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加快培育現代農業“領頭雁”(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2-07-11 10:13:00來源: 人民日報

  三夏期間,山東(dong) 省沂南縣鑫隆家庭農(nong) 場迎來豐(feng) 收。“今年天氣幹旱,好在種植科學,管理有方,小麥畝(mu) 產(chan) 達到1200斤,糧倉(cang) 裏都快裝不下了!”負責人王占友自豪地說。經過近10年發展,他所經營的農(nong) 場陸續購進播種機、收割機、烘幹機等生產(chan) 設備40多台套,覆蓋了種植、加工、購銷、技術服務等全產(chan) 業(ye) 鏈條,還為(wei) 周邊鄉(xiang) 親(qin) 們(men) 提供一條龍服務。

  提升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離不開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近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升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什麽(me)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有哪些短板亟待補齊?如何更好地發揮其組織帶動作用?記者采訪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和專(zhuan) 家。

  現實要求——

  由數量增長轉向量質並舉(ju) ,進一步發揮現代農(nong) 業(ye) 主力軍(jun) 作用

  近年來,各類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組織優(you) 勢凸顯,服務能力持續增強,發展活力加速釋放。目前,全國依法登記的農(nong) 民合作社超過220萬(wan) 家,組建農(nong) 民合作社聯合社1.4萬(wan) 家,輻射帶動近一半農(nong) 戶,年經營收入總額超過5880億(yi) 元;納入全國家庭農(nong) 場名錄係統的家庭農(nong) 場達到390萬(wan) 家,年經營收入總額近8900億(yi) 元。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總畜牧師、農(nong) 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表示,經過多年培育發展,全國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總量已經不少,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促進農(nong) 民致富增收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這些主體(ti) 仍處於(yu) 成長期,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總體(ti) 上單體(ti) 規模偏小、實力偏弱,全產(chan) 業(ye) 鏈收益能力較低。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經營製度創新既要充分考慮我國大國小農(nong) 的基本國情,也要顧及工業(ye) 化城鎮化持續推進的外部環境。”清華大學中國農(nong) 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說,培育和發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不僅(jin) 是提高農(nong) 業(ye) 經營集約化、專(zhuan) 業(ye) 化、組織化、社會(hui) 化程度的要求,也是促使農(nong) 業(ye) 現代化與(yu) 工業(ye) 化、城鎮化、信息化發展水平相適應,解決(jue) “誰來種地”“地怎麽(me) 種好”現實問題的必然選擇。

  “參照國際上家庭農(nong) 場和農(nong) 民合作社發展的普遍規律,結合國內(nei) 實際情況,當前,我國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發展已經進入由數量增長向量質並舉(ju) 轉變的新階段。”張天佐介紹,《通知》對提升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素質能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總體(ti) 部署,對於(yu) 推動主體(ti) 提升生產(chan) 經營水平、增強服務帶動能力、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具有重要意義(yi) ,有利於(yu) 發揮他們(men)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中的主力軍(jun) 作用。

  《通知》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的發展目標,主要涉及健全管理服務製度、創建一批示範社及示範家庭農(nong) 場、構建縣鄉(xiang) 基層指導服務體(ti) 係等方麵,力爭(zheng) 基本形成以家庭經營為(wei) 基礎、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為(wei) 依托、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支撐的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促進小農(nong) 戶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機銜接。

  強基固本——

  促進主體(ti) 規範運營,提升五方麵能力建設水平

  “以前流水賬,年底分紅都算不明白。”廣東(dong) 省惠東(dong) 縣綠油油蔬菜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餘(yu) 培謀說,“縣農(nong) 民合作社服務中心幫我們(men) 擬定了各項製度,現在章程上牆,財務管理也規範了。成員出資額、一年由合作社統籌賣出多少菜、年底可分紅多少,都一清二楚。”

  《通知》從(cong) 五個(ge) 方麵對完善基礎製度、提升主體(ti) 規範運營水平提出了要求。“這是加快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增強主體(ti) 發展內(nei) 生動力和提升主體(ti) 市場競爭(zheng) 力的客觀需要。”張天佐說,製度健全、運營規範是成熟市場主體(ti) 的重要標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作為(wei) 農(nong) 民群眾(zhong) 自己的組織,引導其規範運營、強基固本,才能緊密聯結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體(ti) 係各環節,形成強有力的主體(ti) 支撐,使農(nong) 民在市場競爭(zheng) 中處於(yu) 更有利的位置。

  立足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能力建設,《通知》提出培養(yang) 帶頭人、促進主體(ti) 融合發展、推動農(nong) 民合作社辦公司、開展大豆油料擴種專(zhuan) 項工作、參與(yu) 鄉(xiang) 村發展和鄉(xiang) 村建設等五方麵內(nei) 容。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建在農(nong) 村、貼近農(nong) 民,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參與(yu) 鄉(xiang) 村建設,既有積極性,也有便利性。”張天佐表示,觀察發現,合作社辦公司有利於(yu) 充分發揮農(nong) 民合作社法人的組織優(you) 勢和公司法人的市場優(you) 勢,突破發展瓶頸。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導農(nong) 民合作社與(yu) 所辦公司獨立核算,明晰產(chan) 權關(guan) 係,合理分配利益,確保可持續發展。

  引導各類主體(ti) 加強聯合合作,如何健全利益聯結機製和組織機製?“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之間的聯合和合作內(nei) 容很寬泛,包括家庭農(nong) 場領辦或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之間再合作為(wei) 聯合社,以及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加工、流通、銷售等其他市場主體(ti) 的聯合與(yu) 合作等。從(cong) 新型經營主體(ti) 自身發展來看,帶動小農(nong) 戶是其內(nei) 在要求。”中國人民大學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說,實踐表明,帶動小農(nong) 戶越多,主體(ti) 發展就越快,就越能夠獲得更多收益。通過訂單農(nong) 業(ye) 、入股分紅、托管服務等方式,可將小農(nong) 戶融入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

  強化支撐——

  深化社企對接服務,全麵建立指導服務機製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集中為(wei) 12個(ge) 家庭農(nong) 場開展貸款授信,貸款總額1270萬(wan) 元,這是四川省“家庭農(nong) 場信貸直通車”發放的首批貸款——通過打造“主體(ti) 直報需求、農(nong) 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信貸直通體(ti) 係,為(wei) 家庭農(nong) 場提供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務,拓寬融資渠道。

  《通知》提出,深化社企對接,激發主體(ti) 活力。孔祥智表示,現實中,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大都屬於(yu) 小規模甚至小微規模,自身發展能力弱,必然麵臨(lin) 著貸款難、市場影響力不足等短板。借助各類大型企業(ye) 賦能,有利於(yu) 解決(ju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難以克服的小規模難題,順利對接大市場,而企業(ye) 也能加速布局農(nong) 村市場,實現優(you) 勢互補。

  對此,《通知》從(cong) 兩(liang) 方麵切入。張天佐介紹,一是擴大對接合作範圍,鼓勵各地把信貸、保險、科技、物流、網絡零售、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各類優(you) 質企業(ye) 都納入社企對接合作機製中,促進服務下沉。二是聚焦穩糧擴油,在糧食主產(chan) 省和大豆油料擴種地區遴選150個(ge) 左右社企對接重點縣,匹配優(you) 質市場資源等。

  在實際中,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多由農(nong) 民辦、農(nong) 民管,限於(yu) 經營者能力素質,組建和發展中還麵臨(lin) 許多共性的困難和問題。這些問題的產(chan) 生與(yu) 公共服務不到位密切相關(guan) 。張紅宇表示,各地要在深化服務理念、優(you) 化政策扶持等方麵有所作為(wei) ,培養(yang) 造就一支具有愛農(nong) 情懷的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提升人力資本。

  張天佐介紹,為(wei) 加強對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的公共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按照貼近農(nong) 民、服務便捷、專(zhuan) 業(ye) 有效的要求,通過創新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輔導員選聘機製、實施“千員帶萬(wan) 社”行動、創建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服務中心以及強化試點示範引領等四條路徑,推動建立健全多層級、多元化、多類型的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指導服務體(ti) 係。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