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誌願填報如何做到精準定位

發布時間:2022-06-30 09:3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如何不“浪費”辛苦考出的分數,報考與(yu) 分數最匹配的學校和專(zhuan) 業(ye) ,成為(wei) 高考後學生和家長們(men) 最關(guan) 心的問題。日前,內(nei) 蒙古的網報誌願模式因顯示實時動態排名,不用再靠“猜”而備受關(guan) 注。

  據媒體(ti) 報道,這種“動態排名、精確定位”的網報誌願模式具體(ti) 來說就是,考生在填報誌願過程中,可以實時查看自己在所報院校和第一專(zhuan) 業(ye) 中的動態排名情況和平行分的考生人數。高考填報誌願的緊張程度是“可視化”的——考生能實時看到自己的排名情況,也能第一時間得知能否被錄取,甚至有人評價(jia) “刺激猶如競拍現場”。

  據悉,這種誌願填報方式將在2025年取消,改為(wei) 平行誌願填報。未來的大勢或是:在實行平行誌願基礎上,探索學生可以憑高考成績申請多所大學,同時被多所大學錄取後再確認選擇,從(cong) 而進一步擴大學生選擇權,提高學生的誌願滿足度。

  無疑,“動態排名,精準定位”提高了誌願填報的透明度,可以動態了解究竟有多少學生填報了這所學校,並動態調整自己的誌願。這種方式對實行按順序誌願方式填報、投檔,是有其優(you) 點的,可以更精準地定位,避免高分落榜。但是也有其弊端,包括考生在同一批次隻填報一所學校,要進行無數次動態調整等。

  正是針對順序誌願方式強調第一誌願定位,以及隨之而來的“誌願填報博弈”“高分落榜”“大小年”問題,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nei) 推行平行誌願填報方式。相比順序誌願,平行誌願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機會(hui) ,也降低了誌願填報的風險和焦慮。在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隨著平行誌願的推進,已取消了高考的本科錄取批次劃分,不再設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而是融合為(wei) 本科批。實行專(zhuan) 業(ye) 平行誌願的省份,考生在普通本科批有的最多可填112個(ge) 誌願;實行院校專(zhuan) 業(ye) 組平行誌願的省份,考生在普通本科批有的最多可填45個(ge) 院校專(zhuan) 業(ye) 組誌願。

  從(cong) 誌願填報及投檔角度看,平行誌願是優(you) 於(yu) 順序誌願方式的,因此,絕大部分省份都已經采用平行誌願方式。今年秋季,內(nei) 蒙古將從(cong) 新入學的高一學生起實行新高考改革,屆時在2025年的新高考中,將把原來的本科一批、二批合並為(wei) 一個(ge) 批次,並實行平行誌願投檔錄取。事實上,實行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後,考生填報誌願中,選擇學校和專(zhuan) 業(ye) 要按專(zhuan) 業(ye) 提出的不同選科進行,如此情境中實行順序誌願下的“動態排名、精準定位”將極為(wei) 困難。實行平行誌願,是擴大學生選擇權的必然選擇。

  毋庸諱言,平行誌願也有其弊端,如更強調分數、排名的作用,學校和分數的對應關(guan) 係更明顯。另外,填報平行誌願也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定位不準、誌願缺乏梯度、專(zhuan) 業(ye) 誌願不服從(cong) 調劑投檔而被退檔。解決(jue) 這些問題,就須進一步推進學生選擇大學、專(zhuan) 業(ye) 的改革,筆者認為(wei) 或可探索建立基於(yu) 高考成績的學生申請、學校與(yu) 學生雙向選擇機製。

  其具體(ti) 操作是,在高考成績公布後,由大學自主提出申請成績要求,達到申請成績要求的考生,可同時申請多所大學,大學獨立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高中學業(ye) 成績、高中綜合表現與(yu) 特長進行綜合評價(jia) 錄取,一名考生可同時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shu) ,再根據錄取學校、專(zhuan) 業(ye) 進行確認、選擇。實行這樣的考試、申請、錄取製度,既用統一高考確保基本公平,還能做到學校錄取生源的穩定性——不是被動等待學生填誌願,每年錄取分數會(hui) 起伏變化。同時,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也在實際上推動建立起多元評價(jia) 體(ti) 係;學生的選擇權也大為(wei) 增加,在拿到錄取通知書(shu) 後再確認選擇,既提高了對學校、專(zhuan) 業(ye) 的滿意度,也促使大學提高教育質量,以吸引學生選擇。

  目前,已有一些省份在進行這樣的改革探索。在上海的春季高考中,就實行基於(yu) 統一考試成績的學生誌願填報、學校自主測試、綜合評價(jia) 錄取。在統一春考成績公布後,上線學生可選擇兩(liang) 所高校(或一所高校的兩(liang) 個(ge) 專(zhuan) 業(ye) ),大學再對入圍學生進行測試,一名考生可被兩(liang) 所大學(專(zhuan) 業(ye) )預錄取,再進行確認。這種方式值得關(guan) 注。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