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多地降雨偏多 大氣環流異常是主因
今年的雨水似乎格外多。
7月5日,在中國氣象局例行發布會(hui) 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yu) 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亞(ya) 偉(wei) 通報,6月全國平均降水量112.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9.1%;吉林、遼寧、山東(dong) 降水量為(wei) 曆史同期最多。尤其是5月下旬到6月上旬,我國華南地區出現了比較嚴(yan) 重的暴雨洪澇災害,民眾(zhong) 頗為(wei) 關(guan) 注。背後原因是什麽(me) ,是否與(yu) 氣候變暖有關(guan) ?
“我國華南多地嚴(yan) 重洪災,主要受到大氣環流異常的直接影響。”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回應。
肖潺解釋,5月以來,歐亞(ya) 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經向度大,導致我國東(dong) 部地區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尤其6月上半月,東(dong) 北冷渦更加活躍,並且向南發展趨勢加強,這一方麵引導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江南南部至華南地區,另一方麵也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使得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輸送主要影響華南地區。
同時,伴隨夏季風的爆發和建立,季風環流引導的西南水汽輸送也持續偏強。
此外,據中央氣象台預計,7月5日至7日,“暹芭”殘餘(yu) 環流將繼續北上,受其和西風帶係統共同影響,一條龐大的降雨帶將貫穿我國南北,從(cong) 華南到東(dong) 北地區將先後出現大到暴雨天氣。
“綜合判斷,今年華北雨季時間偏早,雨量偏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受拉尼娜事件影響。”肖潺說。
英國《自然》雜誌日前刊文,氣象學家已連續第三年預測拉尼娜現象,即可能發生罕見的“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
肖潺介紹,拉尼娜現象是海洋熱力狀況的表現,即太平洋中東(dong) 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該現象影響著全球氣候。目前,拉尼娜現象仍在持續,春季以來衰減緩慢。預計7—8月,赤道中東(dong) 太平洋冷水將短暫衰減,但仍維持拉尼娜或中性偏冷狀態。預計秋冬季冷水再次發展加強的可能性較大。
曆史上,也曾出現過類似連續三年拉尼娜現象,包括1998—2001年、1983—1986年、1973—1976年。其將對我國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肖潺指出,在多數拉尼娜事件發生後的次年夏季,東(dong) 亞(ya) 夏季風易偏強,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易偏北,我國北方地區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較大。
但是,肖潺也表示,北方多雨區的範圍、中心、強度等差異也很大,主要原因是會(hui) 受到拉尼娜事件本身的強度、其冷海溫中心的位置及其在春夏季不同發展演變趨勢,還有其他海域(如印度洋、大西洋等)海溫、高原積雪和北極海冰、大氣季節內(nei) 振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肖潺強調,在連續三個(ge) 冬季都發生拉尼娜事件的個(ge) 例中,夏季我國主要多雨區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再次證明了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夏季氣候影響的複雜性。由於(yu) 樣本量較少,關(guan) 於(yu) 連續發生拉尼娜事件對我國氣候影響的研究還比較少,還需繼續深入。(記者 付麗(li) 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