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政策組合拳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明確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並強調要“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雖然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預期目標的難度有所加大,但實現預期目標的基礎條件並未改變。隻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快落實已確定的政策,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不斷優(you) 化政策組合,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就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實現目標的基礎條件沒有變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仍保持繼續恢複態勢,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基礎條件沒有變。
從(cong) 經濟增速看,經濟運行保持恢複態勢。一季度,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同比增長4.8%,增速較去年四季度高0.8個(ge) 百分點。分地區看,21個(ge) 省份的GDP增速高於(yu) 全國,尤其是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中西部省份的經濟增速普遍高於(yu) 全國增速。這也說明,近期的經濟下行壓力主要是疫情帶來的,是階段性的、短期的。從(cong) 過去兩(liang) 年的經驗看,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製,經濟增速就有望快速回到潛在增長水平。
從(cong) 增長動力看,較高的投資增速為(wei) 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以來,穩投資政策持續發力,重大工程項目集中落地開工,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前4個(ge) 月,全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同比增長6.8%,製造業(ye) 投資和社會(hui) 領域投資均保持較快增長。此外,今年一季度投資新開工項目3.5萬(wan) 個(ge) ,比去年同期增加1.2萬(wan) 個(ge) ,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54.9%,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投資依然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從(cong) 增長後勁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引領作用明顯。前4個(ge) 月,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增速高於(yu) 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7.5個(ge) 百分點。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同比增長22.0%,增速比全部投資高15.2個(ge) 百分點。高技術產(chan) 業(ye) 的快速成長不僅(jin) 是當前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支撐,而且是帶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從(cong) 物價(jia) 水平看,我國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的態勢沒有改變。今年以來,全國保供穩價(jia) 工作有序推進,即便受國內(nei) 疫情及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依然保持溫和上漲態勢,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同比漲幅逐月回落,穩定的物價(jia) 給予了我國更大政策空間和回旋餘(yu) 地。
正視當前困難和挑戰
受新一輪疫情、國際局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出現了新變化,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麵臨(lin) 新的困難和挑戰。
從(cong) 外部看,我國與(yu) 其他主要經濟體(ti) 在疫情防控、經濟恢複等方麵不同步,加之烏(wu) 克蘭(lan) 危機影響、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運行不暢,我國外資外貿均受到影響。過去一段時間,發達經濟體(ti) 貨幣政策加速收緊,外溢效應進一步顯現。同時,隨著國外疫情防控放鬆和產(chan) 能恢複,歐美等經濟體(ti) 的服務消費回升將擠占商品消費,疊加訂單可能向外轉移的情況,或將造成我國外需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上升,加大穩外貿壓力。
從(cong) 國內(nei) 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難度加大。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了“開門紅”,但3月中旬以來,國內(nei) 疫情出現多點散發,對部分地區生產(chan) 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受疫情衝(chong) 擊較大的省份經濟增速出現下滑。從(cong) 二季度情況看,疫情呈現點多、麵廣、持續時間長的特點,對經濟的影響或將超過一季度。總體(ti) 來看,供給端麵臨(lin) “堵”和“缺”的雙重約束,人流、物流、資金流均麵臨(lin) 不同程度堵塞,缺芯、缺工、缺運力等問題仍然突出;需求端麵臨(lin) 內(nei) 需不足和外需增速放緩,尤其是企業(ye) 投融資需求降低以及居民消費支出不振加大了需求收縮的幅度;在預期方麵,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企業(ye) 信心回落,對疫情不確定性以及對穩增長政策落地力度的擔憂仍是影響企業(ye) 信心的主要因素。此外,局部領域風險仍有待化解,部分已出台政策麵臨(lin) 落地難,以數字經濟為(wei) 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成長有放緩跡象。
重點打好政策組合拳
下一步,要按照黨(dang) 中央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政策,因時因勢進行相機調控,不斷優(you) 化政策組合,堅持短期政策與(yu) 中長期改革相結合,用改革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有效對衝(chong) 經濟下行壓力,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一要持續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用最小代價(jia) 實現最大防控效果。要加大對病毒變異的研究和防範力度,持續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及時更新防疫指南,不搞簡單化、一刀切,不斷提升分區分級差異化精準防控水平,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二要持續化解“三重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在供給側(ce) ,要統籌解決(jue) “缺”和“堵”的問題,尤其是要持續做好能源資源保供穩價(jia) 工作,確保交通物流暢通和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抗疫保供企業(ye) 、關(guan) 鍵基礎設施正常運轉,加大對企業(ye) 穩崗穩就業(ye) 和複工複產(chan) 的支持力度。在需求側(ce) ,要發揮有效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和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尤其是要加快重大工程項目落地,加強各類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用好各類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切實降低實體(ti) 企業(ye) 融資成本,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投資。在預期方麵,要及時回應企業(ye) 的重點關(guan) 切,以真招實招解決(jue) 企業(ye) 麵臨(lin) 的困難,加快出台實施重大政策配套細則,以明晰的規則打消企業(ye) 的擔憂和疑慮,提振企業(ye) 投資信心,增強經濟增長後勁。
三要堅持短期政策與(yu) 中長期改革相結合,實現穩中求進。要加快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障礙,著力打通經濟運行中關(guan) 鍵環節的堵點,持續疏通政策傳(chuan) 導機製,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高經濟運行效率。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jue) 發展中的問題,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提升經濟運行的韌性與(yu) 抗風險能力,實現安全發展。要順應低碳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的趨勢,通過體(ti) 製機製創新促進科技進步與(yu) 模式創新,並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使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快速成長。
(作者楊光普 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