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緊隨國家戰略,為碳交易市場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

發布時間:2022-06-06 13:4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逐夢故事】

  緊隨國家戰略,為(wei) 碳交易市場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

  講述人: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李鯤

  2016年4月26日,小雨天,一個(ge) 讓所有中科大人難以忘懷的日子。那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了中國科技大學、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總書(shu) 記說,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方興(xing) 未艾,我們(men) 要增強使命感,把創新作為(wei) 最大政策,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那年我24歲,正在中國科大讀博,主攻人工智能與(yu) 環境監測領域交叉的科研工作。總書(shu) 記的諄諄教誨、殷殷期盼,讓我和所有中國科大人心潮澎湃,我堅信自己一定可以有一番作為(wei) !

  畢業(ye) 後,我選擇加入中科大先研院信息智能創新中心,致力於(yu) 碳排放監測裝備和監管平台研製。

  2020年9月,國家明確提出“雙碳”目標,中心緊隨國家戰略,迅速調整主攻方向,目標瞄準為(wei) 碳交易市場提供穩定可靠的數據,尤其是火電、鋼鐵、化工等碳排放“大戶”,保障市場有效規範運行。

  從(cong) 移動汙染源監測到固定汙染源監測,應用場景發生了重大變化,需要調整的地方很多。去年一開年,團隊全體(ti) 成員就埋頭實驗室開始攻關(guan) ,不知度過了多少個(ge) 不眠不休的夜晚,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終於(yu) 在年中建成了一套以自動、在線、現場碳排放監測技術為(wei) 核心,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先進碳排放監測技術方法。

  研發不易,落地更難。由於(yu) 鮮有經驗可以借鑒,這套裝置裝在工廠什麽(me) 位置最合適?落地後能不能平穩運行?我們(men) 心裏都沒底。沒底,那就走出實驗室,一遍遍跑火電廠,把白大褂跑黑了也要保證企業(ye) 能夠以最快速度用得上!在與(yu) 一線生產(chan) 人員進行了無數次對接、調整,再對接、再調整後,係統在去年年底成功落地平穩運行。看到係統傳(chuan) 回第一組數據,瞬間感到一年的付出,值了!

  目前,係統已在不少龍頭工業(ye) 企業(ye) 落地運行,表現良好,幫助企業(ye) 對碳資源及生產(chan) 全過程進行有效管理,節約了相關(guan) 成本。而團隊,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我們(men) 自己的先進技術,就得在自己的土地上搞成轉化,決(jue) 不能拱手讓給他人。我們(men) 這一代年輕科研人員,也應該有點雄心壯誌,把論文紮紮實實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

    (光明日報記者丁一鳴、常河采訪整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