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精準發力 全產業鏈支持 搞農業有錢掙、得實惠
政策精準發力 全產(chan) 業(ye) 鏈支持
搞農(nong) 業(ye) 有錢掙、得實惠(銳財經)
本報記者 王 浩 強鬱文 胡婧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7月06日 第 03 版)
當前,在統籌疫情防控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下,農(nong) 業(ye) 市場主體(ti) 有哪些困難和期盼,政策如何精準發力?記者在多地進行了采訪。
保障農(nong) 活不斷線
車行麥田,5台聯合收割機轟鳴前行,撥禾輪轉動,麥芒飛揚,金黃麥粒傾(qing) 瀉而下。“1200多畝(mu) 地三四天就收完了。小麥進庫,我的心也放肚子裏了。”湖北省老河口市馬灣村“話豐(feng) 年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王建敏感慨,小麥顆粒進倉(cang) ,多虧(kui) 了老朋友——來自河南省駐馬店市的農(nong) 機手郭衛東(dong) ,今年夏收,他也像往年一樣如期抵達,不誤農(nong) 時。
在老河口市,每年有上千名農(nong) 機手跨區收割作業(ye) ,搶收節骨眼上,他們(men) 是一路暢行嗎?“在福銀高速老河口農(nong) 機跨區作業(ye) 接待服務站,查健康碼、登記信息和行程、測核酸,很快放行。”郭衛東(dong) 說,工作人員還送了小禮包,裏麵有口罩、香皂、毛巾、消毒液,很貼心。
“我們(men) 設立綠色通道,優(you) 先查驗農(nong) 機手和農(nong) 機具轉運司機,對持有農(nong) 機跨區作業(ye) 證的車輛實行免費通行,對持有健康碼綠碼的跨區農(nong) 機手實行‘即采即走即追’管理。”老河口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趙武介紹。目前湖北小麥夏收已結束,共投入小麥聯合收割機10.2萬(wan) 台,來自河南、安徽、江蘇等地的跨區收割機超過1萬(wan) 台,開放綠色通道400多個(ge) ,全省發放農(nong) 機跨區作業(ye) 證5600多張。
政策發力,為(wei) 種糧市場主體(ti) 解難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會(hui) 同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立工作專(zhuan) 班,打通影響麥收的堵點卡點,保障夏收人員和機具暢通無阻。今年“三夏”麥收期間,保障聯合收割機及相關(guan) 運輸車輛免費優(you) 先通行45萬(wan) 車次,累計免收通行費1.09億(yi) 元。
保護種糧積極性
“今年小麥畝(mu) 產(chan) 1000斤左右,收成不錯。收購價(jia) 每斤1.5元,比去年多三四角錢,好糧賣上了好價(jia) 錢。”河北省邱縣香城固鎮中張莊村種糧大戶張玉甫說,“去年小麥晚播,開春麥苗長勢弱,又遇上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那時心裏真沒底。”
一攬子政策及時出台,整田翻地、田間管護、澆灌除草全程幫扶。“農(nong) 技員下田,指導促弱轉壯。縣裏組織無人機統一噴藥,防治病蟲害。水渠通到田裏,返青水澆得及時。”張玉甫說。
“今年化肥、柴油、農(nong) 藥價(jia) 格上漲,算下來比往年多三成。多虧(kui) 了‘紅包’,讓我敢投入。”張玉甫算起了賬,“縣裏落實國家補貼政策,兩(liang) 次向種植戶下發一次性種糧補貼,每畝(mu) 收到30.61元。我還享受了耕地地力補貼,每畝(mu) 95.41元。買(mai) 農(nong) 機也有優(you) 惠,去年買(mai) 收割機有30%左右的定額補貼。”
中央財政在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補貼200億(yi) 元的基礎上,近日再次下達100億(yi) 元一次性農(nong) 資補貼,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投入達212億(yi) 元,比上年增加22億(yi) 元。今年國家繼續在部分主產(chan) 區實行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政策,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jia) 格水平全麵提高。
截至目前,我國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到今年底,將確保全國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高標準農(nong) 田,保障糧食產(chan) 能在1萬(wan) 億(yi) 斤以上。
延長特色產(chan) 業(ye) 鏈
豐(feng) 收更要增收,在產(chan) 業(ye) 鏈下遊,糧食收購加工企業(ye) 開足馬力。
在山東(dong) 省夏津縣發達麵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滿載優(you) 質麥的卡車魚貫而入。“正是收購新糧的時候,我們(men) 一天收購量就達上萬(wan) 斤,收購價(jia) 在1.6元上下。”公司保障總監董金魯說,好政策讓錢等糧,公司能敞開“肚皮”收糧,企業(ye) 享受各項優(you) 惠政策,流動資金增加,為(wei) 收購小麥贏得主動。
幫扶給力,更要增強內(nei) 力。在生產(chan) 車間,11條製粉生產(chan) 線裝上智慧“大腦”。“麵粉加工出粉率從(cong) 75%提高到79%,一年多產(chan) 出18.4萬(wan) 噸麵粉。”董金魯介紹,目前企業(ye) 小麥年加工能力達230萬(wan) 噸左右。
“從(cong) 田間到車間,梳理產(chan) 業(ye) 鏈條薄弱環節,聚焦生產(chan) 經營成本上漲、穩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物流貨運等,精準製定舉(ju) 措,全方位穩住農(nong) 業(ye) 市場主體(ti) 。”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
各地鼓勵龍頭企業(ye) 標準化生產(chan) 、品牌化建設。河南省提出培育以國家、省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為(wei) 重點的100家“鏈主”企業(ye) 。山西省提出今年以45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和649家省級龍頭企業(ye) 為(wei) 主力軍(jun) ,力爭(zheng) 全年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yi) 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今年新安排建設50個(ge)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4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200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