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國之重器“牽手”,築牢國家水網主骨架

發布時間:2022-07-08 10:5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備受矚目的引江補漢工程拉開建設帷幕。

  作為(wei) 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首個(ge) 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是全麵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誌性工程。這一工程將連通南水北調與(yu) 三峽工程兩(liang) 大“國之重器”。據測算,工程建成後,南水北調中線多年平均北調水量將由95億(yi) 立方米增加至115.1億(yi) 立方米。

   “大水缸”連通“大水盆”,實現南北兩(liang) 利

  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標誌著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一期工程實現全麵通水。7年多來,南水北調東(dong) 、中線工程累計調水540多億(yi) 立方米,沿線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個(ge) 縣市區用上南水,受益人口超1.4億(yi) 人。

  當北方大地被甘甜的南水潤澤時,人們(men) 可曾想過這樣一個(ge) 問題:水源地是否有充足的水,能讓南水如此源源不斷、“不舍晝夜”地北上?專(zhuan) 家指出,一旦遭遇漢江特枯年份,丹江口水庫來水量少,在不影響漢江中下遊基本用水的前提下,難以充分滿足向北方調水的需求。

  開源,擺上了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從(cong) 哪裏開源?人們(men) 將目光投向了位於(yu) 長江幹流的三峽水庫。

  如果將多年平均入庫水量達374億(yi) 立方米、總庫容339億(yi) 立方米、調節庫容190.5億(yi) 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比作漢江流域的“大水盆”,那麽(me) ,多年平均入庫水量超4000億(yi) 立方米、總庫容450億(yi) 立方米、調節庫容221.5億(yi) 立方米的三峽水庫則是長江流域的“大水缸”,而且是個(ge) 水量充沛且穩定的“大水缸”。

  “大水缸”與(yu) “大水盆”連通,將產(chan) 生怎樣的效果?“通過實施引江補漢工程,連通南水北調與(yu) 三峽工程兩(liang) 大國之重器,對保障國家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發揮重要作用。”水利部南水北調司司長李勇指出,實施引江補漢工程,將進一步打通長江向北方輸水新通道,為(wei) 漢江流域和京津冀豫地區提供更好的水源保障,實現南北兩(liang) 利。

  在開工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董事長鈕新強表示,引江補漢工程將南水北調工程與(yu) 三峽工程兩(liang) 大“國之重器”緊密相連,將提高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保證率,緩解漢江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問題,改善漢江流域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減弱和漢江中下遊水生態環境問題。

   現場實勘周密論證,前期可行性研究力求最優(you) 解

  開工一項工程,並非易事。地質條件怎麽(me) 樣?哪些難題要突破?工程路線怎麽(me) 選?都要在前期科學周密論證。具體(ti) 到引江補漢工程,線路長、埋深大,沿線山高穀深,斷層褶皺發育,軟質岩及可溶岩廣泛分布,地形地質條件十分複雜,岩爆、岩溶、軟岩大變形等工程地質問題突出,都是工程開展前期可行性研究過程中麵臨(lin) 的現實挑戰。

  地質勘察、規模論證、線路比選……鈕新強帶領團隊忙碌起來,綜合考慮地形地質、取水條件、社會(hui) 環境等因素,力求找到最優(you) 解決(jue) 方案。

  在野外現場,勘察工作緊鑼密鼓,盡快將獲取的基礎成果送達後方,以便迅速開展分析研判。在後方,規劃、水工、施工等多領域專(zhuan) 業(ye) 人員加班加點進行工程規模論證、工程布局研究,將需要重點勘察內(nei) 容及時告知現場作業(ye) 人員。

  山間田野裏、茂密叢(cong) 林間,上千位工程師采用航測、常規鑽探、複合定向鑽探、大地電磁等手段,對工程區8000多平方千米進行全麵“體(ti) 檢”,為(wei) 最大限度避開極易導致隧洞災害的強岩溶區和規模巨大斷裂帶,尋找最佳線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通過技術、經濟綜合比選,方案定了!引江補漢工程從(cong) 長江三峽水庫庫區左岸龍潭溪取水,經湖北省宜昌市、襄陽市和十堰市,輸水至丹江口水庫大壩下遊漢江右岸安樂(le) 河口,采用有壓單洞自流輸水,是我國在建綜合難度最大的長距離引調水隧洞工程。

  與(yu) 此同時,水利部規劃計劃司等部門也細化工程用地預審、項目環評、可研批複、開工時間等項目推進全鏈條的關(guan) 鍵節點,明確責任分工、工作措施和時間表、路線圖,實現台賬管理,精準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引江補漢工程是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的重要項目。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我們(men) 要加強協同,緊盯開工目標不放鬆,推進工程順利立項建設。”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wei) 說。

  織密國家水網,助力穩增長促就業(ye) 惠民生

  規劃東(dong) 、中、西線與(yu) 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連接,共同編織“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dong) 西互濟”大水網的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yu) 規劃目標相比,目前南水北調僅(jin) 東(dong) 、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運行,需要繼續聯網補網,進一步提升調配南水水資源的能力。

  “引江補漢工程的開工,標誌著南水北調後續工程建設拉開序幕,國家水網的主骨架、主動脈將更加堅實、強勁。”張祥偉(wei) 表示,下一步將深化東(dong) 線後續工程可研論證,推進西線工程規劃,積極配合總體(ti) 規劃修編工作。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優(you) 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zhong) 飲水安全、複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作用。

  在織密國家水網的同時,作為(wei) 一項重大水利工程,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建設是今年以來我國水利建設全麵提速的一個(ge) 縮影。據了解,引江補漢工程全長194.8千米,施工總工期9年,靜態總投資582.35億(yi) 元。重大水利工程具有吸納投資大、產(chan) 業(ye) 鏈條長、創造就業(ye) 多的優(you) 勢,研究表明,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1000億(yi) 元,可帶動GDP增長0.15個(ge) 百分點,新增就業(ye) 崗位49萬(wan) 個(ge) 。以引江補漢工程為(wei) 代表的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近期陸續開工,對提振信心、穩定社會(hui) 預期和穩增長促就業(ye) 惠民生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速,一張“係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畫卷正徐徐展開。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