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二次創新”化解流量焦慮

發布時間:2022-06-21 10:06:00來源: 經濟日報

  一年一度的“618”購物節落下大幕。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對國內(nei) 需求造成衝(chong) 擊的情況下,電商企業(ye) 紛紛延長了促銷周期。這幾天,幾大頭部電商陸續交出成績單,交易量再次創造曆史新高。這既是行業(ye) 穩步增長的真實寫(xie) 照,也是觀察中國消費趨勢的微觀窗口。

  10多年來,電商企業(ye) 不斷創新營銷手段,以“618”“雙11”等為(wei) 代表,一些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子被打造成“購物節”。去年,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更是首次突破10萬(wan) 億(yi) 元,達到10.8萬(wan) 億(yi) 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ti) 零售、餐飲行業(ye) 的衝(chong) 擊之下,網購提振了消費,滿足了消費者的日常需求。

  不隻是在消費端,在供給端,電商“造節”還持續倒逼電商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行業(ye) 加速技術創新、改善服務體(ti) 驗,一些新的消費業(ye) 態和新零售物種正是借助“雙11”“618”等消費時點的海量交易,完成了壓力測試,逐漸走向成熟。最為(wei) 典型的是,快遞行業(ye) 從(cong) 過去幾年頻頻“爆倉(cang) ”到現在的相對有序,其背後是企業(ye) 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巨大投資,以及行業(ye) 標準的不斷建立和完善。

  盡管交易數據創下新高,但電商企業(ye) 需要未雨綢繆的是,隨著網購用戶規模以及整體(ti) 網民數量增長率下降,互聯網的流量紅利遲早會(hui) 迎來見頂的一天。同時,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人們(men) 的低價(jia) 偏好已經不再如過去那麽(me) 明顯。如何通過“二次創新”,打破固有的路徑依賴,找到下一個(ge) 流量的增長點?這是遠比交易數字更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也更考驗企業(ye) 的內(nei) 功。

  “二次創新”需要自我顛覆的勇氣。與(yu) 10多年前相比,如今電商行業(ye) 人、貨、場的關(guan) 係正在重塑。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精選電商等新模式層出不窮,盡管市場和消費者接受程度不一,能否成為(wei) 下一個(ge) 增長點還有待觀察,但這些自我突破的嚐試值得點讚。同時,過去網購滲透率不高的海外市場,這兩(liang) 年由於(yu) 疫情原因,人們(men) 的消費習(xi) 慣正在發生變化,對網購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順應這種趨勢,在電商“出海”的過程中,如何建立對目標市場和用戶的深度理解,提升供應鏈管理、日常經營甚至是合規的能力,決(jue) 定了電商企業(ye) 在尋找新流量紅利的道路上能走多遠。(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祝 偉(wei)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