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花錢可補錄、低分能“跳檔”錄取……這些涉高考詐騙套路要警惕

發布時間:2022-06-29 10:19: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目前全國高考結束後,填報誌願及錄取工作接踵而至,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此時動起了“歪腦筋”。“預留名額”就是一種常見的涉考詐騙話術。前不久,北京一中院就公布了這樣一起案件。

  謊稱托關(guan) 係、“預留名額” 騙了9名家長

  前不久,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網公布一起涉考詐騙案件。被告人劉某謊稱自己與(yu) 多家知名高校有內(nei) 部協議,可以通過“預留名額”“托關(guan) 係”等多種方式,幫助高考分數未達到相應高校錄取分數線的考生進入知名音樂(le) 學院或者國外名校就讀,並承諾辦理不成全額退款。

  北京一中院刑二庭副庭長 劉璐:被告人劉某他本身是一個(ge) 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很多受害人都是培訓機構的學員和家長,這些學員在參加培訓的過程當中,劉某就有意地跟大家宣稱說自己從(cong) 事了教育行業(ye) 很多年,與(yu) 一些高校都有合作,然後也會(hui) 得到一些計劃內(nei) 的預留名額,這些學員如果通過他去運作,就可以不通過高考直接被名校去錄取,那麽(me) 很多家長和學員也是有一種投機和僥(jiao) 幸的心理,同時也是在教育機構進行了培訓,覺得他應該有這樣的能力和人脈,就輕信了劉某。

  最終劉某騙取9名高考學生家長共計80餘(yu) 萬(wan) 元。被告人劉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十一萬(wan) 元。

  北京一中院刑二庭法官助理 魏曉田:對於(yu) 高考詐騙類的案件,我們(men) 一般在審理的過程中會(hui) 根據詐騙多次的情節以及對社會(hui) 的危害程度,對被告人酌情予以從(cong) 重處罰。

  誤信“高考加分” 家長被騙130餘(yu) 萬(wan) 元

  幾天前,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也披露了一起高考詐騙案件,2019年12月,林某聽朋友介紹周某有門路可以弄到一個(ge) 保送浙江大學的名額,便加到周某的微信。周某告訴林某自己有熟人在浙大,需要一筆8萬(wan) 元的聯絡費。收到錢之後,周某自己將錢揮霍。

  嚐到了第一筆“甜頭”且見林某深信不疑,周某陸續告訴林某“給領導送禮需要10萬(wan) 元”“以學生名義(yi) 向校方捐款150萬(wan) 元可以額外加分”。為(wei) 消除林某懷疑,周某又創建了一個(ge) 微信賬號,自導自演,每隔一段時間將聊天截圖發給林某。

  此外,周某還在網上找人偽(wei) 造了浙大獎勵審批表、招生資格審批表、教育部批複等文件,讓林某誤以為(wei) “上浙大”這個(ge) 事情,已經辦得差不多了。

  2021年9月28日,被告人周某主動到公安機關(guan) 投案,並如實供述罪行。據統計,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期間,被告人周某騙取被害人林某錢款共計1343505元。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員額法官 蔡蕾:達到了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我們(men) 綜合了這個(ge) 被告人周某能夠自首、自願認罪認罰等情節,最後認定他構成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九個(ge) 月,並處罰金人民幣9萬(wan) 元,同時他責令退賠被害人的經濟損失。

  反詐中心總結話術套路 考生家長擦亮雙眼

  高考騙局雖然花樣繁多,但騙子的伎倆(lia) 並不高明,之所以屢屢得手,隻是因為(wei) 營造了“內(nei) 部有人、有關(guan) 係”的神秘感,迎合與(yu) 利用考生和家長的焦慮情緒。各地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民警也總結幾種“詐騙套路”,提醒考生和家長。

  不法分子對考生及家長謊稱某高校名額沒能招滿,通過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補錄名額,以此騙取考生和家長的錢財。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種借口,讓家長交錢保留名額。還有一些騙子謊稱有特殊關(guan) 係,可以購買(mai) “內(nei) 部指標”“計劃外指標”。

  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 王東(dong) 旭:正規的考生招錄平台,並不存在所謂的內(nei) 部名額,也不會(hui) 收取任何的附加費用。如果遇到收取附加費用的情況,請第一時間向官方平台進行核實,並請撥打96110進行報警。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辦人員,向考生寄送偽(wei) 造的錄取通知書(shu) ,或者發送相關(guan) 的錄取短信,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

  浙江省瑞安市公安局刑偵(zhen) 大隊反詐中心民警 林友嶽:凡以收取保證金、錄取費等名義(yi) 的信息和電話均是詐騙,切勿相信。

  高考後,不法分子會(hui) 通過冒充教育部門工作人員、高校工作人員,主動與(yu) 考生、家長聯係,並準確報出考生的學籍信息,騙取家長或學生的信任,以領取“教育補貼”需先“激活賬戶”為(wei) 名,讓其帶著銀行卡到ATM機上操作,從(cong) 而盜取其銀行賬戶上的錢,或者直接謊稱手上有項目,可以為(wei) 考生申請大學助學金,要求家長先交報名費。

  浙江省瑞安市公安局刑偵(zhen) 大隊反詐中心民警 林友嶽:任何與(yu) 高考相關(guan) 的款項發放均不會(hui) 通過ATM機進行。當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yi) 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考生及家長一定要主動與(yu) 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係求證。

  每年招生期間,都會(hui) 有人自稱有辦法讓低分學生能跳檔到高分學校錄取,或者有些不法分子製作假證件,假借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自費生”“國防生”等名義(yi) ,謊稱其有內(nei) 部指標、機動指標、高校自主招生指標等可保送學生上名牌大學,很多考生和家長輕信後被詐騙。

  浙江省瑞安市公安局刑偵(zhen) 大隊反詐中心民警 林友嶽:考生分數沒到投檔線是無法提檔的;不符合條件的根本不可能獲得保送資格;軍(jun) 校招生無內(nei) 部指標,更不會(hui) 計劃外擴招。不要相信犯罪分子虛假話術。

  (總台央視記者 高磊 董良言 張譯丹 永州台 袁瑞芳 河北台 高碑店台 淶水台 浙江台 瑞安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