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湖畔溢書香 線上線下閱讀忙——第12屆江蘇書展綜述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姬尊雨
7月6日,第12屆江蘇書(shu) 展在蘇州落下帷幕。本屆書(shu) 展總銷售額15536萬(wan) 元,同比增幅67.7%。
連日來,蘇州金雞湖畔書(shu) 香濃鬱,讀者們(men) 共赴一場心靈之約。
網絡購物發達的今天,江蘇為(wei) 何還要堅持舉(ju) 辦書(shu) 展?專(zhuan) 題講座、名家簽售、讀者見麵會(hui) 等身臨(lin) 其境的“麵對麵”交流互動,以及在全國率先推出“雲(yun) 辦展”形式,讓江蘇書(shu) 展跨越時空,賦予了讀書(shu) 無與(yu) 倫(lun) 比的樂(le) 趣和無處不在的便捷,全民閱讀的“種子”紮根於(yu) 更廣泛更深入的土壤。
豐(feng) 富讀者與(yu) 書(shu) 籍的“見麵方式”
與(yu) 往年相比,傳(chuan) 統的閱讀推廣活動,水準更高了,元素更加多元了。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本科生吳天偶然在曆史小說《範仲淹》新書(shu) 分享會(hui) 上,領略了“唐調”的魅力:“聽蘇州吟誦(唐調)傳(chuan) 承人魏嘉瓚先生唱了一曲《嶽陽樓記》,坐覺蒼茫萬(wan) 古意,真的太震撼了。”
今年,書(shu) 展創新推出了一係列與(yu) “書(shu) ”相關(guan) 的展區,打造“沉浸式”體(ti) 驗。“《嘉卉》植物科學畫藝術展”的靈感來自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的《嘉卉》。該展覽策展人說,《嘉卉》展是一次全新藝術實驗性展陳,“這次布展,讓讀者們(men) 在看書(shu) 選書(shu) 之餘(yu) ,有一處眼睛和心靈的憩息空間。並且,我們(men) 通過將書(shu) 中600多幅植物科學畫‘實體(ti) 化’的方式,傳(chuan) 遞對自然的關(guan) 注,對閱讀方式的全新認識。”
作為(wei) “草木文化 植物中國”閱讀分享會(hui) 嘉賓,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知名荷文化研究專(zhuan) 家俞香順認為(wei) ,書(shu) 展也為(wei) 學術著作提供了一個(ge) 和讀者麵對麵的機會(hui) 。“以往的學術研究很難有現場的推介機會(hui) ,學術出版物銷量較小。學生對我開玩笑說,我是親(qin) 自去‘種草’了。”俞香順說,一個(ge) 很直接的成果就是他在現場簽售了幾十本書(shu) 。“不要小看幾十本,對於(yu) 學術著作來說,是一個(ge) 不小的量。學術研究要走出封閉的圈子,書(shu) 展是有效途徑。”
看到書(shu) 展現場讀者如織,俞香順感慨“讀書(shu) 的種子”仍廣泛存在:“‘讀書(shu) 的種子’指的是讀書(shu) 的意識、追求、內(nei) 驅,或者說是一種‘可能性’,這存在於(yu) 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內(nei) 心,無論老小、無論早晚,隻是等待合適的土壤、時機,萌發成長。”
架起交流互動的“橋梁”
7月2日上午,中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江蘇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孫曉雲(yun) 攜《中華匠心》等三本新作如約而至。發布會(hui) 結束後,簽售區排起了長龍。
“從(cong) 2012年開始,我就接觸到了孫老師的作品,最喜歡的是已經再版20多次的《書(shu) 法有法》。”一大早,書(shu) 法愛好者葉亞(ya) 倫(lun) 從(cong) 南京專(zhuan) 程前來參加孫曉雲(yun) 新書(shu) 簽售會(hui) 。
孫曉雲(yun) 使用水性軟筆進行簽售,題完字,需要在題字頁蓋一層紙巾防止筆墨滲印。這樣一個(ge) 動作,她重複了上百次,墨盒用空了兩(liang) 個(ge) 。在孫曉雲(yun) 看來,參加簽售雖累,卻十分值得。“每年的書(shu) 展對我們(men) 作者來說就像一次‘大考’,檢驗你的書(shu) 受不受大家歡迎。實際上是在幫助作者不斷修正自我、調整方向。”孫曉雲(yun) 告訴記者。
參加書(shu) 展,對兒(er) 童文學作家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與(yu) 小讀者麵對麵的機會(hui) 。7月3日中午,青少年閱讀館中,兒(er) 童文學作家趙菱攜作品《乘風破浪的男孩》進行了閱讀分享會(hui) ,書(shu) 中主人公是一個(ge) 學習(xi) 水上帆船運動的男孩。正在學習(xi) 帆船運動的少年王宗達得到了一個(ge) 向作者提問的機會(hui) 。“今天能夠和作者本人交流,是個(ge) 意外收獲。既培養(yang) 了孩子對讀書(shu) 的興(xing) 趣,又能對孩子之後學習(xi) 帆船起到激勵作用。”他的母親(qin) 陳芸告訴記者。
對趙菱來說,和小讀者交流成了寶貴的創作財富。“通過書(shu) 展,聽一聽童言童語,創作故事會(hui) 更生動鮮活。”
江蘇書(shu) 展上,專(zhuan) 題講座、簽售會(hui) 、讀者見麵會(hui) 等活動,成了作者和讀者跨越時間、空間深度交流、互動的“橋梁”。
在書(shu) 香蘇州館,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正在進行。在“書(shu) 版合璧·蘇州雕版特展”區域,既能觀賞《群經平議三十五卷》等珍貴書(shu) 版,又能親(qin) 手體(ti) 驗雕版印刷過程。蘇州博物館古籍圖書(shu) 部主任寧方勇說,“古籍文物有一定保存條件,平時很難經常性展出,借這次書(shu) 展能夠把在庫房裏的文物展現給廣大市民,還能引起市民對博物館中古籍圖書(shu) 的關(guan) 注,是我們(men) 為(wei) 古籍尋求‘破圈’的一次嚐試。”
增添夏天的書(shu) 香記憶
7月5日下午兩(liang) 點半,大學生林遠坐在電腦桌前,聚精會(hui) 神地盯著電腦屏幕。他早早地打開了江蘇書(shu) 展的線上直播間,期待著他最喜愛的作家畢飛宇在“全民閱讀大講堂”上的講述。因疫情原因,林遠猶豫很久還是取消了參加線下書(shu) 展的行程。好在線上直播的開設彌補了他無法來到現場的遺憾。
自2020年起,第十屆江蘇書(shu) 展推出了“移動書(shu) 展”,全網總訪問量達1.12億(yi) 人次,銷售額達7833萬(wan) 元。今年書(shu) 展更是舉(ju) 辦了“獻禮二十大”“重頭戲”“開講啦”“大咖說”“雲(yun) 購書(shu) ”等8個(ge) 欄目。截至7月6日晚,雲(yun) 書(shu) 展的相關(guan) 閱讀量超1.5億(yi) 人次。
“2017年我第一次參加直播,那時候觀看人次就超過了50萬(wan) 。”直播間的常客,兒(er) 童文學作家祁智回憶,隨後幾年的觀看人次一路攀升,並在今年突破百萬(wan) 。
與(yu) 此同時,書(shu) 展的惠民力度越來越大。鳳凰新華書(shu) 店集團在3000萬(wan) 元線上優(you) 惠券的基礎上,疊加了500萬(wan) 元線上現金紅包。蘇州市發放60萬(wan) 元惠民助讀券和150萬(wan) 元文化消費補貼,部分地區將書(shu) 展現場購書(shu) 納入當地文化消費補貼,以及圖書(shu) 館“你選書(shu) ,我買(mai) 單”活動等。
經由12屆書(shu) 展“孕育”,逛書(shu) 展、多讀書(shu) ,已成為(wei) 江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7月5日,在江蘇書(shu) 展上發布的《江蘇全民閱讀年度報告(2021)》顯示,2021年,江蘇居民閱讀指數達75.49,比上年上升1.22,人均每天閱讀時長為(wei) 77.79分鍾,較上年增加7.32分鍾。
書(shu) 展現場的一幕幕情景令人感動。在“新閱讀體(ti) 驗展”裏,老年夫婦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掃碼進入小程序,婉轉的評彈聲隨即響起;在主題出版物館,一對年輕情侶(lv) 一起選購書(shu) 籍。“對愛書(shu) 的我們(men) 來說,沒有比這更有意義(yi) 的約會(hui) 了。”他們(men) 說。這個(ge) 夏天,江蘇人又增添了一段美好的書(shu) 香記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