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健康扶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麵實現農(nong) 村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累計幫助近1000萬(wan) 個(ge) 因病致貧返貧家庭成功擺脫貧困;建立了全國防止因病返貧動態監測係統,對易返貧致貧人口開展動態監測;開展多項對口幫扶措施,持續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的支持力度,全麵提升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脫貧攻堅是我國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的重大任務,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guan) 鍵戰役。24日,國家衛健委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健康扶貧工作成效以及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工作進展,並答記者問。
幫助近1000萬(wan) 個(ge) 因病致貧返貧家庭脫貧
國家衛健委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辦主任、財務司司長何錦國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衛健委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全麵實現農(nong) 村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累計幫助近1000萬(wan) 個(ge) 因病致貧返貧家庭成功擺脫貧困,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全麵消除鄉(xiang) 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基本實現農(nong) 村群眾(zhong) 公平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明確基本醫療有保障目標標準,曆史性解決(jue) 了部分地區的基層缺機構、缺醫生問題,實現農(nong) 村群眾(zhong) 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常見病、慢性病基本能夠就近獲得及時治療。
二是脫貧地區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城鄉(xiang) 醫療服務能力差距不斷縮小。將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作為(wei) 主攻方向,實現每個(ge) 脫貧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98%的脫貧縣至少有1所二級及以上醫院,脫貧地區縣醫院收治病種的中位數已達到全國縣級醫院整體(ti) 水平的90%,越來越多的大病在縣域內(nei) 就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三是因戶因人因病精準施策,幫扶措施落實到人、精準到病。建立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信息係統,對貧困患者實行精準分類救治。截至2020年底,累計救治2000多萬(wan) 人。
四是重點地區重點疾病防控取得曆史性成效。堅持預防為(wei) 主,實施重大傳(chuan) 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堅行動,長期影響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的艾滋病、包蟲病和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製,為(wei) 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基礎。
建立全國防止因病返貧動態監測係統
防止規模性返貧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底線性任務。中國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許穎表示,通過健康扶貧動態管理係統發現,在農(nong) 村貧困家庭中有1000萬(wan) 貧困家庭是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占整個(ge) 家庭貧困戶的40%。
張許穎說,健康扶貧動態管理係統將人、病、診療過程、費用變化等信息及時推送給基層村醫和健康扶貧工作人員,逐一跟蹤,把政策落到實處。另外通過大數據監測農(nong) 村基層醫療空白點、農(nong) 村醫療衛生力量的薄弱處,組織了10萬(wan) 人次的農(nong) 村基層衛生人員下沉服務。
如何防止脫貧人口再次因病返貧?何錦國表示,在原來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信息係統的基礎上,與(yu) 國家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網絡進行對接,與(yu) 有關(guan) 部門數據進行比對,我國建立了全國防止因病返貧動態監測係統,針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yan) 重困難戶等易返貧致貧人口開展動態監測。
“監測和幫扶機製正在發揮作用。”何錦國說,河北省阜平縣的馬大娘去年6月確診了尿毒症,需要持續透析治療。但她是獨居老人,對於(yu) 怎樣看病、找誰看病、費用誰出完全不清楚。通過摸排發現馬大娘的困難後,她被及時納入突發嚴(yan) 重困難戶,立即落實幫扶政策,村醫經常上門服務,目前馬大娘病情穩定。
地方正積極探索動態監測、及時預警、精準幫扶的工作機製。河南省對新納入係統的重點監測對象要求一周之內(nei) 要入戶核實基本信息,一個(ge) 月內(nei) 落實健康幫扶措施。同時每周都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同步更新數據,每季度通報一次健康幫扶措施的落實情況,督促地方市縣一級政府落實幫扶措施;甘肅省建立了基本醫療有保障動態監測平台,建立動態監測信息反饋和異常數據督辦製度,每月向市縣反饋基本醫療和健康幫扶政策落實方麵的監測信息,向各市縣反饋有關(guan) 信息。
增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針對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薄弱問題,我國開展了多項對口幫扶措施。譬如,自2016年以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累計向河南省蘭(lan) 考縣中心醫院、安徽省臨(lin) 泉縣人民醫院、山西省永和縣人民醫院派出300多名專(zhuan) 家,幫扶當地開展了150多項新技術、新項目,幫扶手術約2000台次。
“如果說過去主要在‘輸血’方麵下功夫,鄉(xiang) 村振興(xing) 階段我們(men) 要著力在‘造血’方麵下功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薑輝表示,將爭(zheng) 取幫助受援醫院建強一批臨(lin) 床專(zhuan) 科、帶出一批臨(lin) 床骨幹、填補一批技術空白、完善一批管理製度,切切實實提高其服務能力和水平。
增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供給能力是健康扶貧的重點任務之一。脫貧攻堅以來,我國持續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的支持力度,補短板、強弱項,全麵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設施條件,全麵提升服務能力。
據了解,脫貧攻堅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4萬(wan) 億(yi) 元,支持脫貧任務重的25個(ge) 省份衛生健康事業(ye) 發展,同口徑年均增長11.6%,專(zhuan) 門設立了832個(ge) 貧困縣醫療服務能力提升項目。此外,在衛生健康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培養(yang) 、招聘、使用和激勵保障各個(ge) 環節,持續增加政策供給。
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農(nong) 村衛生事業(ye) 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縣級醫療衛生機構2.3萬(wan) 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3.5萬(wan) 個(ge) ,村衛生室59.9萬(wan) 個(ge) ,實現了縣鄉(xiang) 村全覆蓋。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麵貌得到改善。目前居民縣域內(nei) 就診率超過90%,鄉(xiang) 村兩(liang) 級診療量縣域內(nei) 占比長期保持2/3以上。
推進健康鄉(xiang) 村建設過程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諸宏明介紹,脫貧攻堅期間,建檔立卡的慢病貧困人口基本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應簽盡簽”。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143.5萬(wan) 家庭醫生,組建了43.1萬(wan) 個(ge) 團隊為(wei) 居民提供簽約服務。(本報記者 楊彥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