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家上市公司共接受機構調研超萬次 機構調研數量創曆史新高
今年以來,包括券商、基金公司、險企等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機構對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熱情持續高漲。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記者發稿,年內(nei) 有超過3000家A股公司共受到機構超過萬(wan) 次調研,被調研的上市公司數量和總調研次數均創下曆史新高。
而調研傾(qing) 向也從(cong) 側(ce) 麵透露出機構下半年布局的重點方向。綜合多家機構對下半年市場展望,機構普遍看好新能源、半導體(ti) 、軍(jun) 工領域中景氣持續的產(chan) 業(ye) 方向。另外,短期聚焦條件反轉的大消費板塊。在市場風格上,下半年有望向著科技成長逐漸回歸。
機構調研數量創曆史新高
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調整,走出了先低後高的V型行情,而包括券商、基金、險企等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機構對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熱情也是持續高漲,高頻奔波於(yu) 各大上市公司尋找投資機會(hui) 。
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的6天裏,已有58家A股上市公司受到機構64次調研,橫店東(dong) 磁和通富微電均在一天內(nei) 受到超過百家機構調研,還有利亞(ya) 德、新華都、大族激光等6家公司6天內(nei) 兩(liang) 次被機構光顧調研。
今年以來的機構調研數據更是創下曆史新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包括券商、基金、險企等在內(nei) 的機構共調研了3221家A股上市公司,被調研總次數達10915次,被調研的上市公司數量與(yu) 被調研總次數同比去年分別增加39.20%和52.55%,創出曆史新高。
從(cong) 行業(ye) 方麵來看,計算機、機械設備、生物醫藥和化工行業(ye) 最受機構關(guan) 注。此外,包括食品加工、服飾、白酒在內(nei) 的消費板塊以及區域銀行板塊也備受機構關(guan) 注。從(cong) 具體(ti) 產(chan) 業(ye) 鏈來看,新能源及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上的眾(zhong) 多上市公司尤其受到機構青睞。
從(cong) 具體(ti) 公司來看,包括匯川技術、歐科億(yi) 以及瀾起科技等200多家公司年內(nei) 被機構調研10次以上,494家公司受到超過100家機構調研。其中,匯川技術、中科創達、埃斯頓、容百科技、高測股份、邁瑞醫療等6家公司年內(nei) 均受到超過1000家機構調研,君實生物、華陽集團、奧華內(nei) 鏡等40多家公司的機構調研家數超過500家。
機構調研家數超過1000家的A股公司中,新能源概念相關(guan) 公司占了一大半,包括鋰電池龍頭容百科技、智能駕駛龍頭中科創達、工控龍頭匯川技術、光伏切割設備龍頭高測股份等。此外,還有鋰業(ye) 龍頭長遠鋰科、贛鋒鋰業(ye) 以及無人駕駛龍頭華陽集團等多家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龍頭公司的機構調研家數均超過500家。
半導體(ti) 領域則一向是機構調研的熱點,產(chan) 業(ye) 鏈上50多家半導體(ti) 設備、半導體(ti) 產(chan) 品公司年內(nei) 受到超過百家機構調研。其中,內(nei) 存接口芯片龍頭瀾起科技年內(nei) 受到機構多達42次調研,晶豐(feng) 明源、芯原股份也被機構調研了20次。
此外,包括食品加工、服飾、白酒在內(nei) 的消費板塊也是今年以來機構調研的主要聚焦方向。洽洽食品年內(nei) 被655家機構調研了10次;服飾輔料產(chan) 品龍頭偉(wei) 星股份今年以來被機構調研達41次,機構家數達582家;珠寶首飾企業(ye) 周大生和潮宏基年內(nei) 則均被機構調研超過20次,機構調研家數也超過400家,此外,還有甘源食品、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涪陵榨菜等行業(ye) 龍頭也頻頻被機構光顧,調研家數年內(nei) 均超過200家。
成長主線成為(wei) 關(guan) 注焦點
近期調研的傾(qing) 向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透露出機構下半年布局的方向。綜合多家機構對下半年市場展望來看,新能源、半導體(ti) 、軍(jun) 工領域中景氣持續的方向包括光伏組件/矽料矽片、汽車、軍(jun) 工新材料/結構件、風電整機/上遊材料、半導體(ti) 材料/設備、5G光纖光纜等。另外,短期聚焦困境反轉的酒類、免稅、航空、景區及酒店等大消費板塊。而在市場風格上,下半年有望逐漸回歸科技成長。
平安證券認為(wei) ,在經濟結構性複蘇、政策仍然寬鬆、流動性整體(ti) 充裕的背景下,成長板塊中期仍有望震蕩向上。兩(liang) 條主線值得關(guan) 注:一是成長高景氣主線,包括新能源(光伏/風電等)、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整車、電池、汽車電子、智能駕駛係統、零部件等)等產(chan) 業(ye) 鏈。二是困境反轉主線。
以機構調研集中的新能源領域為(wei) 例,近段時間,新能源領域政策陸續出台,同時,6月份以來,市場數據顯示出新能源車較好的複蘇態勢。中信證券新能源產(chan) 業(ye) 首席分析師袁健聰表示,2021年國內(nei)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15%,當前全球供應鏈加速融合,行業(ye) 將進入新一輪創新迭代周期,以電池材料、電池結構、創新模式為(wei) 代表的新業(ye) 態與(yu) 新模式將進一步驅動行業(ye) 加速發展。隨著行業(ye) 發展逐漸深化,創新將成為(wei) 未來發展主線。同時,我國供應鏈具有產(chan) 能、技術、成本、客戶等優(you) 勢,預計將充分享受行業(ye) 增長紅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