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裏話就業
【財經論語】
作者:陳晨
“看看有沒有適合俺的”“我想做研學旅行指導師或民宿管家”“我們(men) 的職業(ye) 被認可了”“感覺更加專(zhuan) 業(ye) 化了”……近日,“人社部擬發布18個(ge) 新職業(ye) ”的話題衝(chong) 上微博熱搜,引發熱烈討論。
這並非新職業(ye) 第一次“刷屏”。事實上,在這次18個(ge) 新職業(ye) 揭開神秘麵紗之前,2019年以來,人社部等部門已向社會(hui) 正式發布了4批56個(ge) 新職業(ye) 。每次與(yu) 新職業(ye) 相關(guan) 的新聞,總是能妥妥地占據“C位”,成為(wei) 大家關(guan) 注的焦點。人們(men) 或驚歎原來還有這麽(me) 個(ge) 職業(ye) ,或好奇這些五花八門的職業(ye) 具體(ti) 工作內(nei) 容是什麽(me) ,或自豪自己的職業(ye) 受到官方“蓋戳”認證、從(cong) 小眾(zhong) 走向大眾(zhong) ,或希冀從(cong) 中咂摸出新的就業(ye) 方向和機會(hui) ,或觀察產(chan) 業(ye) 結構的變化及發展。一句話,新職業(ye) 之所以自帶流量,是因為(wei) 它代表了一種潮流和形勢。
就像一麵鏡子,新職業(ye) 照見的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趨勢和活力。以此次發布的新職業(ye) 為(wei) 例,機器人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等由數字經濟發展催生而來;碳匯計量評估師、綜合能源服務員等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要求下湧現的綠色職業(ye) ;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則孕育自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追求。新職業(ye) ,無一不被打上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新職業(ye) 背後,是新業(ye) 態的支撐,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的堅實步伐,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新機遇和就業(ye) 的新空間,對於(yu) 增強從(cong) 業(ye) 人員的社會(hui) 認同度、促進就業(ye) 創業(ye) 等具有重要意義(yi) 。就業(ye) ,一頭連著經濟大勢,一頭連著萬(wan) 千家庭,一直都備受關(guan) 注,尤其今年就業(ye) 形勢頗為(wei) 嚴(yan) 峻——2022年高校畢業(ye) 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wan) ;外部環境更趨複雜,波及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部分行業(ye) 企業(ye) 用工需求減少;一些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的行業(ye) 如住宿餐飲等恢複招聘需求還有一個(ge) 過程。在這種背景下,新職業(ye) 雖然“年紀小”,但其分工細化、專(zhuan) 業(ye) 程度高,與(yu) 時代同頻共振,人才缺口大,讓更多求職者看到了就業(ye) 的新賽道。因此,豐(feng) 富了職業(ye) 譜係、提供了就業(ye) 崗位新增量、擴大了就業(ye) “蓄水池”的新職業(ye) ,對穩就業(ye) 、穩增長具有重要意義(yi) 。
當然,“年紀小”的新職業(ye) ,還要破解“成長的煩惱”,才能更好地發揮擴容就業(ye) 的作用。目前,一些新職業(ye) 的職業(ye) 標準、評價(jia) 規範還不夠完善,相應的教育培訓沒有跟上步伐、有所欠缺;一些職業(ye) 發展的穩定性不夠,社會(hui) 保障水平不足等。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已持續加強對新職業(ye) 的規範引導和政策幫扶,仍需久久為(wei) 功,以更多的保障製度、更強的身份認同感、更完善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解決(jue) 就業(ye) 者的後顧之憂,為(wei) 新職業(ye) 就業(ye) 者提供更廣闊、更精彩的發展舞台。
期待新職業(ye) 的賽道更加完備,也期待更多人能找到屬於(yu) 自己的,能將興(xing) 趣、愛好、專(zhuan) 業(ye) 與(yu) 日新月異的大時代“同頻共振”的崗位,乘著新職業(ye) 的“風口”打開新的人生窗口,實現人生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