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老小區煥發新活力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馮(feng) 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劉玉潔
“小區門口的道閘、單元樓的門禁讓我們(men) 很有安全感,新搭建的車棚一塊錢就能充五度電,實惠又方便,在這樣改造好的小區裏住著真是安心又便捷!”說起自家小區的變化,山東(dong) 省濟南市曆下區燕山街道燕子山小區居民薛娟讚不絕口。
濟南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wei) 提升城市軟實力、創建文明典範城市的重要抓手。近年來,為(wei) 了讓老小區煥發新活力,使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濟南市既注重改造城市風貌,打造靚麗(li) “麵子”,又在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建實城市“裏子”。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對2021年落實有關(guan) 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濟南市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成效明顯被督查激勵。
2021年,濟南全市改造老舊小區469個(ge) 、623.54萬(wan) 平方米,惠及6.76萬(wan) 戶,完成了計劃任務的119%。改造後的小區實現了環境煥然一新,水電氣暖同步煥新,休閑健身、養(yang) 老撫幼功能補全。
走進燕子山小區,休閑台精致美觀,小區居民在樹蔭下乘涼,車輛停放規整,掛著“網格支部工作站”字樣的小房子格外顯眼。“小區怎麽(me) 改,居民最有發言權,這裏就是匯集民意的‘神經中樞’。”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許延軍(jun) 指著眼前的服務站介紹道,“我們(men) 把支部建在網格上,群眾(zhong) 有問題,就到服務站裏找網格員共商議事,有事就能立刻解決(jue) 。”
棚戶區改造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類型之一,早在2020年,濟南市大片區的棚改項目就已實施完畢。如何啃下“小、難、散”的零散棚改項目這些“硬骨頭”成為(wei) 攻堅的關(guan) 鍵,濟南堅持把“為(wei) 民棚改”作為(wei) 價(jia) 值導向,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始終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原則,製定城中村改造生活保障房等特色棚改“貼心”政策,發動居民深入參與(yu) 安置房選址、戶型設計等工作,充分尊重棚改居民的參與(yu) 權、決(jue) 策權。
“現在這裏地段好、設施好、環境好,極大地滿足了我們(men) 的訴求。”去年10月搬進劉智遠小區的穀勇說。從(cong) 密密麻麻的空中飛線、坑坑窪窪的水泥路、紅磚裸露的房屋到鬱鬱蔥蔥的綠植、幹淨整潔的地磚、淡黃雅灰相間的高樓,劉智遠村的改頭換麵造福了全村村民。
“居民的事居民自己做主,居民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建什麽(me) 。”濟南市劉智遠城中村改造項目經理賀建新說,“我們(men) 正是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對村子進行‘菜單式改造’的。”
對於(yu) 濟南“新市民”山東(dong) 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員工劉曉鵬來說,一所安居之處能給他帶來滿滿的幸福感與(yu) 歸屬感。“單位的位置相對偏僻,不好租房子,如果要租到同等條件的房源,少說每個(ge) 月也得1000塊錢,但我享受到了濟南高新區九州通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福利待遇,幫我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九洲通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全濟南市36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企事業(ye) 單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項目之一,項目住房麵積17129平方米,住房360套,主要為(wei) 園區、單位職工定向供應保障性租賃住房,四人間免費分配給員工居住,單間按照員工職級給予免費分配。
在積極籌措房源的同時,濟南市還實行“人房匹配”,實行安居平台“網上模式”。在全國首創“一卡一網一專(zhuan) 戶”解決(jue) 方案,“一卡”即“泉城安居卡”,“一網”即“泉城安居平台”,“一專(zhuan) 戶”即租賃企業(ye) 資金專(zhuan) 戶,濟南借此推動人與(yu) 房精準匹配,為(wei) 新市民安居“保駕護航”,讓安居變得觸手可及。
目前,濟南市初步形成了以“保障性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為(wei) 三個(ge) 核心點的安居優(you) 居體(ti) 係。“下一步,我們(men) 將以三項工作獲國家督查激勵為(wei) 動力,繼續順應居住時代的品質化、都市圈化、機構化、產(chan) 業(ye) 化、數字化新浪潮,讓群眾(zhong) 的居住條件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水漲船高’。”濟南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亓偉(wei)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