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逾千萬高校畢業生考驗就業供給 國家出台政策營造公平就業環境

發布時間:2022-06-16 09:56:00來源: 法治日報

  編者按

  2022年,我國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達1076萬(wan) 人,創曆史新高。在國際形勢、國內(nei) 疫情持續影響的背景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麵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大考,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各地各部門采取有力舉(ju) 措,政法機關(guan) 積極作為(wei) ,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法治成為(wei) 推動就業(ye) 、護航大學生走穩就業(ye) 路的重要力量。

  從(cong) 今天起,法治經緯版推出“法治護航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係列報道,敬請關(guan) 注。

  求職近3個(ge) 月後,朱莉準備放棄了,重新投入下一年的考研複習(xi) 中。“工作太難找了。”她對《法治日報》記者如是說。

  即將從(cong) 北京某大學輕工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朱莉,平時學習(xi) 成績不錯,但一直覺得這個(ge) 專(zhuan) 業(ye) 不適合自己,就選擇了跨專(zhuan) 業(ye) 考研,但與(yu) 誌願學校失之交臂,於(yu) 是決(jue) 定先找一份工作。

  其間,她先後通過兩(liang) 家知名的互聯網求職平台,向北京、哈爾濱、廣州、深圳、杭州5個(ge) 城市的50餘(yu) 個(ge) 崗位投遞了簡曆,有的如石沉大海,有的麵試未過,最終也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這讓她感到“壓力山大”。

  朱莉的求職經曆,是今年很多高校畢業(ye) 生的一個(ge) 生動縮影。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達1076萬(wan) 人,史上最龐大的高校畢業(ye) 生大軍(jun) ,疊加疫情衝(chong) 擊,導致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高校畢業(ye) 生經曆了考研受挫、考試延期、求職失敗等一係列難題,今後的職業(ye) 路怎麽(me) 走,是擺在他們(men) 及家庭麵前的一個(ge) 現實問題,也是國家保就業(ye) 的重大課題。

  求職麵臨(lin) 多重壓力 理想現實難以平衡

  因為(wei) 考研錯過了校招,如今通過社會(hui) 招聘向企業(ye) 投遞簡曆時,朱莉發現可供選擇的崗位並不多,“許多崗位不是要求實習(xi) 經驗,就是對學曆要求研究生及以上,而有些符合要求的職位薪資又無法支持我在異地生活”。

  投遞了50餘(yu) 份簡曆,朱莉共收到8份麵試通知,其中4份她放棄了——對方要求線下麵試。一方麵,她考慮到防疫的問題,另一方麵,來回的經濟和時間成本也比較高,“畢竟我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向父母張口”。

  線上的4次麵試,有2次麵試官在麵試過程中才告知朱莉,其學曆與(yu) 應聘職位不符,該職位不招收碩士以下學曆的應聘者。另外2次麵試,一次她第一輪就被篩掉了;一次朱莉被麵試官問詢將來是否有考研的打算,朱莉如實回答“工作一兩(liang) 年後可能會(hui) 考慮”,結果麵試官眉頭緊鎖,草草結束了麵試,讓朱莉回頭等通知,結果可想而知。

  在求職過程中,朱莉還深感學曆差距帶來的壓力,不少崗位“碩士生是起點”,和她一起競聘的大學生,名牌大學的本科、碩士乃至博士比比皆是。

  “好像沒人比我更懂得失敗。”屢屢碰壁的朱莉總結了失敗的原因:自己缺乏實習(xi) 經曆以及學曆不夠。繼續考研,似乎是一條出路。“下半年,無論考編、考研,我都會(hui) 參加,隻有‘上岸’才能和解。”

  和朱莉一樣,來自河北邯鄲的王靜也一直為(wei) 就業(ye) 所困擾。剛從(cong) 某省屬重點大學播音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她,之前也是考研、考編、求職多管齊下,但一直沒能“上岸”。後來她回到老家參加了地方事業(ye) 編的考試,前不久才考完,目前還沒出成績。

  工作遲遲沒有著落,王靜和家人都有些焦慮。最終,她找了份“臨(lin) 時工”先幹著——在一家少兒(er) 口才培訓機構工作,每天就是在外麵發傳(chuan) 單招生,教小朋友繞口令。

  “這樣的工作對自己來說沒有任何發展空間,也沒有‘五險一金’的保障,收入很少,一個(ge) 月2400元,第一個(ge) 月隻給了我1800元,壓著600元說是扣除前期參加培訓的費用,得工作滿一段時間才能返還。”王靜說,如果這次考地方事業(ye) 編沒過,她準備暑假後轉兼職或辭職,繼續考編,“不然的話,以現在的資曆很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陝西某雙一流大學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汪蕾同樣在“騎驢找馬”。她之前報考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生失敗,想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也沒有找到,於(yu) 是決(jue) 定繼續備戰省公務員考試和考研。

  為(wei) 了給父母減輕經濟負擔,在備考的同時,汪蕾向幾家工作相對自由的公司投了簡曆,最終找到一家自媒體(ti) 公司,每天大概線上工作5小時,完成一定的稿件任務,每月收入2000元至3500元。

  “理想太豐(feng) 滿,現實太骨感。”汪蕾說,必須加倍努力。

  確定方向提前準備 先就業(ye) 再謀求發展

  有沒“上岸”的還在苦苦掙紮,也有很多高校畢業(ye) 生順利找到了自己心儀(yi) 的工作,獲得了一份滿意的收入。

  今年畢業(ye) 於(yu) 廣東(dong) 某大學輕工專(zhuan) 業(ye) 的陳嫻一開始就沒有繼續深造的打算,所以大二、大三的假期就開始找單位實習(xi) ,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畢業(ye) 後去了一家包裝行業(ye) 的上市公司工作。

  陳嫻告訴記者,由於(yu) 其所在學校在這個(ge) 行業(ye) 的知名度比較高,所以大四上學期秋招的時候就有不少企業(ye) 來學校招聘,待遇都還不錯。她在秋招時麵試了曾實習(xi) 過的一家企業(ye) ,對方了解情況後很滿意,當場就簽了合同。

  “我們(men) 班很多同學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有的同學還一下子拿下了好幾個(ge) offer。”陳嫻說,她現在以管培生的身份進入了心儀(yi) 的公司工作,由於(yu) 有前期的實習(xi) 經驗,她在輪崗時也找到了比較合適自己的崗位。

  當記者問陳嫻有什麽(me) 就業(ye) 經驗可以分享時,她這樣說道:“應屆生的身份在找工作時優(you) 勢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大家還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麽(me) ,確定了方向再持續努力。”

  在馬麗(li) 看來,要找到一份心儀(yi) 的工作,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她今年畢業(ye) 於(yu) 遼寧沈陽一所普通高校的製藥工程專(zhuan) 業(ye) ,深知學校沒有優(you) 勢的馬麗(li) 在校期間雙修了一門小語種、獲得N1等級證書(shu) ,這讓她求職的過程特別順利,獲得了一份月收入萬(wan) 元的外企檢驗員工作。經過3個(ge) 月實習(xi) ,她將於(yu) 7月啟程到北京公司就職。

  今年畢業(ye) 於(yu) 西安某大學的羅強,先後獲得了西安一家國企和多家私企的橄欖枝。“我的策略就是海投,不挑單位,然後看哪家單位中意我,我再作出選擇。”他坦言,今年就業(ye) 這麽(me) 難,先找到一份過得去的工作再謀求發展。

  解決(jue) 就業(ye) 出路在哪 根本還在經濟發展

  對於(yu) 個(ge) 體(ti) 而言,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就整體(t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形勢而言,困難擺在麵前。

  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楊保全認為(wei) ,今年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難問題突出,除了畢業(ye) 生人數激增之外,經濟下行壓力加上疫情影響持續,導致很多企業(ye) 經營狀況不佳,用人需求下降,也是重要因素。

  楊保全注意到,為(wei) 了提高高校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率,國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取消派遣證、簡化存檔規則,對企業(ye) 出台了一係列減稅、補貼的政策,扶持項目多、金額高、適用範圍廣;有些地方給畢業(ye) 生提供了就業(ye) 指導培訓,為(wei) 大學生創業(ye) 提供資金支持等。

  “勞動行政部門也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創造了良好的、更公平的求職就業(ye) 環境,比如多次重申入職體(ti) 檢不能查乙肝等疾病,對已經體(ti) 檢過的畢業(ye) 生不得重複體(ti) 檢等,嚴(yan) 禁性別歧視、嚴(yan) 禁歧視雙非院校畢業(ye) 生等。”楊保全說。

  如何進一步緩解就業(ye) 難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胡繼曄認為(wei) ,根本還在於(yu) 經濟市場的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為(wei) 企業(ye) 發展特別是中小企業(ye) 發展提供支持,用經濟發展來帶動就業(ye) 。

  “人才供需不平衡也是導致就業(ye) 難的原因之一。”胡繼曄說,對於(yu) 這一問題,目前,我們(men) 國家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較大,政策層麵和企業(ye) 本身都應當更加重視就業(ye) 培訓和職業(ye) 技術培訓。

  楊保全說,高校畢業(ye) 生也要學習(xi) 必要的求職技巧,提升個(ge) 人形象和溝通技巧,注重積累與(yu)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實習(xi) 經驗;要有一個(ge) 良好的心態,在相對困難的就業(ye) 環境中,不要老想著一步到位,可以保持適當的“騎驢找馬”的心態,給自己兩(liang) 到三年的緩衝(chong) 期,其間加強學習(xi) ,為(wei) 未來的職業(ye) 提升打下一個(ge) 良好的基礎。

  “建議應屆畢業(ye) 生適當放低薪水要求,放低姿態,主動出擊,多方找尋,先就業(ye) 解決(jue) 生計問題,再考慮今後的發展問題。”胡繼曄說。(文中高校畢業(ye) 生均為(wei) 化名)(記者韓丹東(dong) 實習(xi) 生 樊曉雅)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