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居家,年輕人補上生活技能課

發布時間:2022-06-14 10:4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3個(ge) 月前,北京聯合大學大二學生祁鈺還基本沒踏足過家中廚房,而如今,她已經會(hui) 做幾十道家常菜,還擔負起了家中的做飯“重任”。這一切的改變,源於(yu) 居家時間的延長。

  在中國青年報社出品的最新一期《參數》節目中,幾位不同年齡的年輕人分享了他們(men) 的居家生活體(ti) 驗。這屆年輕人,在居家過程中解鎖了哪些新成就?感觸最深的又是什麽(me) ?

  補上一門生活技能課

  今年5月,“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煮飯”的話題登上了社交媒體(ti) 平台熱門搜索榜,引發了不少網友熱議。教育部正式印發《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cong) 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並發布《義(yi) 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勞動課程內(nei) 容包含烹飪、整理收納、修理家電等。

  而對於(yu) 不少年輕人來說,因為(wei) 居家時間的延長,他們(men) 也正在補上一門生活技能課。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發布的調查顯示,80.0%的受訪青年表示在居家過程中更加意識到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做飯(49.9%)、打掃衛生(47.1%)和整理收納(44.1%)是受訪青年覺得自己居家能力提升比較大的方麵。

  “這次居家對我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補了一堂關(guan) 於(yu) 生活的課。”在周圍人眼裏,去年研究生畢業(ye) 的張澤群,可以將學業(ye) 和工作都遊刃有餘(yu) 地處理好。可在麵對生活時,張澤群卻是一個(ge) 不折不扣的“小白”。

  當居家時間變長,工作與(yu) 生活都處在同一空間,張澤群逐漸意識到學會(hui) 照顧自己很重要,他開始嚐試上網找菜譜、學習(xi) 做簡單的家常菜,起居作息規律,加強運動。

  祁鈺這段時間一直在家中上網課,居家時間和以前相比成倍增長。剛開始居家時,祁鈺還很不適應,沒有了約束、也沒有了同學與(yu) 朋友的陪伴,每天隻想“躺平”,常常會(hui) 感覺無所事事。她也不免收到來自父母的“吐槽”,“他們(men) 經常調侃我“是不是粘床上了”“能立起來待會(hui) 嗎”等等”。意識到不能再這樣虛度時光,祁鈺作出了改變,學習(xi) 做飯、打掃房間、整理收納......

  換種方式去生活

  進入職場不久的熊桂英在剛開始居家辦公時,工作效率變低,工作時間反而比到崗上班時還長。隨著居家時間的延長,熊桂英開始規劃每一天的安排,提前一天將要做的事情列成待辦事項,第二天再一項一項完成,努力在工作與(yu) 生活之間尋找平衡點。

  張澤群之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學業(ye) 和工作上,現在需要自己安排生活,反而不知所措起來。“在家時是父母做飯,在學校和公司有食堂,平時點外賣也很方便,居家辦公之前,我完全沒有意識到做飯這件事情有多重要。自己做飯了之後才知道,原來一道簡簡單單的菜,從(cong) 食材選擇到調料放多少,竟然有這麽(me) 多需要注意的細節”。

  洗衣服、整理收納、照顧寵物等家務,在以前的祁鈺眼裏,是誰都可以做好的“瑣事”。可當她真正開始做這些事情之後,發現並沒有想象中那麽(me) 簡單。

  怎樣處理衣服的褶皺?換季後不常穿的衣服要怎樣收納?祁鈺意識到,處理這些瑣碎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能力,這對她來說是一次重新審視自己的過程,也是一次全新的學習(xi) 。隻有學會(hui) 了這些,才是真正的長大。

  意想不到的變化

  居家期間,不少年輕人都在朋友圈分享做菜的照片和視頻。95後關(guan) 關(guan) 也是其中一員。“居家之後因為(wei) 一次外賣吃出了些問題,就開始自己做飯。從(cong) 生鮮平台上可以買(mai) 到物美價(jia) 廉的蔬菜,自己做飯更加安心,生活成本也降低了。這時才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過,是之前沒體(ti) 驗過的精彩”。

  “當你學習(xi) 了一定的技能,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會(hui) 很好地提升生活質量,也會(hui) 讓自己更有成就感。”熊桂英感覺,更好地把控生活的節奏後,剛開始居家時產(chan) 生的焦慮自然而然消失了,自己的心態也越來越好。

  在幫助家庭承擔更多生活責任後,祁鈺感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自己和家人的相處變得更加和諧了。“之前假期父母都會(hui) “吐槽”我為(wei) 什麽(me) 還不開學,最近很少聽到類似的嘮叨,我和家人的距離更近了”。

  出生於(yu) 1999年的劉婷說,之前爸爸媽媽也會(hui) 要求自己做家務,但她並不會(hui) 把這些家務當作自己的事。獨立生活之後,很多生活技能都在提升。這時的劉婷覺得,“自己確實是在認真生活,更踏實了”。(見習(xi) 記者 徐丹陽)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