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縣域商業 農村消費規模“水漲船高”
原標題:挖掘縣域商業(ye) 促消費潛力
當前,加強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還需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擴大電商進農(nong) 村覆蓋麵,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化處理能力,提高農(nong) 村消費吸引力。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其中專(zhuan) 門提及“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背景下,此舉(ju) 對於(yu) 發展農(nong) 村流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yi) ,應當把握時機、主動作為(wei) ,加強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
近年來,農(nong) 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帶動了農(nong) 村消費規模“水漲船高”。2021年,我國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元,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5.3%,同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11.1%。今年1月份至4月份,受疫情影響消費增速回落,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18213億(yi) 元,同比增長0.4%,仍保持了正增長,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同時,農(nong) 村消費升級趨勢明顯,農(nong) 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le) 、交通通信、醫療保障消費支出近年來增幅較大。
不難看出,促進農(nong) 民收入和農(nong) 村消費雙提升仍有巨大空間。不過,農(nong) 村商業(ye) 集聚效應不強,市場主體(ti) “小、散、弱”現象沒有根本轉變。此外,農(nong) 村商業(ye) 基礎設施薄弱、物流成本高、商品和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不同區域之間發展水平差異也比較大。
為(wei) 此,我國著眼於(yu) 農(nong) 民收入、農(nong) 村消費雙提升,突出“下沉”和“上行”兩(liang) 個(ge) 重點,突出現代流通體(ti) 係,把縣域作為(wei) 工作切入點,提出實施縣域商業(ye) 建設行動,著力在農(nong) 村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力爭(zheng) 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鄉(xiang) 鎮有商貿中心、村村通快遞。
去年6月份以來,我國積極推進縣域商業(ye) 建設。當年新建或改造縣級綜合商貿服務中心834個(ge) ,鄉(xiang) 鎮商貿中心1858個(ge) ,村級便民商店3.69萬(wan) 個(ge) 。全國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了快遞直達。今年4月份,有關(guan) 部門又印發了《關(guan) 於(yu) 支持實施縣域商業(ye) 建設行動的通知》,在之前的基礎上,提出通過支持完善縣鄉(xiang) 村商業(ye) 網絡、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為(wei) 實現市場主體(ti) 的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服務下沉和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創造條件,推動縣域商業(ye) 高質量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下一步,加強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還需要從(cong) 多方入手。
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提升產(chan) 地初加工、批發和零售等環節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功能,促進流通節點有效銜接,完善跨區域產(chan) 銷鏈條。確定一批全國骨幹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和骨幹流通企業(ye) ,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運輸、倉(cang) 儲(chu) 、消費等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設施共享共用,增強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為(wei) 農(nong) 服務水平,不僅(jin) 幫助農(nong) 民把農(nong) 產(chan) 品賣出去,還要賣出好價(jia) 錢。
擴大電商進農(nong) 村覆蓋麵。強化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統籌能力,為(wei) 電商企業(ye) 、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等各類主體(ti) 提供市場開拓、資源對接等服務,增強電商服務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能力。降低農(nong) 村物流成本,積極發展統倉(cang) 共配。
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快補齊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設施短板,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培育,拓展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更好促進小農(nong) 戶與(yu) 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與(yu)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實現精準對接,強化產(chan) 銷對接長效機製。
此外,還要進一步提高農(nong) 村消費吸引力。提升縣域文旅服務功能,鼓勵文旅、民俗等資源豐(feng) 富的鄉(xiang) 鎮推動商旅文體(ti) 娛融合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以產(chan) 業(ye) 融合帶動農(nong) 民增收致富。(馮(feng) 其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