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雪糕何以成“刺客”

發布時間:2022-07-11 10:23: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便利店拿起一支雪糕,看似普通,結賬時卻發現價(jia) 格高得驚人,還沒吃就澆個(ge) “透心涼”……今年夏天,被網友調侃刺傷(shang) 錢包的“雪糕刺客”引發熱議,成為(wei) 高價(jia) 雪糕的代名詞。

  夏天,很多人都喜歡吃雪糕。本應“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雪糕,何以成為(wei) 令人瞠目的“刺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高價(jia) 雪糕未明碼標價(jia) ,與(yu) 平價(jia) 雪糕混同銷售

  7月4日至7日,記者走訪北京市西城區部分便利店和生鮮超市發現,雖然大多數店鋪對雪糕明碼標價(jia) ,但仍有少數存在價(jia) 簽不全、更新不及時甚至張冠李戴等問題。

  在一家便利蜂店,記者就一款沒有價(jia) 簽的葡萄味雪糕向店員詢價(jia) ,店員建議“掃一下”,掃碼結果為(wei) 9.8元一支。在一家七鮮超市,一款沒有價(jia) 簽的喜茶品牌雪糕“混”進了哈根達斯專(zhuan) 櫃,一款其他櫃台乳酪產(chan) 品的價(jia) 簽卻貼在雪糕冰櫃上。在一家多點超市,鍾薛高、蒙牛等不同品牌雪糕混裝在一個(ge) 冰櫃,僅(jin) 少數有價(jia) 簽,從(cong) 掃碼情況看,最大價(jia) 差超過12元。

  “雪糕成為(wei) ‘刺客’,首先在於(yu) 沒有明碼標價(jia) ,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沒有得到保障。”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告訴記者,消費者拿著雪糕去結賬,發現價(jia) 格遠超預期,即便完成付款,也違背了真實購買(mai) 意願,是被迫接受高價(jia) 。

  “消費者最反感的是,高價(jia) 雪糕與(yu) 平價(jia) 雪糕混同銷售,不進行明碼標價(jia)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投訴部主任陳劍表示,明碼標價(jia) 是經營者的應盡義(yi) 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價(jia) 格法》第十三條,以及7月1日起施行的《明碼標價(jia) 和禁止價(jia) 格欺詐規定》第五條、第六條、第十二條均對明碼標價(jia) 作出規定,“就雪糕售賣情況看,確實存在有的經營者沒有明碼標價(jia) 、侵害消費者知情權的現象。”

  陳劍認為(wei) ,明碼標價(jia) 體(ti) 現了經營者的誠信程度,經營者明明白白告知,消費者心甘情願買(mai) 單,才能促進市場經濟良性發展。“製造噱頭、隱瞞價(jia) 格,無底線打造網紅產(chan) 品,雖然可能令經營者短期獲益,但最終會(hui) 被市場淘汰。”

  雪糕高價(jia) 難以服眾(zhong) ,噱頭引發質疑

  記者走訪過的便利店和生鮮超市中,價(jia) 格最高的國產(chan) 雪糕是鍾薛高草莓白巧雪糕,產(chan) 自江蘇南通,單支規格75克,售價(jia) 22元。其餘(yu) 款式鍾薛高雪糕,單支售價(jia) 亦在14元至17元之間。

  電商平台顯示,鍾薛高“杏餘(yu) 年”雪糕,每盒280克,兩(liang) 盒捆綁銷售,總價(jia) 從(cong) 190元到239元不等,承諾“融化包退”。伊利“須盡歡”雪糕,其“團扇裝”單支規格75克,4支售價(jia) 在60元至79.9元之間。某知名白酒品牌與(yu) 蒙牛聯名推出的冰淇淋,單杯淨含量75克,3杯售價(jia) 最高達到410元。

  記者在北京不同街區采訪的10名消費者中,有9人認為(wei) 相關(guan) 品牌雪糕價(jia) 格離譜,不會(hui) 購買(mai) 或者不會(hui) 再次購買(mai) ,1人認為(wei) “可能貴有貴的道理”。受訪者均表示,雪糕單價(jia) 不應超過5元,“懷念小時候的品牌”。

  東(dong) 北一家雪糕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雪糕原材料價(jia) 格確實在上漲,但不同品牌之間不應有這麽(me) 大的價(jia) 格差異,“雪糕畢竟是大眾(zhong) 消費品,原材料不會(hui) 有太大區別,如果有兩(liang) 倍差距就已經很高了。”

  該負責人表示,自己作為(wei) 冷飲從(cong) 業(ye) 人員,可能會(hui) 去購買(mai) 高價(jia) 網紅雪糕,看看“貴在哪裏”。作為(wei) 家長,就不一定給孩子買(mai) 了,“感覺不值當”。

  在陳音江看來,雪糕屬於(yu) 充分競爭(zheng) 產(chan) 品,企業(ye) 有自主定價(jia) 權,如果因為(wei) 原材料漲價(jia) 、工藝品質提升等因素合理地提高價(jia) 格無可厚非,但要做到貴有所值,不能通過製造噱頭和概念去大幅提價(jia) ,僅(jin) 靠花式營銷來提升短期關(guan) 注度。

  “雪糕漲價(jia) 有多方麵原因,除了消費需求更加多樣、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等合理因素外,還有一些非正常因素,如通過過度包裝、製造噱頭、虛假宣傳(chuan) 等形式牟取暴利。”陳劍舉(ju) 例說,有的企業(ye) 宣稱產(chan) 品“不加一滴水”,使用“特級紅提”等,經過有關(guan) 方麵調查,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記者發現,除部分雪糕品牌價(jia) 格虛高外,過度包裝也須警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今年4月公布的商品過度包裝執法典型案例中,某品牌盧浮映月係列冰激淩包裝空隙率不合格問題備受關(guan) 注。

  “就雪糕行業(ye) 來說,我們(men) 堅決(jue) 反對任何形式的過度包裝。”陳劍表示,過度包裝帶來資源浪費、環境汙染,造成雪糕實際價(jia) 值與(yu) 包裝後嚴(yan) 重不符,還助長了不良的消費風氣,影響整個(ge) 雪糕行業(ye) 的良性競爭(zheng) 。

  平價(jia) 雪糕受青睞,貨真價(jia) 實是正道

  記者注意到,在“雪糕刺客”刺痛消費者的同時,老品牌平價(jia) 雪糕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被網友親(qin) 切地稱為(wei) “雪糕護衛”。

  美團平台數據顯示,今年6月,平價(jia) 雪糕訂單量突破百萬(wan) 單,“雪糕批發”的相關(guan) 搜索量同比增加323%。7月以來,5毛錢一袋、多年未漲價(jia) 的“雪蓮”,銷售量比上月同期暴漲199%;陪伴幾代上海人成長的“光明冰磚”,銷售量環比上漲88%。

  “網紅雪糕熱度很高,但平價(jia) 雪糕依舊是外賣平台的消費主流。”美團平台消費研究負責人馬聰告訴記者,從(cong) 6月整體(ti) 訂單價(jia) 格來看,3元以下的雪糕占比超過70%,“童年的味道又回來了。”

  “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雪蓮’‘綠舌頭’‘小布丁’這些包裝簡單、物美價(jia) 廉的雪糕。那些十多塊、二十多塊錢的太誇張了,完全沒有必要,至少有十塊錢花在設計、包裝上了。”互聯網公司職員陳雅楠坦言,前不久的一次購物中,得知自己挑選的雪糕單價(jia) 9元,“堅決(jue) 退掉了。”

  前述東(dong) 北某雪糕廠商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生產(chan) 經營的雪糕品牌已有20多年,單價(jia) 始終未超過3元,在相關(guan) 區域的銷售量每年都有一個(ge) 小的遞增。

  在陳劍看來,品質保障、營養(yang) 健康、簡約環保、平價(jia) 優(you) 質的雪糕才能更受消費者喜愛,在市場競爭(zheng) 中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我們(men) 認為(wei) ,雪糕行業(ye) 的發展要更加關(guan) 注產(chan) 品質量,以品質優(you) 良、營養(yang) 安全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更加關(guan) 注大眾(zhong) 需求,在堅持產(chan) 品創新的同時兼顧性價(jia) 比,讓消費者更多體(ti) 會(hui) 到社會(hui) 發展帶來的生活福利;更加關(guan) 注節約環保,簡約適度包裝,反對資源浪費,踐行綠色低碳生產(chan) ;更加關(guan) 注合理定價(jia) 、誠信宣傳(chuan) ,杜絕噱頭忽悠、虛假營銷,讓消費者明白消費、放心買(mai) 單。”陳劍告訴記者。(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瞿芃 文子玉)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