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能穩定提升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農業農村新麵貌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題:糧食產(chan) 能穩定提升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局良好——“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聚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新麵貌
新華社記者胡璐、侯雪靜、嚴(yan) 賦憬
糧食產(chan) 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局良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麵開創新局麵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27日舉(ju) 行“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聚焦十年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新麵貌。
糧食產(chan) 能穩定提升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鄧小剛介紹說,過去十年,我國把確保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作為(wei) “三農(nong) ”工作的首要任務,主要立足國內(nei) 端牢端穩了中國人的飯碗。以高標準農(nong) 田為(wei) 重點的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將10.58億(yi) 畝(mu) 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劃定落實到省、到縣、到地塊,累計建成9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啟動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培育推廣了一批高產(chan) 優(you) 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糧食作物良種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十年來,我國構建輔之以利、輔之以義(yi) 的保障機製,讓農(nong) 民務農(nong) 種糧和地方政府重農(nong) 抓糧都有積極性。一方麵,通過價(jia) 格支持穩預期、收入補貼保成本、保險擴麵降風險等,讓農(nong) 民種糧能獲利、多得利。另一方麵,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製定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規定配套考核辦法,壓實地方黨(dang) 委政府糧食安全政治責任。還將年度糧食生產(chan) 目標任務分解下達各省份,推動糧食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義(yi) 務共擔、責任共扛。
他說,我國還加快推進糧食生產(chan) 服務社會(hui) 化和生產(chan) 機械化,將先進適用品種技術裝備和組織形式導入小農(nong) 戶,培育95萬(wan) 多個(ge)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組織,服務麵積近17億(yi) 畝(mu) 次,服務帶動小農(nong) 戶超過7800萬(wan) 戶。推進生產(chan) 機械化,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5%。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產(chan) 能穩定提升,目前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83公斤,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鄧小剛說,品種更加豐(feng) 富多樣,棉油糖膠穩定發展,肉蛋奶、水產(chan) 品、果菜茶供給充裕。品質持續優(you) 化升級,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越來越多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擺上百姓餐桌。
當前夏糧小麥豐(feng) 收增產(chan) 已成定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農(nong) 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說,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任務的重點之一就是擴種大豆油料。從(cong) 目前情況看,油菜籽產(chan) 量明顯增加,初步預計今年油菜麵積超過1億(yi) 畝(mu) ;通過推行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全年大豆麵積將明顯增加。“總的看,實現擴大豆、擴油料這兩(liang) 個(ge) 目標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說。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wan) 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洪天雲(yun) 說,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的核心要義(yi) 就是“七個(ge) 堅持”,即:堅持黨(dang) 的領導,為(wei) 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ou) 勢,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誌、共同行動。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堅持調動廣大貧困群眾(zhong)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脫貧內(nei) 生動力。堅持弘揚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美德,營造全社會(hui) 扶危濟困的濃厚氛圍。堅持求真務實、較真碰硬,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這些重要經驗和認識,是我國脫貧攻堅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yi) 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黨(dang) 中央最關(guan) 心的一件大事。”他說,去年以來,經過各方麵共同努力,我們(men) 實現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洪天雲(yun) 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一是強化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幫扶到位、消除風險。二是強化穩崗就業(ye) ,確保今年全國脫貧人口務工就業(ye) 規模穩定在3000萬(wan) 人以上。三是強化產(chan) 業(ye) 幫扶,重點支持聯農(nong) 帶農(nong) 富農(nong) 產(chan) 業(ye) 發展。同時,多措並舉(ju) 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四是強化項目實施和資金支出。五是強化社會(hui) 幫扶和駐村幫扶。督促指導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做實做細駐村幫扶工作。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局良好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五年來,各地各有關(guan) 部門聚焦重點、聚集資源、聚合力量,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落實落地,取得了積極進展。
鄧小剛說,當前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加快轉型升級,休閑旅遊、電商直播等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打造了一批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0%,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實現幹淨整潔有序;公共設施提檔升級,農(nong) 村供水供電、交通道路、寬帶網絡和學校醫院等設施加快建設,農(nong) 村民生事業(ye) 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他說,黨(dang) 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也逐步健全,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紮實開展,移風易俗持續推進,鄉(xiang) 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需要因地製宜完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要以基礎設施現代化促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洪天雲(yun) 說,未來將充分考慮區域資源稟賦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分區分類施策,堅持因地製宜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同時廣泛發動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形成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支部組織、黨(dang) 員幹部帶頭、農(nong) 民群眾(zhong) 參與(yu) 的良好整治氛圍。還要協同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等重點工作,統籌規劃建設,促進協調發展,並樹立一批示範典型,帶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麵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