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隻求公正為民——追記全國模範法官、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滕啟剛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他是千山腳下的一棵樹,紮根於(yu) 泥土,蔭蔽了一方人民。”時至今日,當滕啟剛的同事再次回憶起他的時候,悲痛之情仍揮之不去。
滕啟剛生前係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四級高級法官。他紮根基層法院30年,始終奮鬥在審判工作最前沿,堅持嚴(yan) 格公正司法,真心實意為(wei) 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他的事跡在全社會(hui) 引起強烈反響。
7月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遼寧省委在沈陽召開表彰大會(hui) ,追授滕啟剛“全國模範法官”“遼寧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表彰大會(hui) 上,滕啟剛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以質樸的語言、生動的事例和真摯的感情,從(cong) 不同角度深情追憶他的先進事跡。
參加工作以來,滕啟剛承辦、參與(yu) 審理和審核案件6000餘(yu) 件,所承辦的案件無一例冤假錯案、無一起違法違紀舉(ju) 報;創建“滕氏調解法”,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源頭……一幕幕過往,泛起人們(men) 回憶的思緒。2021年6月4日,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滕啟剛因病去世,時年57歲。噩耗傳(chuan) 來,滕啟剛的同事、政法的同行、熟悉的百姓無不痛惜懷念。
“八倍放大鏡”透射司法公正
在滕啟剛的辦公桌上,現在仍放著幾件物品:整齊擺放的案卷卷宗,準備用來學習(xi) 的法律書(shu) 籍,一個(ge) 破碎的老花鏡……最顯眼的便是一個(ge) 八倍放大鏡。它背後有一個(ge) 在千山區政法係統廣泛流傳(chuan) 的故事。
2019年5月,王某因行車衝(chong) 突,動手打了任某,但由於(yu) 監控距離現場太遠,難以辨別實際情況,對此公安機關(guan) 沒有進行處罰,任某一紙訴狀將公安機關(guan) 告到法庭。
“那段視頻民警難以辨別,法官也一樣。”滕啟剛的同事、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黃茜對記者說,“為(wei) 了查明真相,滕啟剛買(mai) 來那個(ge) 八倍放大鏡,對著視頻一幀一幀細致查看,短短幾分鍾的視頻,他反反複複看了3個(ge) 多小時,終於(yu) 在不清晰的畫麵中捕捉到王某抬手打人的瞬間動作,鎖定了關(guan) 鍵證據,依法判處公安機關(guan) 重新作出決(jue) 定,給予打人者治安行政處罰。”
“一件案件對我們(men) 來說是工作,但是對當事人來說,可能就是他的整個(ge) 人生!”這是滕啟剛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恰恰印證了他一生堅守的公平正義(yi) 。
“滕氏調解法”深深為(wei) 民情
“忙”——對滕啟剛的“第一印象”,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徒弟、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千山法庭庭長呂晉鋒心中。
忙著調解、忙著走訪、忙著普法宣傳(chuan) ……在呂晉鋒的眼裏,師父每天都在忙,不是在庭裏,就是在村裏。“當時師父的形象和我想象中法官的形象相差太大。他經常穿著一件磨得泛白的舊夾克,踩著一雙黑布鞋,帶著我走村串戶,處理的糾紛大多是家長裏短、雞毛蒜皮。”呂晉鋒回憶。
用老百姓的“理兒(er) ”,解決(jue) 老百姓的“事兒(er) ”。在一起由下錯葬、埋錯墳引發的糾紛中,王家大兒(er) 子把母親(qin) 的骨灰埋到了張家的墳裏,這在農(nong) 村可犯了大忌。兩(liang) 家人劍拔弩張,互不相讓。事情一無法規遵循,二無判例參考,如果立案判決(jue) ,容易導致一個(ge) 官司三代仇。呂晉鋒記得,當時師父沒著急立案,直接找到王家大兒(er) 子,講法律、論孝道、談民俗。一番貼心話說進了王家大兒(er) 子的心窩裏,最後王家賠禮遷墳,兩(liang) 家人化幹戈為(wei) 玉帛。
辦理家庭糾紛,運用“親(qin) 情融化法”;矛盾複雜,依托各類組織,運用“外力協助法”;涉及利益分配,運用“換位思考法”;糾紛激烈,運用“背靠背法”。這套滕啟剛自創的“滕氏調解法”,成了他密切聯係群眾(zhong) ,厚植為(wei) 民情懷,真心實意為(wei) 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的寫(xie) 照。
在滕啟剛整理歸檔的老收案簿中,有一本封麵上寫(xie) 著“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結案”。那一年是2009年,是他到千山法庭擔任庭長的第4個(ge) 年頭,全年全庭收結案件1075件,他本人收結案219件,其中210件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在滕啟剛的法官從(cong) 業(ye) 生涯裏,共審理民事案件886件,調撤率高達68.9%。
“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
2011年初冬的清晨,鞍山二一九公園寒風陣陣,湖麵尚未結起堅冰。滕啟剛和愛人李淑華在散步時突然發現有人落水,水性一般的他二話沒說跳下湖將人救上岸。聞訊趕來的警察一再問滕啟剛的姓名和單位,他卻笑著說:“如果非要問我名字,那就叫我共產(chan) 黨(dang) 員吧!”
“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滕啟剛在很多公開場合會(hui) 大聲響亮地說出來,語氣中充滿了自豪。在千山法庭工作時,大廳裏經常會(hui) 有一些當事人在議論打官司是否需要花錢找人。每當這時滕啟剛就會(hui) 站到大家中間,特別誠懇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不光是法官,我還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
律師於(yu) 曉陽回憶,滕啟剛平時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外,和律師沒有任何私下接觸。出於(yu) 單純的敬佩,有幾次他想請滕啟剛吃飯聊聊天,都被婉言謝絕了。
2017年是滕啟剛入黨(dang) 的第22年,他寫(xie) 了一篇自我總結的文章——《這就是我的“忠誠”》。文章中,滕啟剛回顧了1995年11月入黨(dang) 的情形:“大冬天的,我去區委參加入黨(dang) 宣誓,在路上眼淚不知不覺就流了下來,零下20多度啊,卻感覺渾身熱乎乎的。”滕啟剛一生,兌(dui) 現了他在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中的誓言:“無論何時,集體(ti) 利益高於(yu) 我個(ge) 人的利益,一切服從(cong) 組織需要,黨(dang) 叫幹啥就幹啥!”“我拍著胸脯對黨(dang) 組織說,我在黨(dang) 愛黨(dang) 、在黨(dang) 言黨(dang) 、在黨(dang) 為(wei) 了黨(dang) !”這篇文章滕啟剛幾次續寫(xie) ,直到去世前,他還在續寫(xie) 。
文章沒能寫(xie) 完,但他已經用自己的一生,把對黨(dang) 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誠、對法律的忠誠,寫(xie) 在他所熱愛的人民心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