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AI填報高考誌願,靠譜嗎
【閱讀提示】高考誌願規劃師培訓亂(luan) 象:不上課不考試,1500元包拿證
光明網評論員:近來,隨著高考誌願填報的開始,一些社交平台上出現大量誌願規劃師、AI填報誌願卡的廣告。這些賣家宣稱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按照指定分數查找院校、名次,模擬高考誌願填報,智能推薦報考院校。
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輔助高考誌願填報,聽起來讓人“不明覺厲”。但其實這個(ge) 業(ye) 務模式,已經火了幾年了。現在隨便在網購平台上檢索,都能看到許多名目不一的賣家。他們(men) 大多數都是通過開發一款軟件,來免費給考生提供一部分數據和谘詢服務,但免費查詢的內(nei) 容往往有限,要想得到更多關(guan) 鍵數據和填報指導就得付費,從(cong) 三五百到好幾千的套餐都有,最貴的“一對一專(zhuan) 家指導服務”得上萬(wan) 元。
高考誌願填報是學生們(men) 的人生大事,如果花錢買(mai) 個(ge) 套餐,就能讓誌願填報不留遺憾,那不管價(jia) 格高低也得整一個(ge) 。遺憾的是,不管這些賣家宣稱能提供多麽(me) 值當的服務,他們(men) 所能考慮的維度仍然十分有限,也談不上多麽(me) 科學精準。有記者調查發現,同一考生在不同平台上得到的推薦報考院校完全不同,甚至同一考生填報同一學校在不同平台上顯示的錄取概率也相差懸殊。說好“保”的誌願不能“保”,說好“穩”的院校未必“穩”,如果由此造成考生滑檔、退檔,與(yu) 心儀(yi) 大學失之交臂,那對考生及其家庭而言都是不能承受之痛。
對於(yu) 考生和家長而言,如果對高考誌願填報知之甚少,那通過購買(mai) 服務在短時間內(nei) 增進對高校綜合實力、專(zhuan) 業(ye) 設置、就業(ye) 前景等方麵的了解,為(wei) 誌願填報提供更豐(feng) 富的備選參考,這或許有些幫助。但切莫寄予過高期望。教育考試院一再明確表示沒有跟任何社會(hui) 性機構或企業(ye) 合作,也就是說,這些軟件賣家所提供的數據都是來自於(yu) 公開渠道,隻要願意費心搜集整理,考生和家長自己也能獲得。
常言道,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這裏所謂的“報得好”,除了極少是因個(ge) 別知名大學“大小年”現象而被“撿漏”錄取的之外,普遍意義(yi) 上還是指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城市、熱愛的大學、感興(xing) 趣的專(zhuan) 業(ye) 、適合自己的職業(ye) 發展軌道,而這些,都需要每個(ge) 考生多問問自己內(nei) 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在自己考取的分數段內(nei) 有梯度地填報高考誌願。在這個(ge) 決(jue) 定人生去向的關(guan) 鍵路口,必須要學會(hui) 對自己負責,對未來負責。
不管是對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考生和家長都應有一種祛魅的心態。智能軟件即便能搜集浩瀚的誌願填報數據,也依然不了解每個(ge) 考生的性格、特征、偏好、誌向,即便實現了“分數利益最大化”,未必就能實現“人的潛能最大化”。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概念尚未流行的過去,許多考生通過一本《高考天地》宣傳(chuan) 冊(ce) ,研究各高校的曆年招錄分數線,結合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e) 和專(zhuan) 業(ye) 發展方向的規劃,走進了自己心儀(yi) 的大學。即使意外落榜,也是自己選擇後的結果,接受這種自主選擇後的不確定性,同樣是人生的重要一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