(yi) 務講解員。紀施雨就是我的學生之一,去年春節,她已經“出師”了。當我看到她在五大道遊客服務中心,用充滿稚氣又清脆響亮的嗓音為(wei) 遊客們(men) 講解五大道的故事時,當我看到遊客們(men) 滿意的笑容時,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在和平區這片熱土上,五大道的故事能一直講下去。
(光明日報記者劉茜、陳建強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