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名學生因環境問題流鼻血?真相到底是什麽

發布時間:2022-05-27 09:4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冷勇

  近日,網傳(chuan)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多名孩子集體(ti) 出現流鼻血的症狀,民眾(zhong) 懷疑是附近工廠違法排放廢氣所致。5月25日當地官方通報稱,接到舉(ju) 報後,環保部門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專(zhuan) 業(ye) 檢測,經檢測,企業(ye) 現場內(nei) 外排放數據均不超標,但確有刺鼻性氣味。5月21日至25日,當地縣政府統一組織周邊居民小區中小學生到醫院免費體(ti) 檢,600餘(yu) 名登記參加的學生中,已體(ti) 檢404名,發現1名存在流鼻血現象,5名鼻腔有血跡,其餘(yu) 沒有明顯異常情況。據悉,當地環保執法部門依法要求四家涉事企業(ye) 停產(chan) 整頓。

  針對學生集體(ti) 流鼻血引發的輿情,夏邑縣官方反應迅速,第一時間對企業(ye) 進行檢測,要求涉事企業(ye) 停業(ye) 整頓,並對學生進行了體(ti) 檢,這些做法應予以肯定。然而,無可諱言的是,此事的處理結果依然疑點重重,讓人難以徹底放心。

  首先,檢測顯示“企業(ye) 排放數據均不超標,確有刺鼻性氣味”,周邊居民反映晚上會(hui) 被熏醒,這樣的程度為(wei) 何還在標準範圍之內(nei) ?

  從(cong) 環保執法的實踐看,廢氣的排放不像廢水、固廢,由於(yu) 它看不見、摸不著,所以,這就給排汙企業(ye) 留下了“玩貓膩”的空間。比如,一些排汙企業(ye) 在超標排放上最慣用的伎倆(lia) ,要數深夜偷排。此外,在受到環保部門檢查時,企業(ye) 排汙規規矩矩,沒有人管的時候,則肆意妄為(wei) 。

  那麽(me) ,夏邑縣環保部門對涉事企業(ye) 排汙檢測,選擇的是什麽(me) 時間,有沒有提前給企業(ye) 打招呼?報道中提到,居民陳先生就反映,晚上“不關(guan) 窗戶偶爾會(hui) 被臭味熏醒”。如果這個(ge) 時候去采樣檢測,得到的數據才有可能是真實的。如果檢測是安排好後企業(ye) 配合的,那麽(me) 這樣的檢測結果,能代表真實的汙染狀況嗎?此前,這4家企業(ye) 曾因廢氣治理不到位被處罰整改,對於(yu) 這種有前科的企業(ye) ,有關(guan) 部門監督整改真的到位了嗎?

  其次,如果環保部門的檢測結果客觀真實,企業(ye) 廢氣檢測符合標準,但受氣象影響、距離居民區近等因素,導致周邊有異味。那另一個(ge) 問題就是,相關(guan) 的排放標準是否有改進的空間?

  這些年來,在媒體(ti) 報道中,經常會(hui) 遇到居民受到工業(ye) 排放氣體(ti) 困擾的問題,環保部門給出的答複往往是排放“達標”。環保治理中,民眾(zhong) 身體(ti) 充當“人肉檢測儀(yi) ”,屢屢檢測出問題,而環保部門卻查不出問題,這恐怕是不正常的。眾(zhong) 所周知,中國的VOCs(一般指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啟動較晚,相比其他汙染治理,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這其中是否存在標準滯後或缺失的問題,值得檢討。

  還有,學生流鼻血的問題到底有多嚴(yan) 重,原因是什麽(me) ?雖然夏邑縣官方的調查稱,隻有1名存在流鼻血現象,5名鼻腔有血跡。但從(cong) 家長和居民反應看,長期以來,流鼻血的學生人數或遠超官方調查的人數。所以,夏邑縣這份臨(lin) 時的調查,未必能反映學生集體(ti) 流鼻血的真實狀況,需要更全麵地進行統計,查清背後的真實原因並及時公布。記得在2013年,浙江溫州也曾發生學生集體(ti) 流鼻血事件。當時,浙江省衛生廳派出5名血液病、五官科、流行病學專(zhuan) 家組成調查組,開展全麵而複雜的調查,才追蹤到了企業(ye) 甲醛超標這個(ge) “元凶”。這樣的做法,無疑值得河南相關(guan) 部門借鑒。

  學生集體(ti) 流鼻血,環保檢測卻不超標,這無疑是個(ge) 黑色幽默。如果異味擾民,甚至對民眾(zhong) 健康造成威脅居然合法,這是否意味著,相關(guan) 企業(ye) 可以一直“刺鼻但不超標”地生產(chan) 下去?有關(guan) 部門在對企業(ye) 懲治時,也就無法以超標論處?

  環保標準的製定,不是為(wei) 追求“數據合理”,其根本目的在於(yu) 保護環境和保障居民安全,尤其是排汙企業(ye) 周邊有居民或受氣象影響時,標準應當結合實際改進,而不能不顧實際體(ti) 感。此次,夏邑縣學生集體(ti) 流鼻血引發民怨,是對企業(ye) 良心的拷問,也是對更科學合理的環保標準的呼喚。(冷勇)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