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講述南京與長江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2-07-05 11:0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從(cong) 南京長江大橋附近的幕府山濱江帶遠眺,寬闊的江麵上,南來北往的貨船川流不息。長江,從(cong) 雪域高原奔騰而下,孕育出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江文化在南京留下了豐(feng) 富的遺存。

  近日,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從(cong) 秦淮河到揚子江——古代南京段長江文物特展”通過300件(套)文物講述了南京與(yu) 長江的故事。展覽分為(wei) “大江來從(cong) 萬(wan) 山中山勢盡與(yu) 江流東(dong) ”“鍾山如龍獨西上 欲破巨浪承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 形勝爭(zheng) 誇天下壯”“從(cong) 今四海永為(wei) 家不用長江限南北”4個(ge) 單元,描繪了南京依托於(yu) 長江,由江南聚落發展為(wei) 大一統王朝首都的曆程。

  遠古遺跡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qin) 河,自東(dong) 向西匯入長江。秦淮河的源頭一個(ge) 在句容寶華山,一個(ge) 在溧水東(dong) 廬山。1993年,在距寶華山源頭5公裏的湯山葫蘆洞中,發現了直立人頭骨化石。南京與(yu) 長江的故事,就從(cong) 這頭骨化石開始講起。

  展廳裏一個(ge) 特製玻璃罩內(nei) ,陳列著南京直立人1號頭骨化石和2號頭骨化石。其中1號為(wei) 女性頭骨,2號為(wei) 男性。雖然同在葫蘆洞被發現,但兩(liang) 人生活年代相距甚遠,最起碼相差30萬(wan) 年左右。

  生活在60萬(wan) 年前的女直立人,身高1.3米左右,從(cong) 頭骨和牙齒來看,她的年齡大概在21-30歲之間,從(cong) 頭骨上的病灶推測,她去世前遭遇過病痛。那時候,南京直立人過著群居生活,成年男性直立人身高普遍在1.4-1.5米之間,女性較矮,1.3米左右。

  秦淮河的另一個(ge) 源頭是溧水東(dong) 廬山。神仙洞遺址離東(dong) 廬山源頭約10公裏,距今約1.1萬(wan) 年,洞內(nei) 堆積分為(wei) 上、下兩(liang) 層,上層為(wei) 紅褐色砂質土,發掘出棕熊、豪豬、中國鬣狗等動物化石和人類顳骨化石1塊、細泥紅陶片1件。這件陶片放置在一個(ge) 小玻璃瓶中,隻有花生米大小。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嶽湧告訴記者,神仙洞陶片燒成溫度不超過900℃,是迄今為(wei) 止長江流域發現的最早有完整地層層位記錄的陶片,標誌著長江流域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它也是秦淮河畔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

  城市雛形

  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因臨(lin) 江控淮的地理優(you) 勢,一直是吳、越、楚爭(zheng) 奪之地。公元前472年,越滅吳。越王將軍(jun) 事據點向北推進到秦淮河南岸,命範蠡於(yu) 今天的南京中華門外長幹裏駐城,這是南京市區內(nei) 最早建造的一座城池。南京城2500多年的曆史,便是從(cong) 越城算起。展覽中的一組陶器來自越城遺址,有陶尊、陶罐、陶壺、陶釜等多種器型,再現了江南聚落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

  南京為(wei) 什麽(me) 被稱為(wei) 金陵?從(cong) 戰國時期楚國的貨幣“郢爰”上可以找到答案。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在今南京清涼山設立金陵邑。傳(chuan) 說楚王在此埋金,以鎮金陵王氣。當時,清涼山西麓為(wei) 長江東(dong) 岸,位置十分險要,金陵邑是南京城區行政建製之始。

  郢爰是楚國的一種稱量貨幣,也是中國最早的原始黃金鑄幣。郢是楚國的都城名,爰為(wei) 貨幣重量單位,郢爰是將金版或金餅切割成零星小塊,然後通過特定的等臂天平稱量使用。

  不管是越城還是金陵邑,規模都很小,專(zhuan) 家推測隻是控製秦淮河入江口的一種據點。秦漢時期,南京離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較遠,雖然隨著經濟發展建縣漸多,但分布範圍主要為(wei) 方山以南的秦淮河流域,南京主城區尚人煙稀少。究其原因是這一帶位於(yu) 秦淮河入江口,潮汐危害相對嚴(yan) 重,即使到了東(dong) 晉南朝時期,位於(yu) 秦淮河的石頭城還經常遭遇水災。

  六朝煙雲(yun)

  六朝300餘(yu) 年,孫吳、東(dong) 晉、宋、齊、梁、陳相繼以建業(ye) (建康)為(wei) 都城,中原文化與(yu) 長江文化逐步融合。

  建安十七年(212年),孫權利用楚國金陵邑舊址興(xing) 建石頭城,開啟了六朝時代,推動了長江流域以及整個(ge) 南方地區的發展。

  229年,孫權開始修建建業(ye) 城,秦淮河以北是宮殿、官署和苑囿區,秦淮河兩(liang) 岸及以南是居民區和市場。這種規劃突破了《周禮》規定的前朝後市的基本格局,對東(dong) 晉南朝建康城的規劃、營造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

  孫吳建業(ye) 城的選址起初是出於(yu) 軍(jun) 事目的,定都之後,經濟方麵的困難便迎麵而來。為(wei) 解決(jue) 軍(jun) 糧問題,孫吳先是開始屯田,後又開挖了溝通建業(ye) 與(yu) 太湖流域、杭州灣地區的人工運河破岡(gang) 瀆。245年,孫權命校尉陳勳帶領3萬(wan) 屯田兵開鑿句容中道,打通了建業(ye) 通往吳郡、會(hui) 稽郡的運道。展覽中有一件褐釉雞首壺出土於(yu) 破岡(gang) 瀆,據此推斷,破岡(gang) 瀆的開鑿,使原本相對落後的茅山北麓句容至延陵一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甘露元年(265年),孫權之孫孫皓將都城遷至武昌,此舉(ju) 損害了江東(dong) 豪門大族的利益,遭到他們(men) 的極力抵製。時任荊州牧陸凱上書(shu) 朝廷,引用童謠:“寧飲建業(ye) 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ye) 死,不止武昌居。”在江東(dong) 大族的強烈反對下,孫皓遷都武昌僅(jin) 維持了一年零三個(ge) 月,便於(yu) 次年十二月還都建業(ye) 。展覽中有一件青瓷雙係罐,底部刻著“當值還都”四字,見證了孫吳都城沿長江遷移的曆史。

  西晉末年中原動亂(luan) ,晉王室和世家大族紛紛南渡來到南京,中華文明的中心轉向南方。東(dong) 晉時期,建康城內(nei) 人口激增,工商業(ye) 區和住宅區規模都比孫吳時期有所擴大,秦淮河兩(liang) 岸的大長幹、小長幹因地形平坦、風景優(you) 美、交通便利,成為(wei) 世家大族安宅首選。在世家大族的引領下,長幹裏地區商肆林立,熱鬧繁華。王興(xing) 之夫婦墓出土的銅蓋碗、顏鎮之墓出土的銅鐎鬥、溫嶠墓出土的青瓷盤口壺……這些世家大族墓中的文物反映了當時的生活麵貌。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展覽中王康之和謝球的墓誌,便是出自這兩(liang) 大家族。王康之為(wei) 王羲之的叔叔王彬之孫,其墓誌正麵豎刻44字:“永和十二年十月十七日,晉故男子琅琊臨(lin) 沂王康之,字承叔,年廿二卒,其年十一月十日藏於(yu) 白石,故刻磚為(wei) 識。”謝球墓誌記載他官職為(wei) 輔國參軍(jun) ,祖籍豫州陳郡陽夏縣。謝球妻是王羲之的孫女,合葬於(yu) 謝球墓,墓誌中有“球妻琅邪王德光,祖羲之,右軍(jun) 將軍(jun) 、會(hui) 稽內(nei) 史”的記載。

  奔流入海

  隋唐至宋元,經曆短暫的低潮後,南京長江文化又有了新的發展。隋唐時期,南京繁華與(yu) 衰落的對比孕育出許多“金陵懷古”作品,如劉禹錫的《烏(wu) 衣巷》、杜牧的《泊秦淮》、李白的《金陵三首》。南唐定都南京,擴建城邑重建金陵,南京城形成濱江格局。

  展廳中有一組秦淮河西水關(guan) 出土的長沙窯瓷器,器型多樣,主要為(wei) 碗、盤、罐等生活用器,大部分為(wei) 青黃色釉,裝飾題材豐(feng) 富,其中以褐綠彩繪花鳥圖案最為(wei) 精彩。這批瓷器的出土說明秦淮河是唐代南京重要的航道,貿易運輸頻繁。

  宋元時期,南京為(wei) 江南重鎮,特別是宋代政治中心南移後,南京作為(wei) 臨(lin) 安(今杭州)的陪都,城市經濟得以複蘇,為(wei) 後來明王朝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礎。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南京第一次成為(wei) 統一王朝的都城。明代沐家算是頂級豪門。沐英作為(wei) 朱元璋的養(yang) 子,受命平定雲(yun) 南後便世代鎮守雲(yun) 南,家族世襲黔國公爵位,曆經十二代、十四任,貫穿明王朝始終。

  沐氏家族墓地位於(yu) 南京將軍(jun) 山,墓中出土的嵌寶石金鐲、葫蘆形金盒等極盡奢華。嵌寶石鑲玉金帶板和嵌寶石金盒的主人都是沐啟元,他是最後一位歸葬金陵的黔國公。金帶板共20塊,以累絲(si) 工藝製成,中間鑲玉,周圍鑲嵌一圈紅、藍寶石和珍珠,珍珠已風化,僅(jin) 餘(yu) 空托。金盒為(wei) 多麵體(ti) ,每個(ge) 麵鑲嵌著紅、藍寶石,有個(ge) 卡口推測可以打開,內(nei) 部可能裝有香料或丹丸等。

  明代奉行“以德睦鄰”外交政策,明成祖、明宣宗先後派遣鄭和下西洋,航跡遍及南亞(ya) 、西亞(ya) 、東(dong) 非。據記載,鄭和船隊中的大型海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有九桅十二帆,可乘坐一千人。鄭和下西洋的船隻多為(wei) 南京寶船廠製造,這是明代最重要的官辦造船機構。展覽中的木棰、木槳等船用構件,令人管窺南京船廠的製造技藝。鄭和船隊自南京龍江關(guan) 七下西洋,留下了彪炳史冊(ce) 的壯舉(ju) ,長江文化與(yu) 海洋文化交融,形成了絢美奪目的畫卷。

  南京,伴隨著中華文明的曆史進程,從(cong) 秦淮河源頭的江南聚落發展為(wei) 中國統一王朝的首都,並沿著長江走向海洋,匯入滾滾浪潮中。尹曉宇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