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緩解初婚推遲還需共同發力

發布時間:2022-06-27 10:05: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平均初婚年齡28.67歲,中國人為(wei) 啥結婚越來越晚?

  光明網評論員: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了《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其中平均初婚年齡的內(nei) 容頗受媒體(ti) 關(guan) 注。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漲到了28.67歲,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wei) 29.38歲,女性為(wei) 27.95歲。相較於(yu) 十年前,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推後了近4歲。

  初婚年齡推遲,一直都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也更能引發年輕人的共鳴。毋庸置疑,初婚推遲所帶來的社會(hui) 問題不容小覷,譬如結婚年齡推遲直接導致了生育年齡推遲,間接波及到夫妻生育二胎、三胎的可能性,讓客觀上已經較低的生育水平壓力增大。對個(ge) 人而言,晚婚晚育還將帶來高齡女性生育風險加劇的問題,對胎兒(er) 和女性自身健康有所影響。但是,從(cong) 社會(hui) 文化環境以及周遭年輕人的切身感受來看,我們(men) 還遠遠沒有走到一個(ge) “不婚社會(hui) ”的轉折點上。作為(wei) 一個(ge) 人生的可選項,推遲初婚年齡隻是當代大部分年輕人不得不做的一個(ge) 被動選擇。而緩解這一現象,顯然不能隻從(cong) 年輕人群體(ti) 入手。

  關(guan) 於(yu) 初婚年齡推遲的原因,不乏有大量從(cong) 學術和經驗角度的解讀,認為(wei) 初婚年齡推遲,是基礎教育時間拉長、高等教育更加普及,生活就業(ye) 壓力增大以及對婚姻預期過高,乃至獨立女性大量湧現等因素綜合作用所形成的現象。其中,也包括了有些人認為(wei) 年輕人在學校中耗費大量時間應付學習(xi) ,對婚姻、家庭以及育兒(er) 等概念缺乏正確認知,可以通過大學開設相關(guan) 課程進行係統性的價(jia) 值塑造來緩解晚婚不婚現象。實則不然,雖然近幾十年整個(ge) 社會(hui) 經曆了諸多經濟文化方麵的巨大轉變,但婚姻的社會(hui) 地位和文化意義(yi) 在社會(hui) 大眾(zhong) 心中仍然十分穩固。也正因對其尊重,才會(hui) 表現為(wei) 更加謹慎與(yu) 理性的態度。

  與(yu) 晚婚相伴的,還有一條不起眼的新聞。有網友報料稱,某地一教育公司針對當地學校幼升小,開設了“決(jue) 戰衝(chong) 刺班”,4天收費4000元且限60人,費用一經繳納還不可退還。該當地學校去年報名人數近三萬(wan) 人,錄取人數卻隻有240名。先不論培訓是否正規合理,從(cong) 中還是能看到折射出的一些問題。婚姻家庭仍舊是社會(hui) 最基本的構成單位,一旦走入婚姻,從(cong) 養(yang) 育子女、贍養(yang) 老人到日常工作、生活消費,沒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是難以正常運轉的,稍有不慎就會(hui) 耗盡家庭多年積攢下來的資源財富。從(cong) 畢業(ye) 開始,年輕人群體(ti) 就承受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如果婚姻和生育再成為(wei) 自我發展的枷鎖和新的負擔來源,自然就會(hui) 消弭踏足的勇氣和欲望。

  人們(men) 常說,結婚不是兩(liang) 個(ge) 人的事情,而是兩(liang) 個(ge) 家庭的事情。更進一步講,它不僅(jin) 是兩(liang) 個(ge) 家庭的事情,而是全社會(hui) 的事情。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高速發展帶來的激烈競爭(zheng) ,人們(men) 難免不會(hui) 對婚姻三思而後行。結婚前需要置備的物質保障,結婚後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需求,女性在事業(ye) 與(yu) 家庭中的權衡,都提示我們(men) 需要以更加完善的民生保障舉(ju) 措來消除個(ge) 體(ti) 的不安全感,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政策等多方麵係統發力,讓年輕人走出矛盾,為(wei) 社會(hui) 發展構建更加健康的人口結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