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有多久沒換了?
今年前5個(ge) 月,國內(nei) 市場手機總體(ti) 出貨量同比下降27.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步下滑——
你的手機有多久沒換了?
你有多久沒換手機了?不少消費者反饋,自己已經一兩(liang) 年或更長時間沒有購買(mai) 新手機或新平板電腦了。從(cong) “出新必換”到“多年不換”,消費者更換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的頻率出現明顯下降。體(ti) 現在供給端,是國內(nei) 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出貨量出現下滑。
消費者為(wei) 啥不愛換手機了?這給消費電子行業(ye) 釋放了什麽(me) 信號?
手機換新頻率降低
“我這款手機是2019年買(mai) 的,已經用了2年半的時間,雖然掉電有點快,但手機整體(ti) 沒啥大問題,反應速度也不錯。”在河南鄭州工作的王詩誠說,手機主要作為(wei) 社交和瀏覽工具用,他不玩遊戲,對手機功能要求不高,如果沒有特別喜歡的新款手機,就先不換了。與(yu) 前幾年每推出新款手機就會(hui) 迎來一波換購潮不同,目前國內(nei) 消費者更換手機的頻率有所降低,一部手機一般能用1年至3年時間。
這種趨勢反映在生產(chan) 端,體(ti) 現為(wei) 國內(nei) 手機市場出貨量有所下降。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5月,國內(nei) 手機市場出貨量2080.5萬(wan) 部,同比下降9.4%。1-5月,國內(nei) 市場手機總體(ti) 出貨量累計1.08億(yi) 部,同比下降27.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nei) 手機銷量創下了過去15個(ge) 月來的新低,為(wei) 1486.4萬(wan) 部。相比之下,2021年全年,國內(nei) 市場手機總體(ti) 出貨量累計3.51億(yi) 部,同比增長13.9%。
隨著5G的普及,行業(ye) 內(nei) 原本期望能由此帶來5G手機持續熱銷。然而,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ge) 月,5G手機出貨量8620.7萬(wan) 部,同比下降20.2%,雖然占到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9.7%,但銷量遠不及上年。
“95後”楊西西介紹,她去年10月剛換了5G手機,“主要看上了這款手機的高顏值,陶瓷機身和隱藏在屏幕下的相機大大提高了智能手機的顏值。既然要換,不如就換一個(ge) 最新的5G手機。”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手機使用不到1年的消費者大多使用5G手機,而使用超過2年的消費者大部分還在使用4G手機。“4G手機也很好用,不會(hui) 因為(wei) 5G出來就換手機。不過,下一次換手機的時候,我會(hui) 考慮選一款5G手機。”王詩誠說。
除了手機,平板電腦銷量也有所下滑。Canalys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出貨量為(wei) 470萬(wan) 台,同比下跌13%,出貨量連續下跌。
“我2020年買(mai) 了一台平板電腦,主要用來看視頻和做筆記。”在廣東(dong) 讀大學的張晨說,這台2400元左右的平板電腦已經用了快2年,除了掉電速度有所加快,目前還沒有出現卡頓現象。“這台平板雖然不是新款,但可以滿足我的日常使用需求,因此暫沒有換新的打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394億(yi) 元,同比降低7.7%。今年以來,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銷量明顯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消費電子產(chan) 品更新頻率放慢、銷量下滑是全球性的現象。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3.1億(yi) 部,同比下滑約11%。Canalys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出貨量下降4%,降至4170萬(wan) 部。
一些電子產(chan) 品吸引力不夠
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為(wei) 啥銷量放慢了?
“舊手機沒啥毛病”“廠家推出的新款沒有新亮點”……多位消費者談到,一方麵,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質量較為(wei) 穩定,近年來電池等部件的質量明顯提升,用上2年不成問題。另一方麵,廠商推出的新產(chan) 品吸引力不夠,雖然有一些錦上添花的新功能,但不足以吸引消費者換新。
國家工業(ye) 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工程師王麗(li) 穎分析,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下滑,有疫情因素的影響。在需求端,前兩(liang) 年,疫情下居家辦公、遠程學習(xi) 、在線娛樂(le) 等需求帶來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銷量迅速增長,而隨著這類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產(chan) 品的市場需求回歸平穩,銷量同比有所下降。在供給端,今年3月以來,受疫情影響,中國多地消費電子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與(yu) 運輸受阻,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出貨量下降,並影響出口。國際上,疫情使集散、運輸、倉(cang) 儲(chu) 等國際物流關(guan) 鍵環節之間無法及時高效連接,全球運輸成本大幅增加,波及中國生產(chan) 的消費電子產(chan) 品在國際市場的銷售,OPPO等中國手機廠商對部分國家出貨量減少。
“更重要的是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創新不足,在基本需求滿足後,對消費者沒有產(chan) 生新的吸引力。”王麗(li) 穎分析,近幾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形態變化趨於(yu) 停滯,大多僅(jin) 在功能上進行微小調整,缺少變革式創新,難以激發消費者的購物意願。
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5月,國內(nei) 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167款,同比下降7.7%,其中5G手機87款,同比下降3.3%。
從(cong) 事數據分析工作的陳誠對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十分關(guan) 注,“我發現,近年來平板電腦往往在屏幕大小、拍攝像素、內(nei) 存大小上與(yu) 老款有所差異。還有的主打教育、閱讀功能,以營造差異性,但核心功能沒變。對於(yu) 普通消費者來說,一台平板電腦隻要不卡頓、續航能力足夠,換新意願就沒有那麽(me) 強烈。”
此外,市場上主要品牌紛紛瞄準高端市場,產(chan) 品價(jia) 格逐漸走高。數據顯示,2021年智能手機平均售價(jia) 同比上漲10%。以國產(chan) 智能手機為(wei) 例,近年多個(ge) 新款機型價(jia) 格高於(yu) 4000元,折疊手機價(jia) 格更突破萬(wan) 元。價(jia) 格高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換新意願。
“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市場已經飽和,用戶手裏的舊產(chan) 品依然可以用,而新產(chan) 品創新有限且價(jia) 格偏高,難以吸引消費者購買(mai) 。”一直致力於(yu) 科技創新領域研究的專(zhuan) 家張孝榮分析,如果終端產(chan) 品的性價(jia) 比不足以打動消費者,銷量放緩是必然的。
消費者期待更多創新
每年“6·18”等電商促銷節,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銷量往往會(hui) 有一波明顯增長。今年“6·18”期間,不少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促銷力度大,以較大程度的優(you) 惠,如直接降價(jia) 、贈送禮券等方式吸引消費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小米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小米線上線下同時發力,“6·18”期間小米之家手機銷量同比增長28%。
但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破局的關(guan) 鍵在於(yu) 製造商能否通過創新提升使用體(ti) 驗、刺激消費。
王麗(li) 穎認為(wei) ,消費類電子企業(ye) 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對生產(chan) 、運營、管理、營銷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和應用,這是提高經營效率、賦能產(chan) 品銷量的快速通道。
行業(ye) 企業(ye) 已認識到當前消費類電子創新的重要性。小米有關(guan) 負責人說,未來5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yi) 元,同時堅定推進新零售變革,通過推進數字化、業(ye) 務創新,激發企業(ye) 韌性與(yu) 活力。OPPO方麵表示,未來將持續在折疊屏手機上投入大量研發資源。realme(真我)6月11日帶來了首款平板產(chan) 品,未來也將繼續發力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生態。
多位專(zhuan) 家建議,製造企業(ye) 應積極布局並拓展其他具備高增長潛力的產(chan) 品。例如,AR/VR的零部件應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駕駛所需各種設備等都可能是引領下一波消費電子產(chan) 業(ye) 熱潮的創新點。
盡管上半年銷量不盡如人意,但相關(guan) 企業(ye) 對下半年的市場仍有信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10月、11月和12月,國內(nei) 智能手機出貨量分別為(wei) 3360萬(wan) 部、3525.2萬(wan) 部和3340萬(wan) 部,同比分別增長28.4%、19.2%和25.6%,是全年銷量較高的月份。王麗(li) 穎分析,下半年,隨著疫情逐漸穩定、複工複產(chan) 有序推進、各地拉動消費政策顯效,整個(ge) 消費電子市場有望隨著國民經濟的恢複和消費能力的釋放而有所回暖,“不過,要獲得如前些年那樣的高增長,還是需要企業(ye) 研發出能帶給消費者全新體(ti) 驗的產(chan) 品。”(記者 徐佩玉 李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