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非遺飛入百姓家

發布時間:2022-06-23 10:23:00來源: 經濟日報

  非遺飛入百姓家

  6月11日,我國迎來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文化和旅遊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繼續支持各地開展“非遺購物節”活動。打開手機,進入京東(dong) 、抖音等平台上的“非遺購物節”專(zhuan) 區,汝瓷、蘇繡、皮雕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好物接連映入眼簾,用戶可以一邊通過短視頻等了解手工藝品的製作過程和手藝傳(chuan) 承背後的故事,一邊購買(mai) 心儀(yi) 的非遺產(chan) 品。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司副司長李曉鬆表示,今年的“非遺購物節”通過設置活動專(zhuan) 場、引流推送、直播帶貨、秒殺團購等方式,幫助非遺產(chan) 品拓寬銷售渠道,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據統計,各地組織了近7000家非遺店鋪參與(yu) “非遺購物節”,涉及各級非遺項目4000餘(yu) 項。

  隨著互聯網、數字化等新技術的發展,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正在拉近非遺、傳(chuan) 統手藝人與(yu) 年輕消費群體(ti) 的距離。借助網絡電商、“非遺購物節”等,非遺產(chan) 品正在“飛入尋常百姓家”,購買(mai) 非遺產(chan) 品成為(wei) 新潮流。

  京東(dong) 集團副總裁馮(feng) 全普介紹,在第一屆“非遺購物節”期間,京東(dong) 非遺相關(guan) 品類單日成交額同比增長276%;第二屆“非遺購物節”通過推動線上線下全渠道布局,也取得了非遺相關(guan) 品類單日成交額同比增長260%的好成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工作有序推進,成效喜人。先後實施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研修培訓計劃”“中國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計劃”等,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和傳(chuan) 統工藝融入現代生活。例如,2016年我國首個(ge) 傳(chuan) 統工藝工作站在新疆哈密設立,工作站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維吾爾族刺繡為(wei) 重點,通過院校專(zhuan) 業(ye) 培訓、設計團隊介入和指導、創立品牌等多種方式,改善傳(chuan) 統刺繡工藝的設計製作水平,建立完善的刺繡產(chan) 業(ye) ,讓古老的手藝融入現代生活,與(yu) 市場接軌,帶動當地繡娘穩步增收。

  在中央和地方的引導、支持下,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煥發新活力,成為(wei) 各地發展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的有力抓手,為(wei)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民增收、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積極貢獻。(經濟日報 記者 張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